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25.5.19—2025.5.23 第十五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一班 钟燕
2025.5.19—2025.5.23 第十五周
下午班——
5月1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户外大型玩具、建构材料、轮胎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交替护球
活动目标:
1.双手交替护球,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2.锻交替打球,手腕控球能力。
3.养成坚持练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篮球每人一个、口哨一个。
活动过程:
1. 示范
(1)教师讲解双手交替护球的动作要领。
(2)教师进行动作示范。
2.活动
(1)幼儿集体练习,配合老师的节拍。
(2)幼儿分组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练习结束的小组原地休息。
(3)幼儿自主练习,熟练动作。
3.结束
(1)练习结束后请幼儿原地休息。
(2)鼓励幼儿回家后积极练习打卡。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卡纸、画笔、剪刀等。
活动目标:
1.掌握以手指操作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2.喜欢手工活动,正确地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5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户外大型玩具、建构材料、轮胎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友谊的小球》
活动目标:
1.理解“友谊”的含义,知道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是建立友谊的重要方式。
2.能主动用语言表达友好,如打招呼、邀请同伴游戏。
3.体验与同伴互动的快乐,激发主动交友的意愿。
活动准备:
彩色皮球1个、绘有“友好行为”的图片(如分享玩具、互相帮助)、“友谊树”背景板(用于贴幼儿照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皮球的“朋友”。
1. 教师抱着皮球提问:“小皮球一个人躺在篮子里,好孤单,想找朋友一起玩,你们知道怎么帮它吗?”
2.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想和小朋友做朋友,可以怎么做呢?鼓励举手发言
二、核心环节:友谊小球传递游戏。
1.玩法一:友好行为大发现。幼儿围圈坐下,教师边拍鼓边说:“友谊小球转呀转,传到谁手里面?”鼓声停时,持球幼儿需说出一种友好行为(如“帮同伴捡玩具”),并演示动作。
2.其他幼儿模仿动作,教师用图片强化认知。
3.玩法二:我的好朋友。升级规则:鼓声停时,持球幼儿需指向一位同伴说:“我想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因为他/她……”
4.被点名的幼儿接过球,教师带领全体幼儿齐说:“友谊小球传过来,我们都是好朋友!”
三、实践延伸:友谊树成长记。
1. 教师展示“友谊树”背景板:“每片叶子都是我们的友谊印记,现在请你找到一位朋友,手拉手来贴照片吧!”
2. 幼儿两两合作将照片贴在“树叶”位置,教师拍照记录,并引导分享。
3. 总结:“友谊就像小球,越传递越温暖;也像小树,需要大家一起用友好的行为来浇灌哦!”
四、活动延伸
1. 在角色区投放“友谊小屋”道具,鼓励幼儿扮演“好朋友”进行互动游戏。
2. 日常活动中设置“友好瞬间”分享时间,让幼儿记录同伴间的暖心行为。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5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户外大型玩具、建构材料、轮胎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交替护球
活动目标:
1.双手交替护球,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2.锻交替打球,手腕控球能力。
3.养成坚持练习的习惯。
活动准备:
篮球每人一个、口哨一个。
活动过程:
1.示范
(1)教师讲解双手交替护球的动作要领。
(2)教师进行动作示范。
2.活动
(1)幼儿集体练习,配合老师的节拍。
(2)幼儿分组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练习结束的小组原地休息。
(3)幼儿自主练习,熟练动作。
3.结束
(1)练习结束后请幼儿原地休息。
(2)鼓励幼儿回家后积极练习打卡。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木、管道玩具、雪花片等。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尝试。
2.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构。
3.学会各种基本的搭建及拼装技能。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5月2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户外大型玩具、建构材料、轮胎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哪些豆子可以发小芽》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可发芽的豆子(如黄豆、绿豆、红豆等),观察其外形特征。
2. 通过动手操作、记录观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细致观察习惯。
3.激发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芸豆各若干,透明塑料杯(或玻璃罐)、棉花/厨房纸巾、清水、标签纸、记录表(画有“豆子→发芽→长叶”的空白表格)、彩笔、豆子发芽过程示意图、不同豆子芽苗对比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豆子的“魔法变身”。
1.教师出示一碗干豆子和一盘豆芽,提问:猜猜干豆子怎么变成豆芽的?
2.你们觉得哪些豆子能发芽?为什么?鼓励幼儿根据经验大胆表达(如绿豆芽经常吃,所以绿豆能发芽)。
二、实验探究:豆子发芽大挑战
1.观察豆子外形。分发不同种类的豆子,摸一摸、看一看,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描述颜色、大小、形状,如“黑豆滑滑的,红豆小小的”)。
2.记录猜想:在记录表第一栏贴上豆子图片,用“√”“×”标记是否认为该豆子能发芽。
三、制作发芽装置。
教师示范步骤:
1.塑料杯内铺一层湿润棉花,放入豆子(每种豆子放3-5颗)。
2.再盖一层湿润棉花,贴好标签(如“黄豆”“红豆”)。
3.放置在教室阳光充足处,每天浇水保持湿润。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水不能淹没豆子。
四、每日观察记录。
1.连续5天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第1-2天:豆子有没有变大?外皮有没有变化?(发现吸水膨胀)。
2.第3-4天:有没有冒出小芽?芽是什么颜色、形状的?(用彩笔在记录表画小芽)。
3.第5天:芽有没有变长?有没有长出小叶子?(对比不同豆子芽的差异,如绿豆芽细长,黄豆芽粗壮)。
四、活动延伸
1.在自然角投放更多豆类(如鹰嘴豆、芸豆),观察不同豆子芽的差异。
2.发放“家庭发芽小任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用黄豆或绿豆发豆芽,记录过程并带到幼儿园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5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涂鸦区
游戏材料:户外大型玩具、建构材料、轮胎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水果蹲蹲乐》
活动目标:
1.提升反应速度、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通过蹲起动作锻炼肌肉控制力。
2.巩固对水果名称、颜色的认知,增强听觉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3.社会性发展:在团队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等待轮流,体验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果头饰(苹果、香蕉、草莓、橙子等,数量根据幼儿人数准备)、音乐播放器、划分游戏区域。
活动过程:
1.热身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戴“西瓜”头饰说:“今天水果王国要举办运动会,小水果们快跟着我做热身操吧!”
(2) 动态热身。模仿水果动作:“苹果苹果拍拍手”(拍手)、“香蕉香蕉弯弯腰”(弯腰)、“草莓草莓蹦蹦跳”(跳跃);
(3)蹲起练习:随节奏喊“水果蹲,水果起”,带领幼儿做5-8次慢速蹲起,活动膝关节。
2.核心游戏:水果蹲蹲乐。
(1)基础玩法。规则讲解:幼儿佩戴水果头饰站成圆圈,教师指定一名“起始水果”(如“苹果”);被点名的幼儿边蹲边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草莓蹲!”同时指向戴草莓头饰的幼儿被指到的“草莓”需立即接话并下蹲,失误者到圆圈中间模仿一种水果动作(如“葡萄扭一扭”)。
(2)进阶玩法。将幼儿分为2-3组,每组选一种“团队水果”(如“苹果组”“香蕉组”),组内幼儿戴相同头饰;教师随机喊“苹果组蹲”,全组幼儿需同时下蹲并喊:“苹果组蹲,苹果组蹲,苹果组蹲完香蕉组蹲!”失误组需集体表演一个水果儿歌(如《水果歌》),最后获胜组获“最快反应水果队”贴纸。
3.放松环节:水果沙拉舞
(1)播放轻柔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舒缓动作:
(2)最后全体幼儿坐在地垫上,用手轻拍腿部肌肉,缓解蹲起后的疲劳。
4.放松活动。分发奖励。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阅读区
材料:绘本、头饰、手偶等。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