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七周(2025.3.24——2025.3.28)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三班 徐露露
2025.3.24—2025.3.28第七周
下午班——
3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铁桶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木片、积木、纸杯、吸管
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多种建构方法建构三维围合结构的物体,布局合理,结构牢固;
2.尝试使用多种建构的材料组合搭建,并根据建筑物特点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3月2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儿歌:《猪八戒嘴巴长》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猪八戒的外貌特征与幽默形象;
2.能跟随节奏朗诵儿歌,尝试仿编句子(如“猪八戒呀耳朵大”);
3.感受传统儿歌的趣味性,乐于参与语言游戏。
活动准备:
儿歌素材:
儿歌《猪八戒嘴巴长》音频及歌词图谱(附后);
猪八戒卡通图片(突出长嘴巴、大耳朵、圆肚皮)。
游戏道具:
猪八戒头饰、西瓜模型(可用绿色气球代替);
沙锤、响板等简易打击乐器(配节奏朗诵)。
仿编材料:
词汇卡片(耳朵、肚皮、鼻子)+ 动作图片(摇、拍、拱)。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激趣,认识角色
1.谜语导入:
“大耳朵,长嘴巴,背着钉耙笑哈哈,
取经路上爱吃瓜,猜猜这是谁呀?”(出示猪八戒图片)
2.观察讨论: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猪八戒的嘴巴什么样?像什么?”(如“像水管”“像喇叭”)
3.模仿游戏:用双手比划“长嘴巴”,集体学猪八戒“哼哼”叫声。
二、学习儿歌:节奏与动作创编
1.播放儿歌,初步感知:
教师配合图谱朗诵,幼儿倾听。
关键提问:“猪八戒为什么嘴巴长?他在找什么?”(结合《西游记》故事简单解释“偷西瓜”情节)。
2.分句学习,加入动作:
第一句:“猪八戒呀嘴巴长”(双手向前伸比划“长”)
第二句:“左找找呀右找找”(手搭凉棚左右张望)
第三句:“找到一个大西瓜”(双手环抱作捧西瓜状)
第四句:“啊呜啊呜吃光光”(手做扒瓜、塞嘴动作)
3.集体表演:分组用打击乐器伴奏,边朗诵边做动作。
三、巩固游戏:儿歌仿编
1.替换词汇:
教师示范:“猪八戒呀耳朵大,呼扇呼扇找西瓜!”(双手扮大耳朵扇动)
幼儿选择卡片(如“肚皮圆”“鼻子翘”),尝试仿编句子。
2.情境表演:
戴上头饰,根据仿编内容表演新儿歌(如“肚皮圆”组挺肚子走路)。
鼓励幼儿用夸张语气和动作,如:“哎哟哟,肚皮圆,滚来滚去搬西瓜!”
四、延伸活动:儿歌小剧场
1.角色分工:
幼儿分组扮演猪八戒、西瓜、孙悟空(监督员),即兴表演儿歌情节。
2.创意表达:
用废旧材料制作“西瓜”道具(如报纸团涂色),边做手工边复述儿歌。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2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铁桶、亿童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美工室——《春天的故事》
材料:纸盘、彩笔、剪子、卡纸
活动目标:
1.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初步感受、欣赏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3月2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姜汁撞奶》
活动目标:
1.知道生姜和牛奶的营养价值,初步感知“姜蛋白酶遇热牛奶凝固”的科学现象;
2.学习用研磨、过滤等简单方法制作姜汁,尝试合作完成“姜撞奶”实验;
3.感受传统食物的奇妙,养成不挑食的健康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食材与工具:
生姜(洗净去皮)、纯牛奶(教师提前加热至70-80℃)、白砂糖。
儿童安全研磨器、过滤网、小碗、透明量杯、塑料勺子(每人1份)。
辅助材料:
生姜生长图片、牛奶生产流程图(牧场→工厂→餐桌)。
实验记录表(贴纸记录“成功/未凝固”)。
安全防护:
防水围裙、一次性手套、湿纸巾(清洁桌面)。
活动过程:
一、导入:神秘食材猜一猜
1.触觉猜谜:
将生姜藏在布袋中,幼儿轮流触摸并描述感受(“粗糙的”“有凹凸”),猜出答案。
2.生活讨论:
提问:“生姜可以做什么食物?”引出姜茶、姜糖,最后展示“姜汁撞奶”图片:“今天我们要用姜变魔术!”
二、科学小实验:姜汁与牛奶的碰撞
步骤1:制作姜汁(教师指导分组操作)
幼儿用研磨器捣碎生姜,将姜末放入过滤网,教师协助挤压出姜汁(每碗约10ml)。
观察姜汁颜色和气味:“姜汁是黄黄的,闻起来有点辣辣的!”
步骤2:姜汁撞奶(教师把控牛奶温度)
倒入热牛奶:
教师将热牛奶倒入量杯(约100ml),幼儿加入半勺糖搅拌。
强调安全:“热牛奶很烫,要等老师帮忙倒哦!”
见证凝固:
将热牛奶从高处(离碗约15cm)快速冲入姜汁碗,静置2分钟观察变化。
引导描述现象:“牛奶变成像布丁一样啦!这就是‘撞’出来的魔法!”
三、分享与讨论
1.品尝与评价:
用小勺轻轻敲击凝固的姜撞奶表面,感受弹性,品尝后分享味道(“甜甜的”“有一点姜的辣”)。
2.科学小知识:
简单解释原理:“姜汁里藏着‘小魔法师’(蛋白酶),遇到热牛奶就会让它变结实!”
3.健康小贴士:
讨论营养价值:“生姜能让我们不怕冷,牛奶能让骨头更强壮,它们都是健康好帮手!”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3月28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欣赏:《姜盐豆子芝麻茶》
活动目标:
1.观察姜、豆子、芝麻等食材的形态与色彩,发现自然材料的艺术美感;
2.用黏土、拼贴、拓印等方式创作“姜盐豆子芝麻茶”主题作品,表现食材的组合关系;
3.初步了解姜盐豆子芝麻茶的传统习俗(如湖南地区的待客茶饮),萌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材料:
生姜片(干制或新鲜)、炒黄豆、黑芝麻、食盐(分装小碟)。
茶碗、木勺、陶罐(装饰用,营造传统茶饮氛围)。
艺术材料:
彩色黏土(棕、黄、黑、白色)、圆形卡纸(模拟茶碗)、胶水、亮片或金粉(装饰“茶水”)。
拓印工具:切面生姜、黄豆剖面、芝麻粒(用于按压纹理)。
文化素材:
姜盐茶制作过程的简短视频或图片(展示磨姜、炒豆子等步骤)。
民谣《芝麻豆子茶》(可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文化导入:小小茶博士
1.情境创设:
教师身穿围裙扮演“茶博士”,用陶罐和茶碗布置“茶摊”,哼唱民谣吸引幼儿注意。
2.观察讨论:
出示姜、盐、豆子、芝麻,请幼儿轮流触摸、闻嗅并描述特征:“生姜摸起来粗糙,像老树的皮”“芝麻小小的,像黑珍珠”。
二、艺术创作:我的特色茶碗
步骤1:感知食材纹理(拓印体验)
用生姜切面蘸取黄色颜料,在卡纸“茶碗”边缘拓印姜片花纹;
用黄豆蘸棕色颜料拓印圆点,模拟豆子;黑芝麻直接蘸胶水粘贴,表现撒落的芝麻。
步骤2:黏土塑形(立体装饰)
用棕色黏土搓“姜丝”、黄色黏土捏“豆子”、黑色黏土搓“芝麻粒”,粘贴在茶碗内;
用白色黏土+亮片混合制作“盐粒”,点缀在茶碗边缘。
步骤3:创意点缀
用银色或金色颜料在茶碗外勾画波浪线、圆点等传统纹样,模仿青花瓷风格。
三、作品展示与茶话会
1.艺术角展览:
将作品布置成“茶饮集市”,幼儿介绍自己的茶碗设计(如:“我的茶里加了星星盐!”)。
2.模拟茶会:
用实物姜、豆子、芝麻冲泡简易茶汤(可饮用或仅观察),幼儿用木勺搅拌并模仿“请喝茶”礼仪。
3.民谣互动:
播放背景音乐,师幼用自制茶碗道具边敲节奏边念儿歌:
“姜儿辣,豆儿香,芝麻浮在茶水上,客人喝了笑哈哈!”
五、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