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九周(2025.6.16——2025.6.20)

2025-06-09 23:48:08  浏览:5  备课教师:徐露露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三班  徐露露

2025.6.16—2025.6.20第十九周

上午班——

6月16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噼里啪啦嘭》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拟声词(如:噼里啪啦、嘭、哗啦啦等),感知声音的趣味性;

2.能模仿并运用拟声词描述生活中的声音;

3.通过游戏激发语言表达兴趣,丰富词汇量。

‌活动准备‌:

绘本《噼里啪啦系列》(佐佐木洋子)或自制声音卡片

音频素材(打雷声、鞭炮声、动物叫声等)

实物道具:铃铛、塑料瓶(装豆子)、气球(爆破用)

绘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声音魔法屋(导入)‌

‌听音猜一猜‌:播放音频(如小猫喵喵、火车呜呜),请幼儿模仿并猜猜是什么声音。

‌魔法词揭秘‌:引出“拟声词”——模仿真实声音的词语,比如“嘭”是气球爆炸的声音。

‌二、噼里啪啦大发现(核心活动)‌

‌绘本共读‌:

阅读《噼里啪啦系列》片段,引导幼儿发现书中的拟声词(如“咕噜噜”“滴滴答”)。

提问:“你还听过哪些‘噼里啪啦’的声音?”(如炒菜声、下雨声)

‌实物体验‌:

摇动装豆子的瓶子,请幼儿用拟声词描述(沙沙沙、哗啦啦)。

捏爆气球,集体喊出“嘭!”并配合肢体动作。

‌三、游戏时间:声音小侦探‌

‌角色扮演‌:

分组模仿“厨房乐队”(锅铲叮当、水壶呜呜)。

其他组猜声音并说出拟声词。

‌绘画表达‌:

发放纸张,请幼儿画出一种声音(如“轰隆隆”的雷),教师帮忙标注拟声词。

‌四、结束活动‌

‌集体儿歌‌:

《下雨啦》改编版:

“哗啦啦,下雨啦,噼里啪啦踩水花,嘭嘭嘭,打雷啦,嘻嘻哈哈跑回家!”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6月18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铁桶、亿童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阅读室——《春天里的音乐会》

材料:绘本、角色头饰、故事盒子

活动目标:

1.有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做事专心细致,能坚持克服困难;

2.能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掌握发展感知觉、手眼协调、独立解決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6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和纸巾做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纸巾的用途(擦嘴、擤鼻涕等),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折叠纸巾、分段使用的技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3.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知道纸巾来源于树木,珍惜资源‌。

‌活动准备‌:

‌实物道具‌:纸巾盒、可拆分式大树图片(展示纸巾与树木的关系)、脏脸娃娃模型‌。

‌多媒体‌:自制动画《纸巾宝宝的旅行》(展示造纸过程)‌。

‌儿歌‌:《节约用纸小能手》(改编自《两只老虎》旋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纸巾宝宝找朋友‌

‌角色互动‌:

教师手持纸巾玩偶:“我是纸巾宝宝,我的好朋友毛巾宝宝会帮妈妈洗脸(模仿擦脸动作),我能帮大家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自由回答‌。

‌问题讨论‌:

“你用过纸巾做什么?擦嘴巴时要注意什么?”(提示:轻轻按擦,不对折会浪费)‌。

‌二、核心活动:纸巾的妙用‌

‌技能学习‌:

‌擦嘴示范‌:用脏脸娃娃演示“对折法”(擦一次对折再擦,避免浪费),请幼儿模仿练习‌。

‌擤鼻涕练习‌:通过打喷嚏情景剧,学习“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方法(强调用后立刻丢弃)‌。

‌环保渗透‌:

播放动画《纸巾宝宝的旅行》:“原来100张纸巾要砍伐一棵小树!我们可以怎样帮助森林?”(引导回答:抽一张用一张、擦手可用毛巾代替)‌。

‌三、游戏巩固:我是节约小卫士‌

‌判断游戏‌:

展示图片(如撕纸玩、浪费纸巾等),幼儿举笑脸/哭脸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儿歌律动‌:

集体唱改编儿歌:“小小纸巾,用处大,擦嘴擦鼻要靠它!不浪费,不乱丢,节约环保顶呱呱!”‌。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6月2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音乐:《大象和蚊子》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和动作,感知大象(低沉、缓慢)和小蚊子(高音、轻快)的不同音乐形象;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象的沉重步伐和小蚊子的轻盈飞舞,并跟随音乐节奏变化;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培养对音乐节奏的敏感性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大象音乐(低沉、缓慢,如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片段)。

小蚊子音乐(高音、轻快,如《野蜂飞舞》片段或自编叮叮声)。

‌大象头饰、小蚊子翅膀(可用纱巾或卡纸制作)。

‌图片/视频‌:大象和蚊子的对比图片或动画片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大象和小蚊子‌

‌图片/视频观察‌:

出示大象和小蚊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大象‌:体型大、走路慢、声音粗。

‌小蚊子‌:身体小、飞得快、声音细。

‌模仿游戏‌:

教师说“大象来了”,幼儿模仿大象走路(跺脚、慢速)。

教师说“小蚊子来了”,幼儿模仿蚊子飞(踮脚、快速挥动手臂)。

‌二、音乐感知:听音辨角色‌

‌播放音乐片段‌:

先播放‌大象音乐‌,提问:“这是谁来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声音低、慢,像大象”)。

再播放‌小蚊子音乐‌,提问:“现在是谁来了?音乐有什么不同?”(高音、快,像蚊子飞)。

‌音乐配对游戏‌:

随机播放两段音乐,幼儿根据音乐特点做出相应动作(大象走/蚊子飞)。

‌三、音乐游戏: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角色扮演‌:

请几名幼儿戴大象头饰,其他幼儿扮演小蚊子。

‌规则‌:

当播放‌大象音乐‌时,“大象”慢慢走,“小蚊子”躲起来(蹲下)。

当播放‌小蚊子音乐‌时,“小蚊子”飞舞,“大象”挥手驱赶(夸张动作)。

‌互动升级‌:

加入“叮咬”情节:蚊子音乐时,小蚊子轻轻触碰大象,大象要“甩尾巴”(扭屁股)赶走它们。

‌四、创意表现:用乐器表现声音‌

‌乐器探索‌:

提供鼓(大象脚步声)和三角铁/铃铛(蚊子叮叮声),幼儿尝试演奏。

‌合奏游戏‌:

分组扮演大象(敲鼓)和蚊子(摇铃铛),根据教师指挥交替演奏。

五、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