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25.9.22—2025.9.26第四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一班 方婷婷
2025.9.22—2025.9.26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918防控演练》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防空警报的三种类型(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及其不同含义,知道防空演练的基本流程;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防空躲避姿势和疏散逃生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不恐慌、不哭闹,听从指挥。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防空警报音效(预先、空袭、解除)、多媒体设备、安全疏散路线图、模拟防空掩体(如桌子下方、墙角)、小毛巾或手帕;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安全演练的经验,对“危险”有初步认知。教学内容。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飞机飞行的音效,提问:“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如果遇到危险的飞机,我们该怎么办呢?”
2. 引出“防空演练”主题,告诉幼儿今天要学习如何在防空警报响起时保护自己。
二、认知环节:认识防空警报与躲避方法
1. 认识警报类型
①播放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讲解:“这是预先警报,告诉我们危险可能要来了,要做好准备。”
②播放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讲解:“这是空袭警报,危险马上到了,要立刻找地方躲避。”
③播放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讲解:“这是解除警报,危险过去了,可以出来了。
2. 学习躲避姿势
①教师示范正确姿势:双手抱头,弯腰低头,快速躲到桌子下方、墙角等坚固的地方,避免被掉落物砸到。
②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模拟演练环节:实战演练,巩固技能
1. 第一遍演练(慢速指导)
①教师播放预先警报,引导幼儿做好准备,提醒幼儿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②播放空袭警报,幼儿按照要求快速躲避,教师逐个检查幼儿的躲避位置和姿势。
③播放解除警报,组织幼儿有序起身,讲解刚才的表现,强调注意事项(如不推挤、不吵闹)。
2. 第二遍演练(正常速度)
①不提前提示,直接播放警报,让幼儿自主做出反应,模拟真实场景。
②演练结束后,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小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再次强调规则。
四、总结环节:回顾梳理,强化意识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演练流程,提问:“预先警报响起要做什么?空袭警报时怎么躲?”
2. 强调在真实危险中,一定要听从老师和大人的指挥,不慌张,才能保护好自己。
3. 发放小贴纸作为奖励,鼓励幼儿在以后的演练中表现更棒。
五、教学延伸
1. 在班级区角设置“安全小课堂”,投放防空演练相关的图片、绘本,供幼儿自主翻阅。
2. 家园共育:让幼儿向家长分享所学的防空知识和躲避方法,鼓励家长和幼儿在家进行简单的模拟练习。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四、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单手:左右手交替拍球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站立姿势和基本的运球技巧;
2.能够进行简单的移动步伐,如侧向滑步、前后交叉步等;
3.鼓励孩子们参与投篮练习,增强上肢力量和下肢爆发力。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学区
材料:放大镜、尺子量杯
活动目标:
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科学现象。
对科学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有趣的计时工具》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计时工具(时钟、沙漏、秒表),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用途(测量时间、记录时长);
2.能通过观察、操作,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计时工具的特点(如 “时钟有指针在动”“沙子从上面漏到下面”);
3.初步建立 “珍惜时间” 的意识,知道 “按时完成任务” 的重要性(如按时吃饭、按时午睡)。
活动准备:
1.实物教具:指针式时钟(大尺寸,便于全体观察)、不同大小的沙漏(2-3 个,沙子颜色鲜艳,如红色、蓝色)、儿童秒表(1-2 个,按钮简单易操作);
2.操作材料:每组 1 套 “简易沙漏制作包”(透明塑料瓶 2 个、双面胶、细沙子、小勺子、贴纸);“时间任务卡”(如 “搭 3 块积木”“画 1 朵小花”“数 10 个数”);
3.多媒体资源:PPT 课件(包含 “生活中的计时工具” 图片,如闹钟、厨房计时器、古代日晷;“沙漏工作过程” 的动态视频)。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熊的时间难题”故事引发兴趣:
1.教师用玩偶 “小熊” 创设情境:“今天小熊上学迟到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呀?’小熊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门’。小朋友们,我们能帮小熊想想办法吗?怎么才能知道‘该出门的时间’呢?”
2.幼儿自由发言:
引导幼儿说出 “看时钟”“听闹钟” 等答案,教师顺势提问:“除了时钟,还有什么东西能帮我们知道时间呀?”(初步激发对 “计时工具” 的探索欲望)
3.揭示活动主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群‘时间小帮手’—— 它们都是奇妙的计时工具,学会用它们,就再也不怕迟到啦!”
二、探索感知 —— 认识常见计时工具
1.认识时钟:“会说话的指针朋友”
①观察实物时钟:
教师出示大尺寸指针时钟,引导幼儿观察:“这个计时工具叫什么名字?它身上有什么?”(幼儿自由发现 “数字”“指针”,教师总结:“时钟有 12 个数字宝宝,从 1 排到 12;还有 3 根指针,最长的叫秒针,中等的叫分针,最短的叫时针”)。
②互动体验 “看时刻”:
教师转动指针,让幼儿说出 “现在是几点”(如指针指向 8,引导幼儿说 “8 点,该上学了”;指向 12,说 “12 点,该吃午饭了”),帮助幼儿理解 “时钟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1.认识沙漏:“会流动的沙子时钟”
①实物观察 + 动态视频:
教师出示沙漏,提问:“这个东西和时钟不一样,它没有数字和指针,怎么计时呢?”;播放 “沙漏沙子流动” 的视频,让幼儿直观看到 “沙子从上面的瓶子漏到下面的瓶子,漏完就是一段时间”。
②动手感受 “记时长”:
教师拿出小沙漏:“我们来试试!老师倒转沙漏,小朋友们一起数‘1、2、3……’,看看沙子漏完需要多久?”(幼儿集体数数,发现 “沙子漏完大约需要 1 分钟”),总结:“沙漏能帮我们记录‘做一件事用了多久’”。
3.认识秒表:“跑得最快的计时小能手”
①对比感知 “快速计时”:
教师出示儿童秒表,说:“这个工具叫秒表,它计时比沙漏更快,适合记录‘很快完成的事’,比如跑步、跳绳。”;按下秒表,让幼儿听 “滴答” 声,观察数字变化(如 “从 0 到 10,只需要 10 秒钟”)。
②幼儿尝试操作:
请 1-2 名幼儿上台,按秒表记录 “数 5 个数” 的时间,让幼儿感受 “秒表能精准记录短时间”。
4.总结区分:
教师用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时钟有数字,告诉几点钟;沙漏漏沙子,记录几分钟;秒表滴滴响,短时间它最行!”
三:动手制作 —— 我的 “迷你沙漏”
1.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①用小勺子把细沙子装进一个塑料瓶(装到瓶子的 1/2 处);
②用双面胶把两个塑料瓶的瓶口粘在一起(确保密封,沙子不会漏出来);
③用贴纸装饰瓶身(贴小花、小动物,让沙漏更漂亮)。
2.幼儿分组操作:
每组 4-5 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 “装沙子时不要洒出来”“粘瓶口时要对齐”;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如 “帮小伙伴递勺子”“一起贴贴纸”)。
3.分享自己的沙漏:
请幼儿举起自己的沙漏,说说 “我的沙漏是什么颜色的”“我贴了什么图案”,教师肯定幼儿的作品:“每个小朋友的沙漏都是独一无二的,它能帮我们记录‘做游戏的时间’哦!”
三、游戏体验 ——“沙漏计时挑战赛”
1.讲解游戏规则:
①幼儿分成 4 组,每组拿 1 个自己制作的沙漏、1 套 “时间任务卡”;
②教师说 “开始”,每组倒转沙漏,同时选 1 名幼儿完成任务卡上的事(如 “搭 3 块积木”);
③如果在沙子漏完前完成任务,就算 “挑战成功”;如果没完成,就 “再试一次”。
2.开展游戏: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关注 “沙漏的沙子”:“沙子快漏完啦,加油!”;游戏结束后,提问:“刚才完成任务用了多久?是不是和沙漏漏完的时间一样呀?”
3.延伸讨论:
“如果我们做事情慢吞吞的,沙漏的沙子漏完了还没做完,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说出 “会迟到”“完不成任务”),初步建立 “珍惜时间” 的意识。
五、总结回顾 —— 时间小帮手,我们都爱它
1.梳理活动内容: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种计时工具?(时钟、沙漏、秒表)我们还自己做了什么?(迷你沙漏)”
2.联系生活实际:
“以后我们可以用时钟看‘什么时候该上学’,用沙漏看‘午睡睡了多久’,做时间的小主人,不迟到、不拖拉,好不好?”
3.结束活动:
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沙漏,跟着音乐唱《时间像小马车》,边唱边走出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科学区投放 “时钟拼图”“不同类型的计时器”(如厨房计时器、卡通闹钟),让幼儿继续探索;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设计 “自己喜欢的时钟”(画数字、涂颜色)。
2.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 “用沙漏计时”(如 “用沙漏记录‘吃饭用了多久’”“用时钟看‘晚上 8 点该睡觉了’”),并拍下照片,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3.后续活动:开展 “古代的计时工具” 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动画介绍 “日晷”“水钟”,让幼儿知道 “以前的人是怎么计时的”,拓宽对计时工具的认知。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铁桶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木片积木、纸杯、吸管
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多种建构方法建构三维围合结构的物体,布局合理,结构牢固;
2.尝试使用多种建构的材料组合搭建,并根据建筑物特点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绘画《四季时钟》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的典型特征(如春天花开、夏天荷开、秋天落叶、冬天飘雪),知道时钟的基本结构(表盘、指针);
2.能运用绘画、剪贴等方式创作“四季时钟”,尝试用简单图案表现四季,发展动手与想象力;
3.感受四季与时间的联系,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萌发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圆形卡纸(作为表盘底版)、彩笔、剪刀、胶水、四季特征图片(迎春花、荷花、枫叶、雪花)、成品“四季时钟”范例、时钟模型;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感知过四季的变化,认识时钟的用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时钟模型,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时钟能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时间”“几点了”)。
2. 创设情境:“时钟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哦——它能跟着四季变模样!春天的时候,表盘上会开出小花;冬天的时候,会飘起小雪花……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会‘变魔术’的四季时钟吧!”
二、感知特征,学习创作
1. 回顾四季特征,梳理创作元素
①展示四季图片,和幼儿一起讨论:“春天有什么?夏天呢?秋天、冬天又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②小结:春天画迎春花/小草,夏天画荷花/太阳,秋天画枫叶/桂花,冬天画雪花/雪人。
2. 讲解“四季时钟”创作步骤
①拿圆形卡纸当表盘,先用黑笔在中间画一个小圆圈(时钟中心),再画出12个数字的位置(可提示幼儿用简单的点或短线标记)。
②把表盘分成4份,每一份对应一个季节,在对应区域画出四季的特征图案(如左上角画春天的花,右上角画夏天的太阳)。
③用彩笔给图案涂色,再用剪刀剪出彩纸做指针(长短各一根),用胶水粘在表盘中心(注意指针能轻轻转动)。
3.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图案,比如用“小蝴蝶”代表春天,用“小柿子”代表秋天。
②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剪指针、粘数字,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三、分享作品,总结提升
1. 作品展示与分享:请幼儿把自己的时钟放在展示区,轮流介绍:“我的时钟上,春天画了什么?夏天在哪里?”
3. 游戏“四季时钟转一转”:邀请幼儿转动指针,当指针指向某个季节时,说出对应的特征(如指针指向冬天,说“冬天会下雪,我们可以堆雪人”)。
3. 小结:“今天我们做的四季时钟,不仅能看时间,还藏着四季的美景。以后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变化,发现更多四季的秘密哦!”
四、活动延伸
1. 将幼儿的“四季时钟”布置在班级“四季角”,供幼儿日常观察、游戏。
2. 开展“四季时间小任务”:比如“春天的时候,时钟指向7点我们去观察小草;秋天指向4点我们去捡枫叶”,让幼儿感受时间与季节的关联。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