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25.9.22-9.26第四周

2025-09-22 20:23:22  浏览:10  备课教师:陈跃云

2025——2026学年度第学期

豆豆二班    陈跃云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下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漂亮的西瓜》

活动目标:

1.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知道西瓜外皮是绿色带条纹、果肉是红色的;

2.尝试用涂色、粘贴等简单方式表现西瓜,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3.感受美工游戏的乐趣,愿意参与动手创作活动。

活动准备:

画有西瓜轮廓的画纸若干,绿色、红色蜡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西瓜

1.出示真实西瓜(或播放西瓜图片/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呀?西瓜的皮是什么颜色?上面有什么?西瓜里面是什么颜色?”

2.小结:西瓜是圆圆的,外皮是绿色的,还有深色的条纹,里面的果肉是红色的,很好吃。今天我们就来做“漂亮的西瓜”。

(二)示范:制作西瓜

1.涂色法示范:拿起画有西瓜轮廓的画纸,“我们先用绿色蜡笔给西瓜皮涂颜色,要涂得满满的哦。然后用深色蜡笔在皮上画几条弯弯的条纹,最后给里面的果肉涂成红色。”

2.粘贴法示范:“除了涂色,我们还可以用彩纸贴西瓜。拿固体胶把绿色条纹贴在西瓜皮上,再把红色彩纸贴在西瓜里面,漂亮的西瓜就做好啦。”

3.强调操作要点:涂色时顺着一个方向涂,粘贴时胶水要抹在彩纸背面,不乱贴。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给幼儿分发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涂色或粘贴的方式制作西瓜。

2.教师巡回指导:对涂色的幼儿,提醒其涂满颜色、不涂出轮廓;对粘贴的幼儿,帮助其正确使用固体胶,引导其将条纹贴整齐。

3.关注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适当给予辅助,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作品。

(四)结束:分享漂亮的西瓜

1.请幼儿举起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你的西瓜是什么样子的?用了什么颜色呀?”

2.教师表扬所有参与创作的幼儿,肯定他们的努力:“小朋友们做的西瓜都好漂亮,个个都是小画家!”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猪运西瓜》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游戏名称和简单规则,能区分“西瓜”道具;

2.尝试用手抱、托等方式运送物品,发展身体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

3.喜欢参与户外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红色圆形海洋球或软质泡沫球若干;呼啦圈2个;拱门1-2个;小猪头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猪模仿操

教师戴小猪头饰:“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都是可爱的小猪,跟着猪妈妈做运动吧!”

(二)导入:游戏讲解

1.出示“西瓜”道具:“小猪们,地里的西瓜熟啦,我们要把西瓜运回家,好不好?”

2.教师示范游戏路线和动作:从起点抱起1个“西瓜”,走过路线、钻过拱门,把“西瓜”放进终点的呼啦圈“家”,然后跑回起点。

(三)游戏:小猪运西瓜

1.幼儿戴上头饰,分成1-2组,站在起点排队。

2.教师发令:“第一个小猪出发啦!”幼儿依次出发运“西瓜”,教师在旁引导。

3.指导要点:对平衡不好的幼儿,提醒其放慢速度、抱紧“西瓜”;对“西瓜”掉落的幼儿,鼓励其捡起继续;及时表扬遵守规则、顺利运完的幼儿。

(四)结束:放松整理

教师:“西瓜都运回家啦,小猪们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

 

上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社会:《动物的手》

活动目标:

1.认识猫、大象、小鸟等常见动物的“手”,知道它们的外形特点;

2.能通过图片或模型匹配动物与其“手”,尝试用语言简单描述动物“手”的样子;

3.对动物的“手”产生好奇,愿意参与观察和讨论,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自己的手

1.教师举起自己的手,引导幼儿伸出小手:“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的手,我们用手可以做什么呀?”

2.小结:我们的手很有用。其实小动物也有“手”,它们的“手”和我们的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动物的“手”。

(二)认识动物的“手”

1.认识猫的“手”。出示猫的图片,提问:“这是谁?小猫的‘手’在哪里呀?”指向猫爪特写图。

 

2.认识大象的“手”。出示大象图片,引导观察:“大象的‘手’和小猫的不一样哦,它的‘手’长长的、大大的,叫脚掌和鼻子。”

3.认识小鸟的“手”。出示小鸟图片,提问:“小鸟的‘手’是什么呀?”引出“翅膀”。

小结:“小鸟的‘手’是翅膀,它用翅膀飞呀飞,还能抓住树枝。”带领幼儿模仿小鸟扇动翅膀的动作。

(三)游戏:动物“手”配对

1.教师将动物图片与对应的“手”的图片/模型分散摆放。

2.讲解规则:“请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它们的‘手’,比如把小猫和猫爪放在一起。”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匹配正确的幼儿及时表扬,对有困难的幼儿提示:“小猫的‘手’尖尖的,找一找哪个是尖尖的呀?”

(四)结束:模仿动物“手”的动作

1.播放动物音乐,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学小猫用爪子轻轻走,学大象用鼻子卷东西,学小鸟用翅膀飞。”

2.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小猫、大象、小鸟的‘手’,它们的‘手’各有各的用处,真有趣!”

四、户外体育游戏:《勇敢的消防队员》

活动目标:

1.知道消防员的职业是灭火救人,了解游戏中“穿消防服”“跨障碍”“灭火”的基本环节和规则;

2.尝试快速穿简单衣物、跨过低矮障碍、投掷轻物,发展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手部力量。

活动准备:

红色马甲若干,小水桶或塑料瓶若干,沙包或软质小球若干,消防员帽头饰每人1个。

游戏过程:

(一)热身运动:消防预备操

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二)导入:游戏讲解与示范

1.情境导入:“警报!前方有火情,消防员们要出发灭火啦!我们要先穿好消防服,跨过障碍,用灭火器灭火!”

2.教师示范完整流程:在“消防局”快速穿上红色马甲、戴好帽子,双脚交替跨过锥桶障碍,快速跑到“火场”,拿起沙包(灭火器),对准“火苗”容器投掷,成后跑回起点,脱下马甲交给下一位同伴。

(三)游戏:勇敢灭火行动

1.幼儿分成2-3组,在“消防局”排队,每组发放对应数量的马甲和帽子。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发令:“出发!”每组第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完成后返回,下一位幼儿接力。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穿马甲较慢的幼儿加快速度,可适当协助。

(四)结束:放松与总结

教师:“火都灭啦!勇敢的消防员们辛苦啦,我们休息一下吧!”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美工区、图书角

(二)材料调整:图书角增加绘本。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区的简单操作活动,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2.在探索中愿意与同伴一起摆弄物品,不争抢、不打闹。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语言游戏:《你好,你好》

活动目标:

1.知道“你好”是见面时的礼貌用语,理解其表达友好的含义;

2.尝试主动用“你好”与人打招呼,能结合挥手、点头等动作表达,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主动打招呼的快乐,愿意用礼貌用语与同伴、老师互动。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朋友来问好

1.教师出示小熊手偶,模仿小熊语气打招呼:“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熊,见到你们真开心!”引导幼儿回应“小熊好”。

2.依次出示小兔、小猫手偶,重复打招呼环节,教师强调:“小动物见面都会说‘你好’,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哦。”

3.小结:“当我们见到别人的时候,说一声‘你好’,就能成为好朋友啦。”

(二)学习:说“你好”做动作

1.教师示范:面对幼儿,微笑着挥手说“小朋友,你好!”,再点头说“你好呀!”,让幼儿观察表情和动作。

2.带领幼儿练习:集体练习:教师说“小朋友们好”,幼儿回应“老师,你好”,同时做挥手动作。

(三)游戏:找朋友,问声好

1.游戏一:手偶找朋友。规则:教师手持动物手偶,走到幼儿面前,手偶说“XX,你好”,幼儿需回应“小熊(小兔),你好”,并和手偶握手。

2.游戏二:走走找找问声好。规则:播放背景音乐,幼儿随音乐轻轻走动;音乐停,幼儿快速找到身边一位同伴,互相说“你好”并挥手,然后音乐再次响起,重复游戏。

(四)结束:礼貌小宝贝

1.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都学会了说‘你好’,还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都是有礼貌的小宝贝!”

二、户外体育游戏:《黄鼠狼拉鸡》

活动目标:

1.知道游戏中“鸡妈妈”“小鸡”“黄鼠狼”的角色,理解“小鸡跟着妈妈跑”“避开黄鼠狼”的基本规则;

2.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增强规则意识,感受与同伴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鸡妈妈”头饰1个、“黄鼠狼”头饰1个、“小鸡”头饰若干;欢快的背景音乐、“警报”音效。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鸡模仿操

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二)导入:游戏讲解与示范

1.情境导入:“鸡宝宝们,鸡窝外有黄鼠狼,它会来偷小鸡,我们要跟着妈妈,听到动静就赶紧跑回鸡窝哦!”

2.介绍角色:请1名幼儿戴“黄鼠狼”头饰,其余幼儿戴“小鸡”头饰,教师扮“鸡妈妈”。

3.示范规则:“小鸡”和“鸡妈妈”在“鸡窝”里,“黄鼠狼”在“家”里不动,妈妈说“小鸡出门找食啦”,大家跟着妈妈走出“鸡窝”轻轻走,听到“黄鼠狼来啦”,“黄鼠狼”从“家”里跑出抓“小鸡”,“小鸡”要快速跑回“鸡窝”,“鸡妈妈”可以张开手臂保护“小鸡”,

被“黄鼠狼”抓到的“小鸡”暂时站到“黄鼠狼的家”休息。

(三)游戏:黄鼠狼拉鸡

1.播放背景音乐,游戏正式开始:“小鸡出门找食啦!”教师带领“小鸡”在“鸡窝”外活动。

2.突然喊“黄鼠狼来啦!”,“黄鼠狼”出发抓“小鸡”,教师引导“小鸡”快速躲回“鸡窝”,并张开手臂阻拦“黄鼠狼”。

3.一轮结束后,“黄鼠狼”回到“家”,教师清点“小鸡”数量,表扬跑得快的“小鸡”,让被抓的“小鸡”回到“鸡窝”。

(四)结束:放松与总结

教师:“天黑啦,黄鼠狼回家了,小鸡宝宝们都累啦,我们休息一下吧!”

 

上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谁来运水》

活动目标:

1.认识海绵、棉花、塑料积木、玻璃球等常见材料,知道海绵、棉花能“运水”,塑料积木、玻璃球不能“运水”;

2.尝试用不同材料蘸水、倒水,观察材料是否能留住水,发展观察能力和手部操作能力;

3.对材料运水的现象感兴趣,愿意参与动手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引出“运水”

1.教师出示装水的小水盆:“小朋友们,小植物口渴了,需要水喝,但水在这个盆里,怎么把水运到空盆里给小植物呢?我们需要找能‘运水’的小帮手!”

2.出示准备好的材料:“这里有海绵、棉花、积木、玻璃球,它们能帮我们运水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二)实验:探索材料运水

1.教师示范操作:拿起海绵:“先看老师用海绵运水——把海绵放进装水盆里,捏一捏,让海绵喝饱水,再把海绵拿到空盆上方,轻轻挤一挤,水就流到空盆里啦!海绵能运水!”

2.幼儿分组操作:给每组幼儿分发材料盘、小水盆,鼓励幼儿依次用海绵、棉花、积木、玻璃球重复“蘸水→运水→倒水”的动作。

-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慢慢操作,观察“材料能不能留住水”;对操作困难的幼儿,帮助其捏海绵、挤棉花;引导幼儿说出发现,如“棉花有水!”“积木没水!”。

(三)游戏:帮小植物运水

1.情境延伸:“小植物还在等水呢,我们用运水小帮手(海绵、棉花)一起给它们运水吧!”

2.游戏过程: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操作,不争抢材料;提醒幼儿“慢慢运,别让水洒啦”,体验帮助小植物的快乐。

(四)结束:整理与总结

1.教师:“小植物喝到水啦,谢谢小朋友们!我们把材料收好吧!”

2.小结:“今天我们找到海绵、棉花这两个运水小帮手,它们能留住水;积木、玻璃球留不住水,不能运水。下次我们再找更多能运水的材料吧!”

四、户外体育游戏:《走脚印》

活动目标:

1.认识脚印的外形,知道要沿着脚印的方向行走,理解“踩稳脚印不偏离”的游戏规则;

2.喜欢参与脚印游戏,体验跟随脚印行走的乐趣,增强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彩色脚印地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脚动一动

教师引导幼儿伸出小脚:“小朋友们,我们的小脚能走路、能跳跃,今天要和脚印做游戏,先让小脚热热身吧!”

(二)导入:认识脚印路线

1.出示脚印地贴:“看,地上有好多彩色的脚印,它们是我们的‘小路’,今天我们要沿着脚印小路走,不能走出小路哦!”

2.教师示范:沿着直线脚印路线缓慢行走,边演示边说:“脚跟踩住脚印,脚尖跟着走,一步一步踩稳啦!”

(三)游戏:走脚印小路

1.第一轮:走直线小路。幼儿分成2组,依次在直线脚印路线起点排队。

2.第二轮:挑战曲线小路。引导幼儿观察曲线脚印:“这条小路变弯啦,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走过去!”

(四)结束:放松与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跟着脚印小路走了好多遍,小脚累啦,我们休息一下!”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增加绘画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在涂鸦、撕贴、揉捏等操作中感受快乐,喜欢参与美工区的活动。

2.愿意与同伴分享材料,在互动中感受合作的简单快乐。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特色绘本活动:《小乌龟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理解小乌龟上幼儿园的经历,知道幼儿园有老师和同伴,感受“上幼儿园是开心的事”。

2. 尝试学说绘本中的简单对话,能结合画面做出“害羞”“开心”等表情动作,发展语言表达与模仿能力。

3.缓解入园焦虑,感受小乌龟从紧张到快乐的情绪变化,愿意亲近幼儿园生活。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小乌龟

1.教师出示小乌龟手偶,模仿小乌龟语气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小乌龟,今天我要第一次上幼儿园啦,有点紧张呢……”

2.提问引导:“你们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呀?”

3.小结:“小乌龟和有的小朋友一样,刚开始上幼儿园会紧张,后来它变得很开心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共读:小乌龟的幼儿园之旅

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有谁呀?小乌龟要去哪里?”

(三)游戏:模仿小乌龟

教师戴熊老师手偶,幼儿扮演小乌龟,重现绘本场景。

(四)结束:爱上幼儿园

教师总结:“小乌龟上幼儿园变得很开心,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有老师疼、有伙伴玩,也特别快乐。

二、户外体育游戏:《可爱的小青蛙》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青蛙的典型动作是跳跃,理解游戏中“学青蛙跳荷叶”的规则,能区分“荷叶”道具;

2.喜欢模仿小青蛙的动作,体验户外游戏的快乐,愿意参与集体跳跃活动。

活动准备:

绿色圆形地贴若干,小青蛙头饰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青蛙模仿操

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二)导入:游戏讲解与示范

1.情境导入:“荷塘里的荷叶长大了,小虫子也出来啦!我们要跳过荷叶,去抓小虫子当早餐,好不好?”

2.教师示范:站在起点的荷叶上,说“小青蛙,跳一跳!”,双脚并拢向前跳到下一片荷叶上,边跳边强调动作:“双脚并拢,膝盖弯弯,用力向前跳,稳稳落在荷叶上,别掉进水里哦!”

(三)游戏:小青蛙跳荷叶

1.幼儿戴上头饰,分成2-3组,在各组荷叶路线起点排队。

2.播放青蛙背景音乐,教师发令:“小青蛙出发抓虫子啦!”每组第一位幼儿开始跳荷叶,跳到终点拿贴纸后返回,下一位幼儿接力。

(四)结束:放松与总结

教师:“小青蛙们都抓到虫子啦,累了吧?我们休息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