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五周(2025.5.19—2025.5.23)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一班 胡天乐
2025.5.19—2025.5.23第十五周
下午班——
5月1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铁桶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木片、积木、纸杯、吸管
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多种建构方法建构三维围合结构的物体,布局合理,结构牢固;
2.尝试使用多种建构的材料组合搭建,并根据建筑物特点运用辅助材料进行装饰。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5月2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标志符号的含义(如箭头、感叹号等),知道标志对生活的提示作用;
2.能用完整句子描述标志含义(如"这个箭头表示要往这边走"),学说故事中的重复句式:"哎呀,原来是××的标志!";
3.萌发观察周围标志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和规则感。
活动准备:
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日]五味太郎 著)及PPT课件
实物标志卡片(箭头、楼梯、小心斜坡、禁止通行等)
自制"兔子先生"手偶、空白标志牌与彩笔
地面贴纸(用箭头、脚印等布置"模拟小路")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手偶互动:教师出示兔子手偶:"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蹦跶,猜猜谁来了?"
引发好奇:"兔子先生今天要去散步,路上遇到了许多奇怪的符号,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绘本共读
关键页导读:
第1次停顿(兔子看到箭头):"这个符号像什么?兔子先生会往哪边走?"(让幼儿模仿箭头方向指认)
第2次停顿(感叹号出现):"哎呀!发生了什么事?"(引导观察兔子摔倒画面,理解"警示"含义)
互动句式练习:
每次出现新标志,教师说前半句"哎呀,原来是……",幼儿补充标志作用(如"原来是楼梯的标志!")。
安全讨论:
"为什么兔子先生会掉进洞里?我们该怎么看标志?"
三、游戏体验
标志大闯关:
幼儿分组根据地面标志走"模拟小路"(需按箭头方向走、跳过"危险"贴纸等)。
标志设计师:
提供空白牌,让幼儿为教室设计标志(如"图书角安静""排队喝水"),教师用文字补充说明。
四、延伸活动
家园任务:和爸爸妈妈在小区里找3种不同的标志,拍照或画下来。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5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铁桶、亿童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阅读室——《小狼请客》
材料:绘本、角色头饰、故事盒子
活动目标:
1.有探究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学习做事专心细致,能坚持克服困难;
2.能综合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掌握发展感知觉、手眼协调、独立解決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5月2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不爱刷牙的小狮子》
活动目标:
1.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了解不刷牙的危害(如蛀牙、牙疼);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上下刷、里外刷),愿意坚持每天刷牙;
3.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懂得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不爱刷牙的小狮子》(可自编或选用类似绘本,如《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牙齿模型+大牙刷(用于演示正确刷牙方法)
实验材料:鸡蛋壳(模拟牙齿)、可乐/醋(模拟细菌腐蚀)
儿歌视频:《刷牙歌》(如“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
小狮子头饰(角色扮演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手偶互动:教师戴上小狮子手偶,模仿捂着脸说:“哎哟,我的牙好疼!谁来帮帮我?”
提问引导:
“小狮子为什么牙疼?”(鼓励幼儿猜测:吃糖太多、不刷牙……)
“如果不刷牙,牙齿会变成什么样?”
二、故事时间
讲述绘本:《不爱刷牙的小狮子》(故事梗概:小狮子不爱刷牙,结果长了蛀牙,疼得吃不下饭,最后去看牙医才知道刷牙很重要)。
关键提问:
“小狮子一开始为什么不刷牙?”(懒、觉得麻烦)
“牙医是怎么帮助小狮子的?”(教他正确刷牙,少吃糖)
三、科学小实验
“牙齿大冒险”实验:
出示两个鸡蛋壳(代表牙齿),一个泡清水,一个泡可乐/醋。
观察变化:
“泡可乐的蛋壳变软了,就像不刷牙的牙齿会被细菌腐蚀!”
“清水里的蛋壳还是硬的,就像每天刷牙的牙齿很健康!”
四、学习正确刷牙
儿歌学习:播放《刷牙歌》,教师用牙齿模型演示:
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
里里外外都要刷,咬合面来回刷
幼儿实操:分发玩具牙刷,让幼儿对着镜子练习(或用牙齿模型轮流尝试)。
五、游戏巩固
角色扮演:
分组扮演“小狮子”和“牙医”,练习说:“你要每天刷牙哦!”
判断对错:
出示图片(如“睡前吃糖”“认真刷牙”),让幼儿用手势判断。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5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音乐:《有趣的节奏》
活动目标:
1.感知稳定拍和简单节奏型(如 × × | × —),认识常见打击乐器(铃鼓、沙锤、三角铁);
2.能用身体动作(拍手、跺脚)和乐器表现节奏,尝试创编2-4拍的节奏组合;
3.享受集体演奏的乐趣,萌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沙锤、三角铁(每组3-4个)
图谱卡片:用水果/动物图案代表节奏(如苹果=×,西瓜=×—)
音频
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如《巡逻兵进行曲》片段)
自制节奏配音(火车声"咔嚓咔嚓"、雨声"滴答滴答")
教具:大鼓、节奏棒(或筷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听音辨节奏
声音模仿:
教师敲鼓"咚—咚—",幼儿学大象跺脚走;
快速摇沙锤"沙沙沙沙",幼儿学小鸟拍翅膀。
提问互动:
"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用小手拍出来!"
二、探索节奏
身体节奏:
学习基本节奏型:
× × × ×(拍手:"我喜欢 吃苹果")
× × | × —(跺脚+拍手:"小兔子 跳跳")
配合儿歌:
《拍拍踏踏》
拍拍手,拍拍手,(× × × ×)
踏踏脚,拍拍手,(× × | × —)
图谱游戏:
出示"水果节奏卡"( → × × | × —),幼儿用对应动作表现。
三、乐器演奏会(8分钟)
分发乐器:
铃鼓→长音(摇奏)、沙锤→短音(快速摇)、三角铁→重拍(敲击)
合奏练习:
教师指图谱,各组按符号演奏:
(沙锤) (沙锤) (三角铁+铃鼓)
四、创编与表现
节奏小路:
幼儿分组走"地面节奏标记",踩▲拍手,踩■■跺脚。
小小作曲家:
提供空白卡片,让幼儿贴出2-4拍的节奏组合(如 → × × | × —)。
五、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