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九周(6月16日-6月20日)
2025.6.16—2025.6.20 第十九周
下午班——
6月16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双手举球过头顶、左手抱球于体侧;
3.学会各种方向滚球。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阅读室
材料:绘本书
活动目标:
1.能安静阅读;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6月17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 儿歌:绿色世界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儿歌《绿色世界》的内容,认识常见的绿色事物,感知绿色所代表的生机与活力;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尝试用简单的替换词改编儿歌,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绿色世界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关注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绿色世界》课件 。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超级奇妙的地方,那里到处都是绿色,就像童话世界一样!”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绿色世界的动画场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世界是不是很特别?”引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活动主题。
二、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教师戴上绿色塑料片,富有感情地朗诵儿歌《绿色世界》,同时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儿歌内容为:“绿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绿色的森林,绿色的小溪。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绿,到处都是绿、绿、绿。当我把绿色的眼镜拿掉,绿色的世界忽然不见了。”朗诵时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受儿歌的韵律。
2.逐句讲解与理解:借助多媒体课件,逐句展示与儿歌对应的画面,讲解儿歌内容。如展示绿色天空的奇幻画面,解释为什么在儿歌里天空是绿色的;呈现绿色草地、森林、小溪的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儿歌描绘的绿色世界。同时提问幼儿:“你还见过哪些绿色的东西呀?”鼓励幼儿分享。
3.跟读与练习:教师一句一句带领幼儿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语调。对于较难发音的字,如“森(sēn)”“忽(hū)”,进行重点指导。朗读几遍后,分组让幼儿进行朗诵比赛,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如贴上小贴纸。
三、游戏与拓展
1.“绿色眼镜”体验游戏:给每位幼儿发放绿色塑料片,让幼儿戴上“绿色眼镜”观察教室及周围环境。教师提问:“戴上绿色眼镜后,你看到的东西变成什么样啦?”鼓励幼儿自由表达。然后引导幼儿一边戴着眼镜,一边朗诵儿歌,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和记忆。
2.儿歌改编小达人:教师拿出绿色卡纸剪成的“树叶”道具,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儿歌里说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变成绿色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新的词语替换儿歌中的事物,如“绿色的花朵”“绿色的房子”等。幼儿说出新词语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将新词语编入儿歌进行朗诵,对有创意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6月18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 心理健康:我的小手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了解小手的基本结构和多样功能,知道小手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幼儿学会正确保护小手的方法,如勤洗手、不咬指甲等,提升自我照顾能力;
3.引导幼儿感受小手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增强自我认同,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 。
活动准备:
《小手的秘密》PPT 、《小手拍拍》音频。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小手拍拍》音乐,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简单的拍手、挥手、手指操等动作,活跃气氛。音乐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和谁做游戏啦?”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小手,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二、认识小手
1.观察小手结构:教师伸出自己的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问:“我们的小手有什么呀?”鼓励幼儿说出手指、手掌、指甲等部位。借助PPT展示小手的放大图片,详细讲解每个部位的名称和特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2.感知小手功能:通过PPT展示小朋友用小手吃饭、画画、玩玩具等图片,提问幼儿:“小手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情呢?”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用小手完成的事情,如穿衣服、和小伙伴握手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小手的多功能性。
三、学会保护小手
1.情景讨论:教师创设情景,展示PPT中小朋友咬指甲、玩脏东西后不洗手等图片,提问:“这些小朋友的做法对吗?这样做会对小手有什么影响?”引导幼儿讨论,得出咬指甲不卫生、不洗手容易生病等结论。
2.学习保护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边讲解边操作,邀请幼儿一起模仿练习。拿出指甲刀,讲解并演示如何在成人帮助下修剪指甲,强调不随意剪伤皮肤。同时,通过PPT展示戴手套防冻、避免触碰尖锐物品等保护小手的常识。
四、游戏体验
1.“摸箱猜物”游戏:将装有不同材质物品的摸箱放在教室中间,邀请幼儿轮流伸手摸箱内物品,并用小手感受物品的特征,然后猜出物品名称。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小手的触觉功能,体验小手带来的乐趣。
2.“小手变变变”创意游戏:教师先示范用小手做出兔子、小鸟、花朵等手影造型,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小手做出各种造型,互相欣赏并分享自己的创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五、总结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提问:“我们的小手有哪些本领?应该怎样保护小手呢?”邀请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总结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要好好爱护它,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6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双手举球过头顶、左手抱球于体侧;
3.学会各种方向滚球。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纸杯、牙膏盒
活动目标:
1.学会各种基本的搭建及拼装技能;
2.懂得爱护玩具,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6月2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 歌唱: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学唱歌曲《蚂蚁搬豆》,能清晰、准确地演唱歌词;
2.通过模仿蚂蚁搬豆的动作,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体验合作的乐趣,初步萌发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蚂蚁,对蚂蚁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有一定了解;
2.物质准备:蚂蚁搬豆的图片、动画视频;蚂蚁头饰若干、豆子道具(塑料或泡沫制作);歌曲《蚂蚁搬豆》的音频及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蚂蚁搬豆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有谁呀?它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接着,教师生动地讲述:“有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颗大豆子,它特别想把豆子搬回家,可是豆子太大了,小蚂蚁怎么搬也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在歌曲里找找答案吧!”
二、学唱歌曲)
1.初次欣赏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蚂蚁搬豆》的音频,同时展示动画视频,引导幼儿安静倾听和观看,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问:“歌曲里小蚂蚁最后把豆子搬回家了吗?它是怎么做到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的初步理解。
2.分段学唱
(1)教师清唱第一段歌词,同时配合简单的动作,如模仿小蚂蚁发现豆子的惊喜表情和搬豆的用力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然后逐句教唱第一段。
(2)用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段歌词,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用力搬,搬不动,急得小蚂蚁直摇头”和“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等歌词所表达的情境,带领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3.完整演唱
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歌词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把握,对于幼儿演唱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三、游戏活动:蚂蚁搬豆
1.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给幼儿分发蚂蚁头饰,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名幼儿。在场地一端放置“豆子”道具,另一端为“蚂蚁洞”。
2.示范游戏
教师请一组幼儿进行示范,一名幼儿扮演发现豆子的小蚂蚁,尝试搬豆,搬不动后,跑回“蚂蚁洞”邀请其他“小蚂蚁”,然后大家一起将豆子抬回“蚂蚁洞”,在这个过程中,播放歌曲《蚂蚁搬豆》,幼儿边唱边游戏。
3.幼儿自主游戏
各小组依次进行游戏,教师在旁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推搡。游戏结束后,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活动总结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歌曲内容和游戏过程,提问:“小蚂蚁一个人搬不动豆子,最后是怎么把豆子搬回家的?”引导幼儿说出“团结协作”,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时候我们要像小蚂蚁一样,学会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团结在一起,这样就能克服困难啦!”
五、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材料,鼓励幼儿用彩泥、绘画等形式表现蚂蚁搬豆的场景。
2.在户外活动中,继续开展蚂蚁搬豆的游戏,增加游戏难度和趣味性,如设置障碍物等。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