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周(2025.4.14——4.18)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果三班 史苏皖
2025.4.14—2025.4.18 第十周
上午班——
4月1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动作带幼儿进行篮球练习。
(2)幼儿练习,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我们的节日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并说出至少 5 个常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儿童节、端午节,了解节日的时间、起源及主要庆祝方式,知道不同节日蕴含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
2.通过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3.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幼儿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归属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音乐导入:播放欢快的节日音乐《春节序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节日呢?”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引出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
2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各种节日的图片,如春节的红灯笼、中秋节的月饼、国庆节的五星红旗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的节日,进一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二、认识节日
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生动的故事,依次介绍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儿童节、端午节。例如,讲解春节时,讲述 “年兽” 的传说,展示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习俗;讲解端午节时,讲述屈原的故事,介绍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如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呀?”“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呢?”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加深对节日的理解
2.互动游戏:“找一找”:幼儿在图片中寻找不同节日氛围和习俗的照片,并说出节日名称。
三、角色扮演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台表演自己准备的节目,如表演在幼儿表演拜年的场景等,教师引导其他幼儿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营造积极的节日氛围。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装饰、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幼儿练习。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积塑玩具、小型积木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建构游戏;
2.对建构游戏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4月1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装饰、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50以内的连续数》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准确认识 50 以内的连续数,理解相邻数字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清晰辨别连续数的排列顺序。
2.通过操作数字卡片、进行数数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增强幼儿的数感。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探索连续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活动准备:
PPT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欢快的动画视频《数字王国的冒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说:“小朋友们,数字王国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派对,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但是我们需要掌握 50 以内连续数的本领才能顺利进入数字王国,大家想不想去呀?” 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探究操作
1.教师拿出 1 - 10 的数字卡片,依次排列在黑板上,带领幼儿一起大声数数。然后提问:“小朋友们,这些数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呀?” 引导幼儿回答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2.教师接着拿出 11 - 20 的数字卡片,同样排列在黑板上,提问:“那这一组数字和前面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相邻数字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
3.按照这样的方式,教师逐步展示 1 - 50 的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 50 以内的连续数,理解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 1 - 50 的数字卡片、数字棋盘等材料,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进行数字游戏,巩固对 50 以内连续数的认识。
2.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数字,如楼层数、车牌号等,让幼儿练习数 50 以内的连续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1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篮球技能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四、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楼上搭建区
游戏材料:积木块、鸡蛋托、纸杯、奶粉罐、各种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音乐区
材料:打击乐器、铃鼓、快板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进行创作。
2.体验创作的乐趣。
六、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4月18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下
游戏材料:瑜伽砖、亿童器械、爆米花桶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搭建物品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手工《小学生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观察并了解小学生的典型外貌特征和日常用品,如校服、书包、红领巾、文具等,对小学生活形成初步印象。
2.通过剪纸、粘贴、绘画等手工操作,锻炼幼儿手部精细动作,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小学生的样子。
3.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在手工创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快看看图片上的哥哥姐姐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呀?他们在做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如 “他们背着大大的书包”“穿着不一样的衣服” 等,从而引出活动主题 —— 制作小学生的样子。
2.图片/视频展示:播放小学生的实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细节。
二、创作指导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向幼儿介绍制作 “小学生” 的不同方法和材料使用。例如,用彩色卡纸剪出小学生的身体、四肢和头部,用皱纹纸制作头发,用不织布粘贴出衣服的形状,用水彩笔绘画出五官和装饰等。
2.教师边示范边详细讲解制作步骤,重点强调使用剪刀的安全注意事项,如 “剪刀的尖头不能对着小朋友”“要沿着画好的线慢慢剪”。同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如用毛线制作辫子,用棉花填充衣服让其更立体。
三、幼儿创作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开始动手制作 “小学生”。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解决问题,如指导幼儿如何粘贴更牢固,如何剪出对称的形状等。
2.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添加更多的细节,如制作书本、文具等小物件,丰富作品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完成基础作品。
四、分享与评价
1.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互相欣赏作品,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小学生有什么特点,如 “我的小学生戴着红色的帽子,背着蓝色的书包”。
2.教师总结: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如 “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把小学生的样子做得这么生动有趣!” 为每个幼儿送上小贴纸作为奖励,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