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二班 王玉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积木、梯架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梯架组合,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积木和梯架的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与众不同的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独特特征,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活动准备:
1.镜子、记录纸、笔、幼儿个人照片、身体特征对比图等。
2.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基本的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来一场特别的探险,那就是探索我们自己的身体。你们知道吗?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
(二)观察与发现
1.照镜子:请每位幼儿拿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记录特征:引导幼儿在记录纸上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记录自己的独特特征。
3.分享交流:请几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纸,并描述自己的独特之处。
(三)比较与讨论
1.身体特征对比:展示身体特征对比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人之间的身体差异。
2.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身体特征,并选出小组内最独特的特征进行分享。
(四)深化理解
1.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特殊职业人士(如运动员、艺术家等)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理解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情感升华: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你觉得自己的哪些特征是独特的?这些特征让你感到自豪吗?为什么?”
(五)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身体特征、性格、才能等都是我们独特的标志。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
情感表达:鼓励幼儿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自己独特性的认识和感受。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积木、梯架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梯架组合,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积木和梯架的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圆圈拉小猪》
活动目标:
1.体验玩圈拉球的乐趣。
2.在活动中尝试练习“拖”的动作。
3.发展幼儿手、眼及身体协调性。
活动准备:
圆圈、皮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成一个圈。
2.游戏 “捡皮球”:幼儿站成圆圈后西散站在场地上,教师将球抛向四周,幼儿每人去检一个球后回到原位,可重复玩。
(二)基本部分:
游戏“拖小猪”:把皮球当做小猪,用呼啦圈把小猪套住,然后拉着呼啦圈向前走。
(三)结束部分:把小猪拖回家,赶到猪圈(球框)里。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木、磁力棒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建构材料的作用,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各种材料开展建构游戏。
2.能够围绕主题与同伴合作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
3.学会运用悬空搭高、平衡对称、按插镶嵌等技能构造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自主游戏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积木、梯架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梯架组合,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积木和梯架的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猪八戒买水果》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看、摸、闻、掂)感知不同水果的典型特征(形状、大小、软硬、轻重等),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尝试用自然物(如积木、绳子)进行非标准化的测量,比较水果的大小、轻重,解决“猪八戒”遇到的问题。
3.体验科学探索和帮助他人(故事角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种水果实物(苹果、梨、香蕉、橘子、柚子等,确保有明显大小、轻重对比)、猪八戒手偶或图片、非标准测量工具:小积木、毛根条、绳子、大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猪八戒手偶,模仿猪八戒焦急的声音:“哎呦呦,师傅让我来买水果招待客人,可他说要买最大的和最重的水果!可我老猪分不清啊,小朋友们快来帮帮我吧!”
(二)探索发现
1.第一阶段:自由感知(“挑水果”)
幼儿自由观察、触摸、掂量各种水果,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提问引导:“你觉得哪个水果最大?为什么?”“哪个摸起来最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2.第二阶段:尝试测量(“比一比”)
比大小: 教师提问:“光用眼睛看不一定准,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哪个水果最大呢?”
引导幼儿想出用绳子围一圈(测周长)、用小积木排一排(测直径)等方法。
幼儿分组尝试用工具测量并比较。
比轻重: 教师提问:“哪个水果最重呢?用手掂一掂好像差不多怎么办?”
引入“小天平”的概念(如果没有标准教具,可以用衣架和绳子自制简易天平)。
请幼儿将两个水果分别放在手心,感受轻重,或用简易天平进行比较。
(三) 分享交流
请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关键提问: “你们组认为最大的水果是什么?你们是用什么办法量出来的?”“最重的水果呢?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绳子越长,水果越大;积木用得越多,水果越粗;天平哪边沉下去,哪边的水果就更重。
(四) 情境结束
幼儿将找出的“最大”和“最重”的水果放进猪八戒的篮子里。
教师再次扮演猪八戒:“谢谢聪明的小朋友们!这下我总算能完成师傅的任务啦!原来用这些好办法就能比出大小和轻重,我老猪也学会啦!”
活动自然结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积木、梯架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梯架,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积木和梯架的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活动——《绳子大冒险》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培养他们的求异求新意识。
2.通过绳子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躲闪等身体动作协调性。
3.在合作游戏中,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跳绳或棉绳(足够每个小组使用)
2.场地标志物(如锥形标志、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在操场上使用标志物设置几个游戏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不同的“绳子任务”。
2.将儿童分成6组,每组4人。每组供给一条长绳、一条中等长度的绳子和两条短绳。
(二)绳子任务介绍
任务一:绳子蜘蛛网
使用长绳在地面上或者两棵树之间拉出“蜘蛛网”,然后让幼儿依次通过不碰触绳子。
任务二:跳绳圈跳
使用中等长度的绳子形成一个大圈,孩子们依次跳入圈内,进行跳绳接力赛。
任务三:绳子桥梁
用短绳子在地面上排列成桥梁形状,两人一组合作,要走过这些桥梁不踩中间的“河”。
(三)游戏进行
1.每组幼儿轮流在不同的任务区进行游戏,根据需要可以在小组内协作和讨论策略,不断尝试和挑战每个任务。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寻找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可以自制新的玩法来丰富游戏内容。
(四)总结与分享
1.集合所有幼儿,分别请每组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创意。
2.引导他们讨论在游戏中学到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安全提示:
1.确保绳子的使用场地平坦安全,避免幼儿过于激烈的拉扯,以防受伤。
2.教师要在场地巡视,给予适当指导和安全提醒。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室
材料:刮画、彩笔
活动目标:
1.学习并掌握“刮画”这一特殊绘画技法,能运用竹笔等工具在刮画纸上刮出流畅的线条、多样的形状和丰富的纹理,创作出完整的画面。
2.感知和体验刮画中“底色”与“覆盖色”的奇妙关系,能根据想象中的图案进行构思,并大胆地通过刮擦表现出来,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3.感受刮画创作带来的惊喜感和乐趣,养成专注、细致的操作习惯,并乐于向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想法。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自主游戏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积木、梯架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瓶瓶罐罐,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鼓励自主探索积木和梯架的蕴含的丰富发展价值。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芭蕉扇》
活动目标:
1.了解芭蕉扇的外形特征(巨大、叶子脉络),尝试用线描画的方式表现芭蕉叶的独特纹理,并运用冷暖对比色(红/橙与蓝/绿)表现火焰山与芭蕉扇的神奇效果。
2.通过故事导入激发想象,在观察与讨论中学习表现纹理和色彩的方法,大胆进行创作。
3.感受《西游记》神话故事的神奇,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黑色卡纸或深色画纸、油画棒、高清芭蕉叶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孙悟空过火焰山时,向谁借宝贝了吗?”
出示铁扇公主和芭蕉扇图片,回顾故事:“对!就是能熄灭大火的神奇芭蕉扇!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这把神奇的扇子。”
(二)观察讨论,发现特征
1.观察形状与脉络:
出示真实芭蕉叶图片:“芭蕉扇是什么样子的?(巨大,像一片叶子)上面有什么特别的线条?(细细的线,从中间一根主脉向两边发散)”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空画叶脉的走向。
2.讨论神奇效果:
“芭蕉扇一扇,会出现什么?”(大风、雨水)
“如果用它来扇火焰山,画面上会有什么?”(一边是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山,一边是芭蕉扇扇出的蓝色大风和雨水)
介绍冷暖色:红色、橙色让人感觉热;蓝色、绿色让人感觉凉快。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创作步骤建议:
1.画扇子: 用白色或浅色油画棒在画纸一侧勾勒出巨大的芭蕉扇外形,并细致地添画叶脉纹理。(线描画重点)
2.画火焰山: 在画纸另一侧,用红色、橙色、黄色油画棒用力涂画,表现熊熊燃烧的火焰山。
3.画神奇效果: 从芭蕉扇前方,用蓝色、绿色、白色油画棒画出扇出的阵阵凉风和雨滴,覆盖在火焰上,表现“熄火”的神奇瞬间。
指导要点:
鼓励幼儿将芭蕉扇画得尽可能大,充满力量感。
提醒幼儿注意叶脉的生长规律(从主脉向两边发散)。
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冷暖对比色,让画面效果更强烈。
(四)展示欣赏,分享评价
将幼儿作品布置成“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画展。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找一找,哪把扇子的花纹最特别?”“谁的画面故事最神奇,颜色用得最棒?”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画里的故事。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