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周(2023.10.9——2023 .10.13)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四班 闵思佳
2023.10.9—2023.10.13第六周
上午班——
10月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社会活动:《讨人厌的流感》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带给人的不愉快感受,乐意积极预防流感。
2.简单了解流感的症状,知道流感具传染性。
3.掌握一些预防流感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播放对话音频及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不好了不好了!奇妙小镇来了一位自称是流感病毒的坏家伙,他想做什么坏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
2.流感病毒真可恶,想让大家都生病,一定要阻止它!
(二)儿简单了解流感的常见症状
糟糕!流感病毒找上了河马壮壮,壮壮出现了哪些症状?
小结:壮壮得了流感,出现咳嗽、头痛、发烧、没力气等症状,非常不舒服。播放对话音频及组图“流感会传染”,引导幼儿了解流感常见的传染途径,知道流感具有传染性。
(三)引导幼儿知道流感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
1.得流感的壮壮遇见了小老鼠皮皮,流感病毒会不会做什么坏事呢?我们快跟上去看一看。
2.壮壮身上的流感病毒是怎样传给皮皮的?
小结:壮壮朝着皮皮咳嗽,壮壮身上的流感病毒便随着咳嗽时喷出的口水传染给了皮皮。
(四)引导幼儿知道流感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
1.壮壮离开后,皮皮又遇见了小猴闹闹,他们做了什么?
2.皮皮身上的流感病毒是怎样传给闹闹的?
小结:皮皮的流感病毒留在了蛋糕上,闹闹又吃了那块蛋糕,所以流感病毒就进入闹闹的身体了。得了流感的人吃过的食物、喝过的水、碰过的东西,都有可能藏着流感病毒。
(五)进一步理解流感具有传染性。
1.过了几天,河马壮壮、小老鼠皮皮、小猴闹闹都被确诊得了流感,你还记得最早是谁得了流感吗?(壮壮)
2.壮壮传染给了谁?(皮皮)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的?
3.皮皮又传染给了谁?(闹闹)是通过什么方式?
小结:流感是一种会传染的感冒,狡猾的流感病毒会通过很多途径一次又一次地传给很多人,让大家生病、难受。
(六)学习预防流感的方法
1.伙伴们得了流感,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很担心,他们向医生学习了预防流感的方法,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2.奇奇戴上了口罩,口罩有什么作用呢?(阻挡病毒)
3.妙妙洗手时手上的病毒去了哪里?(被水冲走走了)
4.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该怎么做呢?(用纸巾或手臂阻挡)
5.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打喷嚏或咳嗽时的正确的做法吧。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奇妙小镇的流感病毒终于被打败了。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也藏着看不见的流感病毒,戴口罩、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臂阻挡,都能有效地预防流感,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如果不小心得了流感,要及时请大人带我们去看医生、吃药,这样我们的病很快就会好起来。
(七)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提醒幼儿勤洗手,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生活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0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益智游戏:《比多少》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能够用棋子在操作板上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4只小熊,盘子、小勺、蛋糕若干。
2. 颜色、形状、数量不同的棋子、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请幼儿找座位入座。(少一把椅子)
2.幼儿能够说出椅子比幼儿少一个。
(二)幼儿请小熊吃饭。
1.请幼儿拿一个盘子、一把小勺。
2.请幼儿发蛋糕。(少一块蛋糕)
3.幼儿知道蛋糕比幼儿少一个。
(三)小熊还买了很多的蛋糕,请小朋友们帮忙分蛋糕,分给其他的小熊。
1.先请幼儿将椅子放回去。
2.请幼儿每人找一份操作材料。
3.请幼儿说一说怎么办。
(四)幼儿动手操作
1.请幼儿将盘子里的棋子分完。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喂小熊的。
3.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五)活动结束
换组操作,过程同上。请幼儿将小熊送回家。
二、体育游戏:(一)《数字抱人》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喊数抱团的游戏,了解玩法。
2. 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增强团的意识。
活动准备:
对游戏的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解喊数字抱人的游戏规则。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喊数抱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要寻找到成员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团。依次类推。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幼儿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指示的时候,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性。找不到的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
(三)多次游戏,巩固经验。
(四)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动作:揉揉胳膊、甩甩手、踢踢腿,一起抬着果子回家,活动自然结束。
体育游戏:(二)《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乐趣。
2.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小朋友都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你们喜欢他们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呢?现在陈老师把游戏规则说一下,大家要认真听哦!
(二)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全班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放手蹲下,圈内作为老鼠洞,每位幼儿之间留下一定距离作为老鼠洞的出口。根据圈的大小选择一位扮演孩子老鼠和3--5位孩子扮演猫。在洞口放一些“食物”。如果老鼠在规定时间内找够5个“食物”,就算老鼠赢,授予老鼠一朵小红花;反之就算猫赢,奖励猫一朵小红花。这一轮游戏结束,从新选出老鼠和猫开始下一轮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跑得太快,以免碰在一起或摔倒。
(三)教师和能力强的孩子先示范游戏,过程中强调游戏的规则和安全。
(四)组织孩子游戏,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五)教师积极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并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六)活动结束
三、篮球游戏
下午班——
10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美工游戏:《葡萄手指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的绘画技能。
2.能将压印的指纹添画、组合成有趣的图形,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受手指印画造型乐趣,激发绘画兴趣。
活动准备:
颜料、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画上有什么?有哪些动物呢?你觉得这些画漂亮吗?你想知道这些画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趣的手指画。
(二)认识手指、指纹。
1、出示手指图片,认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指纹
(三)出示指印画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白纸、颜料、勾线笔、颜料盘。
(四)制作方法
1.看视频,学习葡萄的制作方法。
2.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无名指,蘸取紫色的颜料按一按、点一点,用做葡萄的果实。然后伸出你们的中指,蘸取棕色的颜料,画出葡萄的藤,最后再蘸上绿色当做叶子。
(五)活动延伸
哇,你们都画出了葡萄,可真棒啊,请你们把画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看吧!
二、体育游戏:(一)《丢手绢》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2.在相互追逐跑、双脚跳、单跳中发展平衡能力和耐力。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1.《丢手绢》歌曲。
2.手绢3条。
活动过程:
(一)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玩法: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手持手帕,随着播放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悄悄丢在某一幼儿身后。待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跑追逐丢手帕者。当丢手帕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幼儿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
(二)体验相互追逐双脚跳的快乐
玩法: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手持手帕,随着播放的歌声,在圈外和小圈圈双脚跳,待播放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所有的幼儿起身去双脚跳进跳出小圈圈追逐持手帕者。当持手帕者被追者捉住时,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持手绢者,游戏继续进行。
(三)师幼共同游戏。
(四)放松活动、活动结束。
体育游戏:(二)《拍手背》
活动目标:
1.会唱歌曲《手心手背》
2.并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手心手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小手都能做什么,告诉幼儿小手有手心和手背,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二)边念歌词边做动作,请幼儿观察,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游戏的玩法。
1.注意语速稍微慢一些,请幼儿观察,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游戏的玩法。
2.示范的动作要尽可能夸张,让幼儿看清楚。如:当唱到“手心伸出来”时,要尽量将手臂伸出去,手心朝上;当唱到“手背伸出来”时,手背朝上。
(三)完整地唱一遍歌曲,同时伴随歌曲做动作,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做。
三、重复游戏2-3次,直到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游戏的玩法。
(四)放松身体
1.一起做放松运动,自然结束。
三、篮球游戏
上午班——
10月1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科学活动:《有趣的溶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发现水有溶解的作用。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以及溶解的快慢受水温的影响。
3.让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探索科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杯、口杯、保温杯、勺子、搅拌棒、盘子。
2.白糖、黑豆、冰糖、大米、食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内容:有一天,小鸭子去帮妈妈买一袋白糖和一袋大米,回来的途中,经过一条小河,结果,一不小心,白糖和大米都掉到了水里面。于是,小鸭子急忙到河中去寻找,结果只找到了大米,却怎么也找不到白糖。
教师:你们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幼儿讨论、猜测)
(二)演示、讨论。
实验一:白糖去哪里了?
1.先让幼儿观察白糖的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2.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舀一勺白糖倒入温水中,充分搅拌。让幼儿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究竟到哪儿去了呢?(请幼儿猜测)
3.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教师小结:原来,白糖跑到水里面去了。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原来,小鸭子的白糖溶解到了河水里面。
实验二:哪个宝宝不见了?
1.演示:教师将黑豆、冰糖、大米分别放到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充分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杯水里的宝宝不见了。
2.教师小结:对,是冰糖宝宝不见了。原来,不是所有的物体放到水里面都能溶解,有的会(冰糖),有的不会(黑豆、大米)。
实验三:哪杯水里的食盐先不见了?
1.演示:两个玻璃杯,一杯里面加入热水,一杯里面加入冷水,分别加入食盐,同时充分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杯水里的食盐先不见了。
教师小结:对,是热水里面的食盐宝宝先不见了。原来,溶解的速度有快也有慢,这和水的温度有关。
(三)活动延伸
将教具放在科学区内,供幼儿们下次玩。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1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音乐活动:《你的名字叫什么》
活动目标:
1.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或跳。
2.动作与音乐要合拍(有节奏)。
3.同桌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为歌曲教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生听音乐《玩具兵进行曲》进教室进行自由做律动。
(二)聆听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和身边的好朋友。
1.学生纷纷介绍。
2.教师引导学生用固定的节奏来相互介绍自己。
师问:XX|XX|X.X|X-
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答:XX|XX|XX|XX
我叫 我叫
3.教师请个别学生用节奏对答。
4.对比练习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学生学会区分。
5.分小组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巡视各组问答情况)。
相互介绍的方法有很多,师听听,看看他们是怎么用节奏介绍自己的。
6.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用听唱法练习
8.教师用唱的形式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边回答边拍手)
9.学生用唱的形式相互问答。
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
(三)活动结束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十分开心,我想唱首歌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