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八周(2025.6.9——2025.6.13)
2025.6.9—2025.6.13 第十八周
下午班——
6月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观礼升旗仪式。
3.引导幼儿行注目礼。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建构游戏:《叠叠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搭建纸杯的兴趣,喜欢与伙伴合作操作。
2.通过叠被杯游戏,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提高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及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独立设计拼搭造型。
活动准备:
纸杯,纸板。
活动过程:
(一)纸杯导入(认识纸杯知道纸杯的基本作用)
1.认识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纸杯)
师:那纸杯平时我们用来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师:说的非常棒呢,可以用来接喝水呢。
2.纸杯的基本作用
师:除了可以用来接水喝它还可以用来装东西。(拿一个东西放到纸杯里)
师:今天老师要用纸杯带大家玩个游戏。
(二)示范如何用纸杯叠高高
师:怎么玩呢?把纸杯一个一个叠起来让它们变得高高的看仔细啦。拿出一个纸杯这上面大大的叫杯口,下面小一点的叫杯底(边指边说)看老师把杯底朝下放在桌面上,杯口朝上。然后拿出另一个杯子杯口朝下杯口与杯口对齐这样纸杯就可以叠高高的了。(以此方法搭建两个)
师:哇,你们搭建的真漂亮,像一个高高的城堡,有没有小朋友试一试把纸杯叠起来让它变得高高的?(引导幼儿如何用纸杯叠高并请下面的幼儿仔细观看加深印象),那上来的小朋友在给纸杯叠高的时候请小朋友们仔细观看,待会每个小朋友都要给纸杯叠高呦。
(三)幼儿操作(发放纸杯请幼儿操作)
1.现在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拿着纸杯像老师刚刚的方法来叠高,在小朋友操作之前老师要说一个小要求:第一个请小朋友们保护好自己的纸杯,在叠高的时候请拿轻放,如果弄坏了就玩不了了。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纸杯开始了。
(四)幼儿自由叠高(通过自己想办法将纸杯用别的方式叠高)
现在我们可以拿着纸杯自由叠高了,你喜欢用什么方式叠高呢?
活动结束:
请所有小朋友将纸杯拿给老师,然后坐在位置上休息。
二、户外体育游戏:《钻山洞》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钻爬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集体游戏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拱形门、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变成小火车/小动物,一起去钻山洞探险啦!山洞有点矮,我们要低头、弯弯腰,慢慢钻过去哦!
(二)示范练习
1.教师示范:
在起点线蹲下,双手扶地,低头钻过"山洞",爬出来后站起来,做出"胜利"的动作。
2.强调动作要领:小手扶稳,小脑袋低下来,慢慢爬,不着急!
3.幼儿练习:
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尝试,教师在一旁保护并鼓励:哇,小火车钻过去啦!真棒!
(三)游戏环节
1.小火车钻山洞:
幼儿排成一列,双手搭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肩膀上,变成"小火车"。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小火车"依次钻过山洞,钻出来后欢呼:"呜——小火车成功啦!"
2.小动物探险:
让幼儿模仿不同动物(如小猫咪、小乌龟、小兔子)钻山洞,增加趣味性。
教师摇铃铛:叮叮当,小兔子快钻过来!
活动结束:
游戏结束后,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放松动作,如抖抖手、抖抖脚,并表扬他们的勇敢表现。今天小朋友们都是钻山洞的小勇士,给自己鼓鼓掌吧!
上午班——
6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语言活动:《脚步声》(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动物脚步声的特点(如大象的“咚咚”、小猫的“轻轻”)。
2.能模仿故事中动物的脚步声,尝试用简单词汇描述声音。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脚步声》绘本故事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听声音猜动物
1.•教师轻敲鼓面/响板,模仿不同声音:“小朋友们,听听这是谁的脚步声?”(如重重的“咚咚”声代表大象,轻轻的“沙沙”声代表小猫)。
2.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用简单语言表达(如“像大象走路”)。
(二)故事讲述:感知脚步声的不同
1.教师讲述:结合绘本图片,声情并茂讲述故事《脚步声》,重点模仿动物脚步声(例:“大象来了,咚咚咚!小猫来了,轻轻走~”)。
2.互动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脚步声一样吗?小鸭子的脚步声是怎样的?(引导说“嘎嘎,沙沙沙”)。
3.动作模仿:邀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动物走路,感受声音与动作的关联(如跺脚学大象,踮脚学小猫)。
(三)游戏环节:找脚印,学说话
1.脚印配对:在地面贴动物脚印贴纸,教师说声音(如咚咚咚),幼儿找到对应脚印并说出动物名称。
2.声音创编:鼓励幼儿用拟声词描述其他动物(如小狗走路,哒哒哒),教师用响板配合节奏。
(四)儿歌总结
1.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大象走路咚咚咚,小猫走路轻轻轻,
小鸭子走路沙沙沙,小朋友走路慢慢走~”
2.发放动物脚印贴纸作为奖励,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故事。
四、户外体育游戏:《袋鼠搬家》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下肢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
2.培养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
3.体验角色扮演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篮子、小球、袋鼠头饰、欢快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变成可爱的小袋鼠!袋鼠妈妈要带着宝宝搬家啦~(出示小球)这些就是袋鼠宝宝,我们要小心地把它们送到新家哦!
(二)动作示范
1.教师示范:
双腿夹住一个"袋鼠宝宝"(小球);双手提着篮子,像袋鼠一样小步跳跃前进;跳到终点后,轻轻把宝宝放进新家的筐子里。
2.关键指导:
师:小肚子收紧,双腿夹紧宝宝;跳跳跳,小心别让宝宝掉出来。
(三)游戏环节
1.每位幼儿扮演小袋鼠,依次完成运送任务。
2.每次运送1个"宝宝",往返3-4次。
(四)放松环节
带领幼儿做"袋鼠休息操":抖抖腿(放松下肢);转转手腕(放松手臂);深呼吸(调整气息)。袋鼠宝宝们都安全到新家啦,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语言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增加画纸。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欣赏色彩鲜明,造型简单的生活物品和美术作品。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6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益智游戏:《动物对对碰》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动物名称及外形特征。
2.锻炼观察力、手眼协调与简单配对能力。
3.体验游戏乐趣,萌发对小动物的喜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儿歌激发兴趣:
教师唱简单儿歌(如“小猫小猫喵喵叫,小狗小狗汪汪汪”),引导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和动作。
2.出示动物模型:
展示2-3种实物模型,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怎么叫?”鼓励幼儿观察和回应。
(二)游戏规则示范
1.教师出示4张卡片(2对动物),正面朝下摆放。
2.缓慢示范“翻一张卡片,说出动物名称,再翻另一张找朋友”,配对成功时拍手鼓励。
(三)分组游戏
1.每人分2-3对卡片(根据能力调整),正面朝上摆放,直接寻找相同图案配对。
2.教师巡回指导,用语言提示:找找看,哪两只小动物是一样的呀?
(四)结束分享
1.引导幼儿将卡片“送小动物回家”(放入指定盒子)。
2.集体表扬:“今天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了好朋友,真棒!”
二、户外体育游戏:《蜗牛赛跑》
活动目标:
1.练习蹲走、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2.理解“慢”与“快”的对比,感知空间方位(起点-终点)。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萌发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轻便小背包、纸板、垫子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模仿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做蜗牛操:缩进壳里(蹲下抱膝)→ 伸出触角(慢慢站起,双手举高晃动)→ 慢慢爬(原地摇摆)。
2.规则讲解:
用童趣语言示范: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慢慢走,看谁能坚持爬到终点!
(二)游戏进行
1.幼儿背着小背包,蹲走或弯腰慢行沿赛道前进,教师鼓励:蜗牛宝宝不着急,稳稳爬呀。
2.障碍挑战:在赛道上放置2-3个软标志桶,绕行增加趣味(适合能力较强的幼儿)。
(三)放松活动
1.集体欢呼:所有幼儿到达终点后,教师模仿蜗牛口吻:谢谢蜗牛宝宝们,我们一起晒太阳吧!
2.放松活动:躺垫子上做蜗牛休息术(伸展四肢深呼吸)
上午班——
6月1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活动:《药丸不是糖豆豆》(安全)
活动目标:
1.知道药丸和糖果的区别,明白“药丸不能随便吃”的安全常识。
2.能辨别常见药品和糖果,学会拒绝陌生人给的“糖果”。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不随意触碰药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仿真药丸模型、彩色糖果图片、药品包装盒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好玩的“糖果”
1.教师拿出仿真药丸模型:小朋友们看,这颗‘糖果’漂亮吗?想不想尝一尝?
2.观察幼儿反应,引出讨论:它真的是糖果吗?吃了会怎样?
(二)认知辨析
1对比观察:展示药丸模型和糖果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区别(如“药丸有苦味”“糖果有甜味”“药品有说明书”)。
2.播放动画短片:《小熊误吃药丸》,讲解乱吃药会肚子疼、需要看医生。
3.互动游戏火眼金睛:出示药品包装盒和糖果包装,幼儿举手判断“能不能吃”。
4.教师总结:药丸是治病的,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才能吃,糖果也要少吃哦!
(三)儿歌总结
1.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
小药丸,圆又圆,不是糖豆不能咽,
陌生人,给东西,摇摇头说‘我不要’,
药品要放高柜子,爸爸妈妈说才吃!
2.发放“安全贴纸”,提醒幼儿回家和家长分享口诀。
四、户外体育游戏:《赶小猪》
活动目标:
1.运动技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大肌肉控制(推动、方向改变)
2.感知物体滚动特性,建立初步空间方位概念(直线/曲线)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培养简单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软质小球、轻便塑料棒、彩色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角色唤醒:
教师戴小猪头饰:小猪宝宝迷路了,谁来帮它回家呀?
2.器械探索:
让幼儿自由尝试用棒轻推小球,教师观察并引导:试试看,怎样让小猪滚起来?
(二)游戏进行
幼儿用棒将“小猪”从起点直线推至终点“食物槽”,每次1名幼儿进行,其他幼儿拍手加油。
教师指导语:慢慢推,小猪饿了要找玉米吃咯!
(三)放松结束
1.整理仪式:幼儿将“小猪”和工具放回指定位置,边说儿歌:“小猪吃饱啦,谢谢小朋友!”
2.放松活动:模仿小猪打滚(躺垫子上左右翻身)、伸懒腰。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音乐区、益智区、语言区、生活区、美术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小鼓。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
2.喜欢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6月1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特色绘本活动:《大大的小小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大”与“小”的对比。
2.鼓励幼儿学说简单的对话,尝试用“大大的....小小的...”句式进行表达。
3.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增进亲子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
活动导入: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展示一双大大的成人鞋子和一双小小的幼儿鞋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呀?这两双鞋子有什么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大”和“小”的区别。
2.引出绘本故事《大大的,小小的》。
(二)绘本阅读与讲解
1.分发绘本,让幼儿先自主翻阅绘本,观察画面,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教师开始逐页讲解绘本故事:第一页:展示爸爸大大的床和宝宝小小的床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这是谁的床呀?(爸爸的)对啦,爸爸的床是大大的,那宝宝的床呢?(小小的)宝宝和爸爸说什么啦?(引导幼儿学说对话:爸爸,大大的床,是大大的。我的小小的床,是小小的)。
3.按照同样的方式,依次讲解绘本中爸爸大大的牙刷、大大的毛巾、大大的杯子和宝宝小小的牙刷、小小的毛巾、小小的杯子等页面内容,每一页都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大”与“小”的事物,并学说相应的对话和句式。
(三)互动讨论
1.读完绘本后,教师提出问题与幼儿互动讨论:
师:小朋友们,在绘本里除了床、牙刷、毛巾、杯子,还有哪些东西是大大的,哪些是小小的呀?让幼儿回忆绘本内容并回答。
2.进一步拓展提问:
师:那在我们的教室里,你们能找到大大的东西和小小的东西吗?鼓励幼儿观察教室环境,并用“大大的...小小的....”句式描述找到的事物,如“大大的黑板,小小的粉笔”等。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读了《大大的,小小的》这本绘本,知道了好多大大的东西和小小的东西,还学会了用’大大的...小小的...’句式来说话呢。
二、户外体育游戏:《跳圈》
活动目标:
1.锻炼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提升动作协调性与灵活性。
2.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培养勇敢自信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提前选好户外安全、平坦且开阔的游戏场地,如幼儿园操场。
2.准备丰富道具,包括色彩鲜艳的动物头饰(如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小乌龟)5 -8个,色彩明快的彩色塑料圈10 -15个,柔软的毛绒玩具5-8个,以及动感欢快的《动物狂欢节》《健康歌》等背景音乐。
3.制作生动形象的动物卡片,上面印有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小乌龟等动物形象及对应的动作提示。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欢快的《动物狂欢节》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身体,如转转手腕脚腕、扭扭腰、摆摆手,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2.教师模仿动物叫声,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问:“小朋友们,快竖起小耳朵听听,这是谁的声音呀?”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由此引出动物小能手的游戏主题。
(二)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
1.教师依次拿出小兔子、小猴子、小鸭子、小乌龟的动物卡片,展示给幼儿看,同时模仿动物的典型动作,如小兔子蹦蹦跳、小猴子灵活攀爬、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路、小乌龟慢慢爬,每展示一种动物,都详细讲解并重复动作要领,让幼儿清晰了解。
2.邀请个别勇敢的幼儿上前模仿,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其他幼儿一起为他们鼓掌加油,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三)游戏环节
1.“小兔子采蘑菇”:给幼儿戴上小兔子头饰,在操场一端放置多个彩色塑料圈当作“蘑菇”,另一端设置“家”。教师发出指令:“小兔子们,快出发去采蘑菇啦,要双脚并拢跳着去哦。”幼儿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去采蘑菇,每次只能采一个,采完后跳回家,将“蘑菇”放进“家”里,反复进行。
2.“小猴子摘果子”:在操场中间拉起一根绳子,上面挂着毛绒玩具当作“果子”。幼儿戴上小猴子头饰,从起点出发,快速跑到绳子处,像小猴子一样手脚并用攀爬,摘下“果子”后跑回起点,将“果子”放进篮子里。
3.“小鸭子过河”:用彩色胶带在地面贴出多条“小河”(平行线),幼儿戴上小鸭子头饰,模仿小鸭子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从“河”这边走到对岸,过程中不能踩到“河”里。
4.“小乌龟运粮”:在操场两端分别放置一堆“粮食”(小玩具)和一个空篮子。幼儿戴上小乌龟头饰,趴在地上,模仿小乌龟慢慢爬,将“粮食”一个一个运到另一端的篮子里。
(四)放松环节
播放轻柔舒缓的《健康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放松动作,如拍拍手臂、拍拍腿、转转脖子、深呼吸,帮助幼儿缓解身体疲劳,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