【童教育·课程故事】“蔗”里有故事
四季轮换,大自然正悄悄发生变化,大自然的魔力在于每天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有趣的事物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去探索,当孩子们遇上甘蔗会有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去看看吧!
一、课程起源
幼儿园里开辟新的种植区域啦!得知这个消息,孩子们兴奋的商量着该种些什么?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长长的甘蔗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老师有话说: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倡的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学习的原则,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观察甘蔗、讨论甘蔗的特征,引导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探索甘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对甘蔗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在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经验。
二、甘蔗大讨论
甘蔗应该怎样种植呢?
“我知道的,肯定就像我们水培萝卜一样,把甘蔗直接放在水里就可以。”
“不行的,我把葫芦放在水里种,它都烂了。”
“那我们可以问问大人,她们肯定知道。”
“经过调研,孩子们得到了来自各方传授的种植知识。”
“保管室阿姨说她在网上搜索的,可以用淤泥种法。”
“门卫阿姨说,用普通种法就行了,直接放在土里就能种活。”
“保健老师说不知道啊,她也没种过。”
“门卫爷爷说,他种过甘蔗,因为我们是南方,雨水较多,挖好沟后,把甘蔗苗放进土里,照顾好它,甘蔗就会长大。”
得到了准确答案,孩子们说干就干。
经过从挑选甘蔗苗→挖沟→浇灌→水土混合→放甘蔗苗→填土→施肥→二次填土→盖膜→我们的甘蔗总算种植完成啦!
三、成长日记
“我们去看看甘蔗吧!”自甘蔗种下后,孩子们几乎每天都渴望散步时去种植园看望甘蔗“宝宝”。
“要等多少天它才会长出来呀?”
“老师这里有个小苗苗,它长出来了。”
“不是的,那是小草啊!”
“啊!那我们的甘蔗为什么还没长出来呢?”
为了让甘蔗健康长大,孩子们又展开了一次讨论。
“老师,我们的甘蔗还没长出来,您帮我们找些视频学习吧。”
哦,我知道了,肯定是我们的肥料没有撒够。
我们是不是要每天都去浇水啊!
视频里的人穿的短袖,肯定是外面太冷了,把我们的甘蔗冻死了吧!
要不我们再去问问门卫爷爷吧,他肯定知道。
小朋友们别着急,甘蔗目前非常好,长大是需要时间的,不用天天浇水。在幼儿的期盼中,甘蔗也一天天长大了。
四、玉米和甘蔗的相遇
咦?这个甘蔗怎么还有胡须呢?这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回到班级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是玉米吗?和玉米好像呀?”
“不对呀,是甘蔗吧,我们种的是甘蔗呀!”
“不,我觉得就是玉米,玉米才有胡须!”
大家各执己见,产生了不同的猜想,教师鼓励幼儿去生活中观察观察。
“我们再去看看不就行了!”
带着疑惑,幼儿对甘蔗进行了实地观察,结合调查结果,幼儿终于弄清了那个叶子的真是身份——玉米叶。
经过一番询问在菜地的种植中恰恰就有玉米和甘蔗。原来是门卫大伯后来又撒了玉米种子进去了。
老师有话说:探索中,幼儿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大胆猜测,积极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调查结果,根据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疑,在实地考察甘蔗和那个未知植物的过程中,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那么甘蔗和玉米究竟又有哪些区别呢?幼儿的观察与讨论仍未结束,于是教师为两种植物分别找到了特写和远景的照片,呈现在屏幕上供幼儿观察。这一次,幼儿又有了许多新发现。
“甘蔗叶子中间的叶脉比较细,玉米叶子的叶脉粗粗的。”
“玉米叶子的边缘是弯弯的,像波浪一样,甘蔗叶子的边缘是直直的。”
“玉米还会长出胡须,甘蔗没有胡须。”
就这样,在实地观察甘蔗、玉米和的过程中,幼儿丰富了对于两种植物的感官体验,他们的观察能力、表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激发了深入探究的兴趣。
五、暑期的担忧
在孩子们不断的探索中,暑期将近。一天区角游戏时......
“我们的甘蔗会不会死啊?”
“老师说,甘蔗长的不错,为什么会死啊?”
“马上放暑假了,那么热,没人照顾它,肯定会死呀!”
老师有话说:问题来源于生活,当孩子们敏感的察觉到这一问题时,我们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引发孩子们的讨论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支持孩子的想法。进而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设想。
设想一:每过几天来园给甘蔗浇水
设想二:自制一个浇水神器
设想三:拜托保安爷爷帮忙照顾
幼儿的想法层不出穷,最终我们以投票的方式择出最佳办法。拜托保安爷爷帮忙浇水,并定期施肥。解决了这一大事,孩子们终于可以放心过暑假了。
六、好久不见
经过长长的暑假,开学第一天餐后散步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甘蔗的变化。
“哇!甘蔗长高了!”
“咦?甘蔗还在,玉米须怎么不见了?”
“被小偷偷走了?”
“我觉得应该玉米成熟了,被爷爷收走了吧!”
“哦!对对对对......”
得到这一较为靠谱的答案,孩子们纷纷表示认同。在后续的观察中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为什么我们的甘蔗这么矮,没有街上卖的那种高呢?”
“它肯定是藏在土里面的。”
“不对不对,他应该是还没长大吧。”
“可是它的叶子变得这么大,应该是长大了呀。”
幼儿带着疑惑,开始寻找答案。原来甘蔗叶子需要及时剥掉这样会让甘蔗熟的更快,变得更甜。
注意事项:
1.甘蔗的叶子很锋利,容易受伤。
2.扒皮的时候要往上扒皮,往下的话会伤害到叶痕。
3.剥掉的叶子可以进行二次培土。
随后,孩子们还在甘蔗地展开了甘蔗写生活动,他们通过观察、绘画甘蔗林,发现了甘蔗外型独有的密码。
老师有话说:通过这次实地观察写生,幼儿能够亲身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产生许多关于甘蔗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甘蔗。
七、丰收大作战
在孩子们的期盼中,终于迎来了甘蔗丰收的这一天。
我们准备了手套,挖甘蔗用的铲子,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怎么挖不动啊!”
“我也是,这个土太硬了吧?”
“不对,看来是我们的铲子太软了,要是有锋利的刀,肯定能一下就砍掉。”
“保安爷爷应该有的。”
“哈哈哈哈哈,又要找保安爷爷了。”
随后,万能的保安爷爷带着锋利的镰刀出现了,123......
一会功夫,我们丰收了一大捆甘蔗,曾经郁郁葱葱的甘蔗地变得光秃秃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劳动成果运回班级,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整个教室都充满了丰收的气息。
熬糖
看着这一大捆甘蔗,当然少不了品尝活动,孩子们又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甘蔗可以怎么吃”。
“我的大门牙掉了,甘蔗这么硬,我怎么才能吃到它。”
“如果把甘蔗变成水,我们就都能喝了。”
“听我妈妈说甘蔗可以熬成糖的。”
“那我们就把甘蔗变成糖吧。”
“对,好办法。”
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们的“甘蔗熬糖”之旅开始了。为了熬糖,孩子们收集各种工具:电锅、过滤纱网、刨子、压汁机等。
先将甘蔗进行削皮,切断。
第一次尝试:刨丝法
尝试结果:
“刨子榨汁的方法,不好,因为出不来汁。”
“刨子用起来太不安全了。”
第二次尝试:压汁法
尝试结果:
“压汁机的速度太慢了。”
“而且甘蔗里面的汁水压不干净,很浪费。”
第三次尝试:破壁机榨汁法
尝试结果:
榨汁的速度非常快。
榨的汁水非常多,而且不浪费。
找到了正确方法,熬糖计划就正式开始啦!
1.将榨好的甘蔗汁进行过滤,筛除其中的甘蔗渣。
2.过滤后的甘蔗汁,倒入锅中,开始熬制。
3.随着温度的升高,甘蔗汁慢慢变少,颜色也逐渐变黄。老师不停地搅拌,防止粘锅。当糖浆变得非常粘稠,并且糖浆冒起大泡泡时,就代表成功了。
4.将熬制好的糖浆倒入磨具,提前将糖棍放好。
5.待糖浆冷却,成型。
最后,就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打包环节啦!
八、课程反思
这次的甘蔗之旅,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也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甜蜜与快乐。这份甜蜜不仅给了自己,也分享给了最重要的家人。至此,我们历经9个月的甘蔗课程落幕了,但我们的故事还会再继续。(张敏、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