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周(2025.10.9—2025.10.11)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四班 潘椿秀
2025.10.9—2025.10.11 第六周
下午班——
10月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益智区
材料:拼图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走。
上午班——
10月1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我的自画像》
活动目标:
1.清晰感知自己面部的独特特征(如脸型、五官形状、发型),知道自画像是对“自己外貌”的个性化表达;
2.掌握“先画轮廓、再画五官、最后装饰”的绘画步骤,能用线条和色彩大胆表现自己的外形特点,发展造型能力;
3.乐于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创作中增强自我认同,体验画出“专属自画像”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绘画工具:A4白色画纸(每人1张)、黑色细头勾线笔(便于勾勒细节)、彩色马克笔/油画棒(颜色丰富,满足发型、衣物涂色需求)。
活动过程:
一、导入:“镜子里的小秘密”
教师分发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对着镜子看一看,你的脸像什么形状?眼睛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邀请2-3名幼儿分享发现,如“我的脸圆圆的,像苹果”“我有两个小辫子”,教师用简笔画快速记录在黑板上,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二、示范:“三步画出我自己”
1.第一步:画头部轮廓
用勾线笔在画纸中间画“自己的脸型”,如“圆脸画个圈,方脸画长方形,长脸画竖一点的椭圆形”,提醒幼儿“轮廓要大一点,给五官留位置”。
2.第二步:画五官和发型
五官:在轮廓中间画眼睛(单眼皮画弧线,双眼皮加一道短线)、鼻子(小三角形或弧线)、嘴巴(开心的微笑线、抿嘴的直线),强调“眼睛在脸的中间,鼻子在眼睛下面,嘴巴在鼻子下面”。
发型:根据自己的发型画,如“短发画短短的线条,长发画垂下来的直线,辫子画两个‘小尾巴’”。
3.第三步:装饰衣物和细节
画出自画像的身体和衣服,用彩色笔给头发、衣服涂色,还可以添加小细节,如“戴眼镜”“衣服上画小花朵”“扎蝴蝶结”。
三、创作:“我的专属自画像”
幼儿自主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自画像分享会”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11日 星期六(补课)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不开心的小树》
活动目标:
1.理解“帮助他人”能传递快乐,知道朋友间互助能解决困难;
2.通过故事讨论、情景模拟,提升表达自己想法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3.萌发主动关心同伴的意识,体验“帮助别人后自己也开心”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出“不开心的小树”
教师操作小树手偶,用低落的语气讲述:“我是一棵小树,最近叶子都黄了,没人和我玩,我好难过呀……”
提问引导:“小树为什么不开心?你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希望别人怎么做?”激发幼儿共情。
二、探索:帮助小树“变开心”
1.听故事,找办法:
继续讲故事:“小鸟发现小树不开心,飞来给它唱歌;小松鼠找来松果,放在树洞里;小兔子帮它浇水……”
讨论:“小动物们做了什么?小树最后变样了吗?”(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画面)小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忙能让对方开心。
2.情景模拟:我来帮一帮:
出示“困难卡片”(如“小明拼图拼不出来,很着急”),请幼儿选择“帮助卡片”并表演,如“我和你一起拼”。
引导幼儿分享:“帮助小明后,你感觉怎么样?”强化“帮助他人能让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三、拓展:身边的“小帮手”
提问:“在幼儿园里,你帮过小伙伴做什么?或者谁帮过你?”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如“我帮小红捡过积木”)。
教师总结:“我们就像故事里的小动物,互相帮助,幼儿园就会变成快乐的大家庭。”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