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二班 王玉
2025.10.9—2025.10.11 第六周
下午班——
10月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三轮车,路标
观察重点: 能否识别并遵守红绿灯、停止标志等基本规则,如何分配“交警”和“司机”角色?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是争吵还是协商?)交通堵塞时怎么办?是否会创造新路线或新规则?
支持策略:
(1)以游戏者身份平行介入,通过提问(“堵车了怎么办?”)或行为(假装违章)启发思考
(2) 确保场地安全,适时提醒速度控制与避让,培养安全意识。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穿越小溪流》
活动目标:
1.增强儿童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3.通过户外活动,增加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衡木或长条木板若干,作为“桥”。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一会儿要进行体能活动,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呢。那在活动开始之前,为了防止我们的关节受伤,老师来带我们执身一下做运动吧!
(二)将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相等。
(三)在起点处放置一个小球,每组第一个儿童站在起点,准备好小桥(平衡木或长条木板)。
(四)当游戏开始时,第一个儿童需要带着小球走过小桥,到达对面终点。
(五)到达终点后,儿童需要将小球交给下一个等待的同伴,然后返回起点等待。
(六)下一个儿童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儿童都完成过桥任务。
(七)第一个完成所有儿童过桥的小组为胜者。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室
材料:亚克力球、画笔
活动目标:
1. 接触和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物,从周围事物中获得美的感受。
2.喜欢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见、所知、所想和对事物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0月1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三轮车,路标
观察重点: 能否识别并遵守红绿灯、停止标志等基本规则,如何分配“交警”和“司机”角色?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是争吵还是协商?)交通堵塞时怎么办?是否会创造新路线或新规则?
支持策略:
(1)以游戏者身份平行介入,通过提问(“堵车了怎么办?”)或行为(假装违章)启发思考
(2) 确保场地安全,适时提醒速度控制与避让,培养安全意识。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探索剪纸的画法》
活动目标:
1.感受剪纸的乐趣,萌发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
2.初步探索和尝试三种基础的剪纸方法(连续折剪、掏空剪、自由剪),能剪出简单的图形;
3.大胆运用学到的剪纸方法,进行简单的图案组合与创作。
活动准备:
安全儿童剪刀、各色正方形或长方形彩纸、白色底纸、胶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精美的剪纸范例(如:一排手拉手的小人、一个带窗户的房子)。
2.提问引导:“小朋友们看,这些画特别在哪里?猜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3.小结:这就是奇妙的剪纸艺术,今天我们都来做小小剪纸艺术家。
(二)探索与发现,学习基本方法
教师通过“魔法变变变”的方式,示范三种基础画法和剪法:
1.“手拉手的好朋友”——连续折剪法
画法:将长条纸反复对折。在折好的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半边小人”(侧身像,手臂和腿要画到纸的边缘)。
剪法:沿着轮廓剪下,特别注意连接处不能剪断。打开后就是一连串手拉手的小人。
2.“会呼吸的图形”——掏空剪法
画法: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物体轮廓(如:苹果、小鱼)。在轮廓里面再画一些简单的形状(如:三角形、月牙形)作为“窗户”。
剪法:先剪下外轮廓,再用剪刀尖在内部形状上扎个孔,剪掉中间的“窗户”。
3.“自由的线条”——自由剪法
画法:不用画!鼓励幼儿直接手握剪刀,像笔一样在纸上随意地剪出线条、波浪或锯齿。
剪法:感受“剪”本身带来的随机和惊喜。
(三)自由创作,小小艺术家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彩纸和剪纸方法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对幼儿的探索给予肯定。
3.鼓励幼儿将剪好的作品粘贴在白色底纸上,进行组合和装饰。
(四)展示与欣赏
1.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我们的剪纸艺术展”。
2.请幼儿互相欣赏,并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用了什么方法,剪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并表扬所有幼儿的创意和勇敢尝试。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11日 星期六补周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三轮车,路标
观察重点: 能否识别并遵守红绿灯、停止标志等基本规则,如何分配“交警”和“司机”角色?发生冲突时如何解决?(是争吵还是协商?)交通堵塞时怎么办?是否会创造新路线或新规则?
支持策略:
(1)以游戏者身份平行介入,通过提问(“堵车了怎么办?”)或行为(假装违章)启发思考
(2)确保场地安全,适时提醒速度控制与避让,培养安全意识。
(3)学会放手,关注需求。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活动目标:
1.认识剪纸的主要工具(安全剪刀)和材料(不同质地的纸),了解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性;
2.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际操作,比较不同纸张在剪纸时的难易程度,学习正确、安全使用剪刀的方法;
3.对探究工具和材料产生兴趣,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安全剪刀、多种质地的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猜剪纸需要什么?
1.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剪纸作品。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做出来的吗?”
3.引导幼儿说出“剪刀”和“纸”,引出本次活动主题: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来研究一下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二)探索与发现——工具和材料的秘密
1.认识我们的好帮手——安全剪刀
观察:请幼儿拿起自己的剪刀,用眼睛看、用手摸,观察剪刀的组成部分(刀尖、刀刃、刀柄、螺丝)。
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剪刀头是圆的?(安全教育:保护自己)怎么拿剪刀才最安全、最省力?
教师总结正确握法和安全规则。
2.探究各种各样的纸
感官探索:提供多种纸张(彩纸、卡纸、皱纹纸、报纸等),鼓励幼儿用看、摸、撕、揉的方法感受它们的不同。
引导提问:“摸起来感觉一样吗?”“哪种纸最硬/最软?”“听听揉纸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科学小实验:
预测:“猜猜看,用剪刀剪这些不同的纸,会一样容易吗?”
验证:幼儿每人选2-3种不同的纸,亲自剪一剪,验证自己的猜想。
分享发现:引导幼儿说出“卡纸有点硬,需要用力”、“皱纹纸太软了,不好剪”、“彩纸不软不硬,最好剪”等结论。
(三)总结与整理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今天你知道了关于剪刀和纸的什么小秘密?”
2.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剪刀是剪纸的重要工具,要安全使用;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容易剪,有的难剪。作为小小科学家,我们的发现真棒!
3.组织幼儿共同整理工具和材料,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