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周:(2025.9.22—2025.9.26 )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四班 周慧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聪明棒》
活动目标:
1.认识聪明棒的外形特点,知道它能通过“插、拼、搭”组合成不同造型,感受合作搭建的意义;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用聪明棒搭建简单造型,提升动手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
3.喜欢参与聪明棒搭建活动,体验“分工合作完成作品”的快乐,增强集体意识。
活动准备:
1.彩色聪明棒、搭建底板、 成品范例:用聪明棒搭建的小房子、小火车、小花造型、合作提示卡:画有“分工图”、“礼貌用语”的卡片;
2.在教室中间划分4-5个“搭建区”,每个区域放1块底板和1套合作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聪明棒的“变身魔法”
1.实物出示:拿出1根红色聪明棒,提问:“小朋友们,这根彩色的‘小棍子’叫聪明棒,它有一个厉害的本领——能变身!你们看它能变成什么?”
2.范例展示:依次出示小房子、小花造型,说:“聪明棒通过‘插一插、拼一拼’,能变成房子、花朵,甚至小火车!今天我们就用它来搭造型,还要学会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让作品更棒!”
二、合作搭建“聪明棒乐园”
1.第一步:学“搭基础”
(1)教师示范:拿起2根不同颜色的聪明棒,展示“十字插合”(一根竖放,另一根横插在中间空心处),说:“这样插在一起,聪明棒就不会散啦,这是搭房子墙壁、桌子腿的基础方法。”
(2)幼儿尝试:每人拿2根聪明棒,练习“十字插合”,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手部力量弱的幼儿对准空心处插入。
2.第二步:小组合作搭造型
(1)分组分工:将幼儿分成4-5组(每组4-5人),每组选1名“组长”,引导组长根据合作提示卡分工:“1人负责拼‘墙壁’,1人负责拼‘屋顶’,1人负责找需要的颜色,1人帮忙固定。”
(2)搭建过程: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引导:若小组出现争抢聪明棒,提醒看“礼貌用语”卡片:“可以说‘请给我蓝色聪明棒,好吗’”;
(3)若小组不知道搭什么,提示看范例:“我们可以先搭一个简单的小房子,再慢慢加小花装饰。”
3.第三步:小组分享
每组派1名代表,介绍“我们搭的是什么?谁负责了什么工作?”,如“我们搭了小房子,小明拼墙壁,小红拼屋顶”,教师及时表扬“分工清楚、合作得好”的小组。
三、聪明棒“大合影”与总结
1.成果展示:将所有小组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聪明棒乐园”,幼儿围坐欣赏,说说“最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2.情感总结:“今天我们用聪明棒搭出了漂亮的造型,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小组里每个人分工合作——有人找材料、有人拼造型,这就是‘合作的力量’!以后做事情,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会更开心、更顺利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益智积木——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画笔、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发挥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
3.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户外游戏——欢乐滚轮胎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合轮胎作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牙膏盒、奶瓶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线条的情绪》
活动目标:
1.认识直线、曲线、折线三种基本线条,感知不同线条能表达不同情绪;
2.能根据情绪选择对应线条进行创作,并用简单语言描述线条与情绪的关联,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3.感受线条与情绪的奇妙联系,乐于用线条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对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线条情绪卡片、情景动画、画纸、彩色马克笔、拉直的毛线、绕圈的毛线、折过的纸条。
活动过程:
一、线条“变情绪”
1.动画激趣:播放情景动画,提问:“小鸭子开心的时候,水里的波纹像什么线?(曲线)小朋友生气跺脚时,地上的痕迹像什么线?(折线)”
2.实物感知:分发拉直的毛线、绕圈的毛线、折过的纸条,让幼儿摸一摸、比一比,说“直线直直的,像小木棍;曲线弯弯的,像小蛇;折线尖尖的,像小山峰”,初步建立线条形态认知。
二、发现线条的“情绪密码”
1.第一步:匹配线条与情绪
(1)出示线条情绪卡片,逐一讲解:“直线直直的、稳稳的,就像我们安静看书时的样子,它代表‘平静’的情绪。”“曲线弯弯的、软软的,就像我们开心大笑时的嘴角,它代表‘开心’的情绪。”“折线尖尖的、断开的,就像我们生气跺脚时的动作,它代表‘生气’的情绪。”
(2)互动游戏:教师做情绪动作(如微笑、皱眉、安静坐),幼儿举起对应的线条实物(曲线、折线、直线),巩固匹配认知。
2.第二步:用线条“画情绪”
(1)创作任务:发放印有情绪小人轮廓的画纸,说“请给开心的小人周围画曲线,给生气的小人周围画折线,给平静的小人周围画直线,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它们的心情”。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画边说,如“我给开心小人画了很多曲线,像小彩虹一样”;对能力弱的幼儿,可提示“生气的小人,线条要尖尖的哦”。
三、线条情绪“分享会”
1.作品展示:请幼儿将画纸贴在“情绪线条墙”上,轮流介绍“我画的是什么情绪?用了什么线条?”。
2.总结升华:“原来线条不仅有不同的样子,还能像‘情绪小话筒’一样,帮我们说出开心、生气或平静的心情!以后你们也可以用线条,把自己的心情画下来告诉爸爸妈妈。”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绘画:有趣的掌纹画》
活动目标:
1.发现掌纹的独特性,知道可以利用掌纹轮廓和纹路创作不同形象;
2.能自主拓印掌纹,并通过添画(画眼睛、翅膀、花纹等)将掌纹变成创意形象,提升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3.感受掌纹画的创意乐趣,喜欢自己的独特作品,愿意与同伴分享创作想法。
活动准备:
白色画纸、无毒可水洗颜料、水彩笔、湿抹布、一次性手套、掌纹画范例、 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手掌上的“小纹路”
1.观察掌纹:请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用放大镜观察掌纹,提问:“看看自己手掌上有什么?(细细的纹路)和旁边小朋友的掌纹比一比,是不是一样的?”引导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掌纹都不一样,像小指纹一样独特”。
2.引出主题:“这些小小的掌纹,还能变成漂亮的画呢!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手掌,创作独一无二的掌纹画!”出示掌纹画范例,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二、掌纹画“变变变”
1.第一步:学拓印掌纹
(1)教师示范:“先把小手轻轻放进颜料碟里,让掌心和手指都蘸上颜料,然后稳稳地按在画纸上,按住3秒钟再轻轻拿开——看,掌纹的轮廓就印在纸上啦!”
(2)幼儿尝试:幼儿轮流蘸颜料拓印,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蘸颜料时轻轻蘸,按的时候手不要动”,避免拓印模糊;
(4)若颜料沾到手指缝,用湿抹布及时擦干净,保持画面整洁。
2.第二步:掌纹添画变形象
(1)创意引导:指着拓好的掌纹,提问:“这个掌纹的形状像什么?(像孔雀的尾巴、像大树的树冠、像小鱼的身体)我们可以给它添上什么,让它变成完整的形象?”
(2)幼儿创作:若拓印的掌纹像孔雀尾巴:引导用绿水彩笔在“尾巴”上方画孔雀的头、脖子和脚,用红笔添画尾巴上的花纹;若拓印的掌纹像大树:在“树冠”下方画树干和树根,用棕笔涂树干,绿笔添画树叶细节;
(3)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比如将掌纹变成“小蝴蝶”(添画触角和翅膀纹路)、“小花朵”(在掌纹边缘画花瓣纹路)。
3.第三步:给作品“穿花衣”
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给添画好的形象涂色,提醒“颜色要涂在轮廓里,不要涂出边”,让作品更鲜艳饱满。
三、掌纹画“分享会”
1.作品展示:将所有幼儿的掌纹画贴在“掌纹创意墙”上,请幼儿站在自己的作品前,轮流介绍:“我的掌纹变成了什么?我给它添画了什么?”
2.情感升华:“每个人的掌纹不一样,画出来的掌纹画也不一样,都是最特别的!把自己的掌纹画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分享‘手掌变变变’的快乐吧!”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