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周

2025-09-30 10:19:24  浏览:6  备课教师:高秀琴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一班  高秀琴

2025.9.8—2025.9.12 第二周

上午班——

9月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欢迎蚕宝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身体软软、有环节、会蠕动)和简单生活习性(吃桑叶、会蜕皮),知道蚕宝宝是益虫;

2.能通过观察、触摸(轻触)等方式感知蚕宝宝,尝试用简单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3.萌发爱护蚕宝宝的情感,愿意参与照顾蚕宝宝的简单任务(如放桑叶),体验与小动物相处的快乐。

活动准备:鲜活蚕宝宝(3-4龄,数量适中,放在透明饲养盒中)、新鲜桑叶、放大镜(幼儿人手1个)、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卵-幼虫-蛹-蛾)、轻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邀请函”

教师手持透明饲养盒,模仿蚕宝宝的声音轻声说:“小朋友们好!我是蚕宝宝,今天从蚕宝宝乐园来做客,想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欢迎我吗?”

提问:“看看蚕宝宝长什么样子呀?它在做什么呢?” 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引入活动主题。

(二)感知探索:“认识蚕宝宝”

1.看一看,说一说:分发放大镜,让幼儿分组观察蚕宝宝,教师巡回引导:“用放大镜看看,蚕宝宝身体上有什么?它爬的时候身体会动吗?” 鼓励幼儿用“蚕宝宝的身体是软软的”“它会一扭一扭地爬”等语言描述。

2.轻触体验,知习性:教师示范轻触蚕宝宝(用指尖碰身体侧面),请幼儿轮流尝试(提醒“轻轻碰,别弄疼它”),同时出示桑叶:“蚕宝宝最爱吃桑叶啦,我们看看它怎么吃叶子的?” 投放少量桑叶,引导幼儿观察蚕宝宝啃食的动作。

3.图片辅助,拓认知:展示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简单讲解:“蚕宝宝小时候是小小的卵,慢慢长成现在的样子,以后还会变成蛹,最后变成飞蛾呢!” 帮助幼儿建立“蚕宝宝会长大变化”的认知。

(三)讨论分享:“怎样照顾蚕宝宝”

 

1.提问引发思考:“蚕宝宝来我们班做客,我们要怎样照顾它,让它开心长大呀?”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如“给它喂桑叶”“别大声吓它”“不让小朋友抓它”。

2.梳理照顾方法:教师总结幼儿的想法,明确简单任务:“每天放新鲜桑叶、轻轻观察不触碰、保持饲养盒干净”,并邀请幼儿自愿当“蚕宝宝小管家”,轮流参与喂食。

(四)结束活动:“和蚕宝宝说约定”

播放轻柔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对着蚕宝宝说:“蚕宝宝,欢迎你!我们会好好照顾你,陪你长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9月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益智积木——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画笔、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发挥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

3.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1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户外游戏——欢乐滚轮胎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合轮胎作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牙膏盒、奶瓶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11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便便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知道蚕砂是蚕宝宝的粪便,初步了解其外形(颗粒状、黑褐色)和触感(有点硬、不粘手),感知蚕砂“能入药、做枕芯”的简单用途;

2.通过看、摸、闻等感官探索,尝试用语言描述蚕砂特征,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学会安全使用观察工具(如托盘、放大镜);

3.激发对“蚕砂”这一自然物的探索兴趣,萌发“废物有用”的环保意识,愿意参与后续蚕砂利用的小实践。

活动准备:

干燥的蚕砂、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小礼物’”

1.播放PPT动画: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身后留下一颗颗黑褐色颗粒,配蚕宝宝的卡通声音:“小朋友们,我每天吃很多桑叶,会留下这些‘小颗粒’,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2.引发讨论:“这是蚕宝宝的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大便/粪便”),教师小结:“这是蚕宝宝的粪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蚕砂’,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蚕砂的秘密!”

(二)感官探索:“摸一摸、看一看蚕砂”

1.安全提示:“蚕砂很干净,但我们不能放进嘴里,观察完要记得用湿巾擦手哦!”

2.分组探索:

看一看:发放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托盘里的蚕砂,提问:“蚕砂是什么颜色的?长得像什么?”(引导说出“黑褐色、像小豆子/小颗粒”)。

摸一摸:请幼儿用手指轻轻捏蚕砂,提问:“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硬还是软?粘不粘手?”(帮助幼儿感知“有点硬、不粘手”的特征)。

闻一闻:鼓励幼儿轻轻闻蚕砂(教师示范“轻扇闻”的方法),提问:“蚕砂有味道吗?是什么样的味道?”(引导说出“淡淡的、有点像桑叶的味道”)。

3.集体分享:请幼儿轮流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简单图示(如“黑褐色颗粒”“有点硬”)记录在白板上,梳理蚕砂的核心特征。

(三)揭秘用途:“蚕砂的‘大作用’”

1.猜一猜:“蚕砂看起来不起眼,它有什么用呢?”(鼓励幼儿自由猜测,如“扔掉/当肥料”)。

2,看实物+图片揭秘:

出示蚕砂枕头:“这是用蚕砂做的枕芯,摸一摸枕头,是不是软软的?用蚕砂做的枕头睡觉,能让我们更舒服哦!”(请幼儿轮流轻摸枕头)。

播放PPT图片:展示蚕砂和其他药材搭配的图、药店售卖的蚕砂药材图,简单讲解:“蚕砂还能当药材,帮助人们缓解身体不舒服(如肚子胀、关节疼),不过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哦!”

教师小结:“原来蚕砂不仅是蚕宝宝的粪便,还能做枕头、当药材,真是有用的‘宝贝’!”

(四)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9月12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做蚕茧》

活动目标:

1.知道蚕茧是蚕宝宝吐丝结成的“小房子”,了解其椭圆形、白色(或淡黄色)的基本外形特征;

2.学习用“揉球→搓椭圆→压出纹路”的步骤捏制蚕茧,尝试用工具(如牙签)添加细节,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3.感受用粘土创作的乐趣,萌发对蚕宝宝生长过程的关注,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色、淡黄色超轻粘土(每组1份,提前分好小块)、牙签(每人1根,磨平尖端防扎手)、真实蚕茧(3-4个,供幼儿观察)、蚕茧捏制步骤图(贴在白板上)、干净托盘(每人1个,放作品);PPT课件(含蚕宝宝结茧过程的简笔画动画、不同形态蚕茧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安全屋’”

1.播放PPT动画:画面展示蚕宝宝在桑叶上吐丝,慢慢裹成椭圆形蚕茧的过程,配蚕宝宝的卡通声音:“小朋友们,我要变成蛹啦,需要一个‘安全屋’,你们知道这个‘屋子’叫什么吗?”

2.出示真实蚕茧:请幼儿轮流观察、轻摸,提问:“蚕茧是什么形状的?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是什么颜色的呀?”(引导说出“椭圆形、有点硬、白色”),教师小结:“这是蚕茧,是蚕宝宝用丝做的‘小房子’,今天我们就用粘土做一个蚕茧,送给蚕宝宝吧!”

(二)示范讲解:“捏蚕茧的小步骤”

1.教师对照步骤图,边示范边讲解

第一步:揉小球:取一块白色粘土,放在手心,双手合起来轻轻揉,把粘土揉成圆圆的小球(“像小汤圆一样圆”)。

第二步:搓椭圆:把小球放在手心,双手前后搓一搓,把小球搓成两头尖、中间鼓的椭圆形(“像小鸡蛋一样的形状,这就是蚕茧的身体啦”)。

第三步:加纹路:用牙签的钝端,在椭圆形粘土上轻轻压出细细的、弯弯曲曲的纹路(“这是蚕宝宝吐的丝,让蚕茧更像真的啦”)。

(三)幼儿创作:“我的蚕茧小房子”

1.幼儿自主取粘土、托盘和牙签,在座位上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创作过程中,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

(四)分享结束:“蚕茧展示会”

1. 作品展示:请幼儿把自己的蚕茧放在班级“蚕宝宝成长角”的展示台上,排成一排。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