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周(2025.2.24—2025.2.28)

2025-06-10 00:09:05  浏览:4  备课教师:胡天乐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一班  胡天乐

2025.2.24—2025.2.28第三周

下午班——

2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铁桶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室《棉花》

材料:颜料、画笔、棉花、双面胶。

活动目标:

1. 有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做事专心细致,能坚持克服困难;

2. 能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掌握发展感知觉、手眼协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颜料、画笔、棉花、双面胶

2. PPT

活动过程:

1. 教师向幼儿课程所需材料;

2.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激发幼儿创作欲;

3. 请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教师简评作品。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2月2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散文:《捉迷藏》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理解"颜色宝宝"与自然景物捉迷藏的情境;

‌2.感知颜色与自然物的对应关系(如绿色→小草,黄色→菊花);

‌3.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愿意用动作和语言表现散文内容。

‌活动准备‌‌:

1.散文《捉迷藏》;

2.‌颜色卡片‌(红、黄、蓝、绿、白);

3.‌景物图卡‌(太阳、小草、菊花、天空、云朵等);

4.‌纱巾‌(各色,用于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颜色捉迷藏‌

1.‌实物互动‌:

教师出示纱巾:“颜色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藏红色纱巾在教室某处)

幼儿寻找并说出:"红色藏在什么地方!"

2.‌衔接提问‌:

师:“大自然里也有颜色在捉迷藏,我们听听是谁?”

‌二、散文欣赏

1.‌配乐朗诵‌:

播放轻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配合出示颜色卡片和景物图卡)。

2.‌关键提问‌:

“颜色躲在哪里?为什么它要躲在小草里?”

“白色为什么最喜欢藏在云朵里?”(引导发现颜色与景物的相似性)

3.‌分段理解‌:

出示句式卡:"××躲在××里",幼儿用动作表现(如蹲下学"绿色躲进草丛")。

‌三、角色扮演

1.‌分配角色‌:

幼儿选择颜色纱巾扮演“颜色宝宝”,教师扮演“太阳”。

‌情景表演‌:

“太阳闭上眼睛”时,“颜色宝宝”躲到对应景物图卡旁;

“太阳睁开眼睛”时,幼儿用散文语言描述:“××躲在××里!”

‌四、创编拓展

1.‌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颜色会躲在哪里?”(如紫色躲在葡萄里,棕色躲在树干上)

2.‌表征表达‌:

发放画纸,幼儿绘制"新颜色捉迷藏"并简单描述。

五、活动结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2月2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铁桶、亿童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木、纸杯、瑜伽砖

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多种建构方法建构三维围合结构的物体,布局合理,结构牢固。

2.尝试使用多种建构的材料组合搭建,并根据建筑物特点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2月2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每个人都“噗”》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放屁的一些知识,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知道关于放屁的一些知识与秘密;

3.能正确对待正常的生理现象,乐意关注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1.PPT;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播放放屁的声音,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

2.因为放屁这两个词不好听,而且一说你们就会笑,所以我们就用“噗”来表示;

3. 教师小结:这件事是有声响的,有气味。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发现自己身边的人类朋友和动物朋友都会噗;

2.师幼集体讨论噗的形成

(观看图画)因为我们吃东西时吞入的一部分空气进入了我们的肠胃,气体从肠道到肛门排出来,就形成了我们都觉得很难为情的“噗”;

3. 幼儿自由讨论,一天噗多少次才是健康的呢?

(观看图画)原来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噗十多次才是强壮的。

4.幼儿独立探索环节,讨论不同的噗形成的原因。

教师小结:关于噗的秘密,小强告诉我们噗和吃的东西有关,吃了特殊气味的蔬菜就会噗特殊气味的噗,吃了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噗的很臭。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关于噗的秘密,小强告诉我们噗和吃的东西有关,吃了特殊气味的蔬菜就会噗特殊气味的噗,吃了高蛋白的食物就会噗的很臭。

2.吃了淀粉多的食物,噗的也会多,可是有的时候噗多了或者不噗了,说明我们生病了。

四、结束部分

讨论如何避免噗给我们带来的尴尬。

活动延伸:

那水里的鱼儿会不会噗呢。请你们带着问题和小朋友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答案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2月28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奥尔夫: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春天来了》,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歌曲《春天来了》的音乐磁带或CD、多媒体设备;

2.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视频或 PPT 课件;

3.自制的花朵、蝴蝶、小鸟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视频或PPT 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春天的特征;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花朵、小草、树木、小鸟等,说说春天的景色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引出歌曲《春天来了》。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春天来了》,让幼儿安静地欣赏。

2.提问幼儿:“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关于春天的景象?”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哼唱。

2.多遍重复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音准。

四、创编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发挥想象,创编相应的肢体动作。

如:表现花朵开放的动作、小鸟飞翔的动作、蝴蝶飞舞的动作等。

2.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模仿学习。

五、表演环节

1.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花朵、蝴蝶、小鸟等),分组进行表演。

2.播放歌曲,幼儿边唱边表演,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六、总结与拓展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

七、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春天的变化,并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

 

 

五、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