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周(9.7——9.12)

2025-09-26 20:58:20  浏览:5  备课教师:丁佳梅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三班   丁佳梅

2025.9.7—2025.9.12 第二周

上午班——

9月7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攀爬墙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不玩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危险物品(如剪刀、插座、药品等),知道它们不能随意玩耍。

2.学会远离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情况时能主动告诉老师或家长。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安全玩耍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常见危险物品实物或图片(剪刀、插座、药瓶、热水壶、尖锐玩具等)、安全物品实物或图片(积木、绘本、玩偶等)、情景故事《小熊的危险时刻》、PPT课件。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部分危险物品,有初步的安全认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情景故事《小熊的危险时刻》:“小熊在家发现了一个亮晶晶的小瓶子,以为是糖果,伸手去拿的时候,妈妈急忙拦住了它,说这是药,不能随便吃。”

2.师:“小朋友们,小熊差点做了什么危险的事?为什么妈妈不让它拿那个小瓶子呀?” 引发幼儿对“危险物品”的思考。

二、展开:认识危险物品,学会远离

1.认识危险物品:

出示危险物品和安全物品的图片/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对比。

教师逐一讲解:“剪刀很尖,会划伤手;插座有电,碰了会触电;药是生病时吃的,乱吃会肚子疼;热水壶很烫,会烫伤。这些都是危险物品,不能玩。”

2.分类游戏:“安全小卫士”:

请幼儿将物品图片分成“危险物品”和“安全物品”两类,贴在对应的黑板区域。

教师及时纠错、总结,强化幼儿对危险物品的认知。

三、巩固:情景模拟,学会求助

1.创设情景:

情景1:“如果看到小伙伴想玩桌子上的剪刀,怎么办?”

情景2:“在家发现不认识的小瓶子,能拿吗?应该告诉谁?”

2.引导幼儿讨论、表演:鼓励幼儿说出“不能玩”“告诉老师/妈妈”等正确做法,并邀请几名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结束:儿歌总结,强化记忆

1.教师带领幼儿念安全儿歌:“危险物品我不碰,剪刀插座离远点,吃药要听大人话,安全玩耍笑哈哈。”

2.总结:“希望小朋友们都做安全小卫士,远离危险物品,保护好自己。”

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发放《家庭安全小提示》,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家里的危险物品,共同制定“家庭安全约定”。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益智区张贴安全提示图,提醒幼儿不玩危险工具,巩固活动经验。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攀爬墙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下

游戏材料:积木块、纸杯、瑜伽砖

观察重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低结构材料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建构活动,对活动感兴趣。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一些简单的东西。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攀爬墙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进行示范。

(2)幼儿练习,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剥桔子》

活动目标:

1.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圆形、黄/橙色、有皮、一瓣一瓣),知道桔子有果肉和果汁;

2.尝试用正确方法剥桔子,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剥桔子的乐趣,愿意分享劳动成果,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新鲜桔子(每人1-2个,大小适中、易剥皮)、托盘、湿纸巾、桔子生长过程PPT、“剥桔子步骤”示意图、干净的小盘子(用于放桔瓣)。

2. 经验准备:幼儿吃过桔子,对桔子有初步的味觉和视觉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激趣,认识桔子

1. 教师念谜语:“身穿黄衣裳,肚里藏月牙,剥开尝一尝,酸甜味道佳。” 请幼儿猜水果名称。

2. 出示桔子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桔子是什么颜色的?摸一摸,感觉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它像什么形状呀?”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桔子的外形。

二、展开:探索桔子,学习剥桔子

1. 观察桔子内部:

教师示范剥桔子:先从桔子顶部“肚脐眼”处抠开一个小口,再顺着缺口慢慢剥下外皮,露出里面的桔瓣。

提问引导:“桔子皮剥掉后,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桔瓣像什么?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吗?” 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桔子的桔瓣数量。

2. 幼儿尝试剥桔子:

发放桔子和托盘,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教师巡回指导:“手指轻轻抠,慢慢撕,别把皮弄破啦。”

针对剥得慢或有困难的幼儿,手把手辅助,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把桔子皮放进嘴里。

三、巩固:品尝与分享

1. 品尝桔子:

引导幼儿把剥好的桔瓣放进小盘子,观察桔瓣上的“白丝”,尝一尝桔子的味道:“桔子吃起来是酸的还是甜的?有没有果汁流出来?”

提醒幼儿吃完桔子用湿纸巾擦手,将桔子皮放进托盘里。

2. 分享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剥桔子的感受:“剥桔子难不难?吃到自己剥的桔子开心吗?”

鼓励幼儿把桔瓣分享给同伴或老师,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结束:总结回顾,拓展认知

1. 播放桔子生长过程PPT,简单讲解:“桔子长在树上,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变成黄色的甜桔子。”

2.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桔子,学会了剥桔子,还尝到了甜甜的味道,以后吃水果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哦!”

四、活动延伸

1. 美工活动:用剥下来的桔子皮制作贴画(如小花朵、小动物),发挥创造力。

2.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在家让幼儿尝试剥香蕉、剥鸡蛋等,进一步锻炼手部动作,培养独立能力。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1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攀爬墙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引导,观察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三、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技能练习。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音乐区

材料:手摇铃、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作,大胆进行尝试;

2.对艺术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乐器。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2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攀爬墙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进行示范。

(2)幼儿练习,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粘土)活动——《彩虹饼干》

活动目标:

1.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知道“饼干”的基本形状(圆形、方形等);

2.尝试用搓、压、拼贴等黏土技能制作彩虹饼干,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3.感受黏土创作的乐趣,喜欢参与艺术活动,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材料:彩色黏土(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每人一套)、塑料垫板(每人1块)、小工具(如塑料小刀、压模,可选)、作品展示板。

教具:彩虹图片、“彩虹饼干”成品范例、步骤示意图(搓长条→拼彩虹→压平→做饼干形状)。

2.经验准备:幼儿见过彩虹,吃过圆形、方形等形状的饼干,有玩黏土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小熊的饼干店开业啦,它想做一款‘彩虹饼干’,可是不知道怎么做,谁能来帮忙呀?”

2. 出示彩虹图片和成品范例:“看,彩虹有七种漂亮的颜色,我们就用这些颜色来做饼干的花纹吧!” 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顺序和饼干的形状。

二、展开:学习技能,制作彩虹饼干

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取七种颜色的黏土,分别搓成细细的长条(和小手指差不多粗)。

2.按照彩虹的颜色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把长条并排贴在垫板上,拼成“彩虹条”。

3.用手掌轻轻把“彩虹条”压平,再用塑料小刀把压平的黏土切成圆形或方形,变成“彩虹饼干”。

4.用小工具在饼干边缘压出花纹,让饼干更漂亮。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指导:

发放黏土和垫板,鼓励幼儿按步骤制作,提醒幼儿:“搓长条时要轻轻搓,颜色顺序别弄混哦!”

针对能力弱的幼儿,帮助其搓长条、拼颜色;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做不同形状的饼干,或添加花纹。

三、巩固:作品装饰与分

1. 装饰作品:引导幼儿用白色黏土搓小点点,贴在“饼干”上当“糖霜”,或用其他颜色黏土做小装饰。

2. 分享交流:

请幼儿把作品放在展示板上,介绍自己的饼干:“你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用了哪些颜色?”

教师逐一表扬幼儿的作品,如“你的彩虹颜色排得真对!”“这个方形饼干好特别!”,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总结回顾,体验成就感

1.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黏土做彩虹饼干,用到了搓、压、切的本领,还认识了彩虹的七种颜色,大家都很棒!”

2. 集体合影:“我们和自己做的彩虹饼干合个影,把漂亮的作品带回教室展示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