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周 (9月22日-9月26日)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四班 曾德甜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B区
游戏材料:小型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谁的脚印》
活动目标:
1.能识别至少五种常见动物(小鸡、小鸭、小猫、小狗、大象)的脚印,并用简单语言描述其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对动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神秘脚印大发现
1.激发兴趣:
教师提前在教室角落布置“神秘脚印区”(用布盖住面粉或沙盘),引导幼儿发现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藏着一些奇怪的脚印,你们猜猜是谁留下的?我们一起揭开秘密吧!”
2. 初步感知:
教师揭开布,展示面粉上的脚印,邀请幼儿触摸、观察,自由猜测脚印主人。
(二)观察与比较:脚印大比拼
1.游戏:脚印配对:
教师分发打乱的脚印卡片,幼儿分组比赛,将相同动物的脚印配对。
2.特征描述:
展示配对结果,引导幼儿描述脚印特征:小鸡脚印像竹叶,小鸭脚印像枫叶,小猫脚印圆圆的有肉垫,大象脚印又宽又大像圆盘。
(三)推理与想象:寻找脚印主人
1.情境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森林里下了一场雪,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留下了脚印。现在我们要根据脚印找到它们!”
2.脚印推理: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脚印,幼儿推断动物:“这个脚印大大的,还有脚趾印,会是谁的?”(大象)“这个小小的、圆圆的,是谁的呢?”(小兔子)。
3.模拟游戏:
幼儿在“森林场景”中根据脚印贴纸寻找对应的动物玩具,教师鼓励用语言描述:“我找到了小狗的脚印,它的脚印像梅花!”
(四)总结与分享:脚印的秘密
1.幼儿分享:
邀请幼儿分享发现:“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动物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像什么?”
2.教师总结:
“动物的脚印就像它们的身份证,每个脚印都有独特的特点。通过脚印,我们可以猜出是谁留下的,是不是很神奇?”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B区
游戏材料:小型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换圆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2.提高幼儿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感受游戏的乐趣,愿意主动加入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圆柱体物体若干;方形物体若干;三角形物体若干;三种形状的球篮,小球若干。
2.宽阔、舒适的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活动,出示准备好的圆的、方的、三角形的物体,引导幼儿进行滚动物体的比赛。
教师自选一个圆形的物体滚动,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幼儿自己进行滚动尝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形状,鼓励幼儿互相换着玩,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快慢。让幼儿通过活动,实际感知圆形物体可以滚动,三角形的、方形的物体不能滚动。
2.组织幼儿稍微休息一下,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会滚动,如果换成方的、三角形的就不能滚动了。
3.引导幼儿说一说,你见过什么东西是圆的呢?它会滚动吗?为什么?幼儿思考后,分别说一说,教师给予鼓励。
4.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小猪的球为什么会投不进去?小猪的推车为什么不转?小猪的汽车为什么不跑?
5.给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怎样让球进去?怎样让小推车转起来?怎样让遥控车跑起来?幼儿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教师小结:圆圆的东西会滚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东西是圆的,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手指印画
活动目标:
1.感受手指蘸取颜料和印画的新奇感与乐趣,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2.认识并说出几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如红、黄、蓝、绿)。
3.能在纸上进行按压、点画等动作,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控制力和协调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三、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四、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B区
游戏材料:小型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我们一起玩》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分享意识。
2.学习简单的合作方法,如轮流、等待、交换玩具。
3.理解“合作”的意义,知道分享能带来更多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情境提问:
“如果你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你会开心吗?”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2.故事启发:
讲述绘本《好朋友一起玩》,强调“分享”和“合作”的情节。
(二)体验环节:
1.自由玩玩具:
先让幼儿独自玩自己的玩具,观察其情绪(开心/失落),为后续分享做铺垫。
2.分享实践:
鼓励幼儿主动交换玩具,教师示范语言:“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三)合作游戏:
1.分组任务:
设置需合作完成的游戏,如“一起搭积木”“拼图比赛”,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力量。
(四)总结与延伸
1.讨论:
“刚才和小朋友一起玩,感觉怎么样?”强化积极体验。
2.延伸活动:
日常活动中继续鼓励分享,如“玩具分享日”。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B区
游戏材料:小型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小熊过生日》
活动目标:
1.培养与激发幼儿运动兴趣,让幼儿在浓郁的健身氛围中自觉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
2.幼儿能掌握屈膝跳的方法。
3.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
奶粉罐若干、呼啦圈若干、"山洞"四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师: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想邀请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但是去小熊的家,我们要钻过一个长长的山洞,走过一条弯弯的小路,再跳过一些小石阶才能到小熊的家。
(二)基本过程:
1.现在我们就要去小熊家为他庆祝生日吧。
2.将幼儿分为两队,开始活动。先钻过山洞,然后走过S型小路。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去小熊家的路怎么走吗?
师:哦!原来我们走错路了,那我们现在得回到我们出发的地点重新走一次。
3.将幼儿分为两队,先钻过山洞,然后走过S型小路。最后跳过呼啦圈,到达终点(小熊的家)。
(三)结束环节:
师:小熊刚刚告诉老师,他的生日Party是在晚上举行,我们的小朋友们来得有些早了,他在他家的花园里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玩具,请小朋友们先玩一会儿。幼儿分散自主游戏。
2.教师总结游戏:“今天小朋友们都很能干,我们一起找到了小熊的家!”,带领幼儿有序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袜子配对
活动目标:
1.能找到每只袜子对应的另一只。
2.使用小木架将一对袜子夹在一起,发展手部小肌肉动作。
3.愿意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感受合作的成就感。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五、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六、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中间操场B区
游戏材料:小型体育器械
观察重点:关注材料的运用
支持策略:
(1)提供情境性引导,丰富游戏情节;
(2)鼓励合作与规划,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幼儿在材料使用或角色分配中出现分歧时,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倾听彼此想法,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适时提供开放性材料,促进游戏创新。除了现有骑行车和积塑,教师可根据游戏发展需要,适时提供其他低结构或象征性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3)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树叶拓印画》(手工)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树叶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掌形等),能准确描述其特征。
2.通过户外捡拾树叶,锻炼观察力与发现美的能力,在拓印过程中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3.在创作中感受成功与分享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与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故事激趣:
教师出示“哭泣的小树”图片:“秋天到了,小树的叶子都飘走了,它好孤单呀!小朋友们能帮它找回漂亮的叶子吗?”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叶子留在纸上?”
2. 揭秘方法:
展示教师提前制作的树叶拓印画:“看!老师用魔法把叶子印在了纸上,你们想学吗?”
(二)探索与示范:
1.户外捡拾树叶:
带领幼儿到户外收集不同形状的树叶,鼓励观察:“你的叶子像什么?摸起来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 认识材料与示范:
展示颜料、树叶和纸:“我们用画笔给叶子穿上彩色衣服,再轻轻按在纸上,就能变出叶子印啦!”
分步示范:选一片树叶,反面朝上平放在纸上;用画笔蘸颜料均匀涂满树叶(强调“轻轻涂,不漏角”);将树叶按压在白纸上,保持3秒后慢慢揭开;引导观察:“印出来的叶子和原来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三)幼儿创作:
1.分组操作:
每人发放材料(1片树叶、1张纸、颜料盘),鼓励自由选择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握笔不稳的幼儿涂色、提醒按压时“手要稳,不要移动叶子”、鼓励尝试组合印画(如“把两片叶子印成蝴蝶”)。
2.个性化支持:
对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半成品示范,协助完成1-2片叶子。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展示交流:
将作品贴在“魔法树叶墙”上,幼儿自由欣赏。
提问引导评价:“你最喜欢哪片叶子?为什么?”“你的叶子用了什么颜色?”
2.教师总结:
肯定努力与创意:“每个小朋友的叶子都很特别,有的颜色很漂亮,有的形状很有趣!”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