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025.4.21—2025.4.25 第十一周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果一班 章莹
2025.4.21—2025.4.25 第十一周
下午班——
4月2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前操场
游戏材料:攀爬架、攀爬亭、滚筒等
观察重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合作解决
支持策略:
(1)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游戏前讲解清楚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游戏规则;
(2)帮助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思路。
一、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篮球技能——双手拍双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玩球,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人手两个球、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引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双手拍双球,有没有小朋友会拍的?那么在学习拍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操吧。
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开始之前做热身操。
2.动作讲解
师:接下来老师先要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正确的拍篮球动作,小朋友们要仔细看哦。
教师展示正确的拍球动作。
3.幼儿探索双手拍双球的方法
(1)幼儿独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幼儿探索双手拍双球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连续拍几个球呢?那连续拍球有什么方法能够做到呢?一边拍一边想一想吧。
4.幼儿展示
师:那请学会了的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当小朋友们的小老师。看一看小老师拍的好不好呀。
三、放松活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有间花店
材料:剪刀、包装纸、麻绳、各类花朵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动手操作的乐趣;
2.能够自己做出想要的花束;
3.培养幼儿的审美,愿意参加小组活动。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4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前操场
游戏材料:攀爬架、攀爬亭、滚筒等
观察重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合作解决
支持策略:
(1)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游戏前讲解清楚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游戏规则;
(2)帮助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思路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小小茶艺师》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茶具及其用途。
2.技能目标:学习简单的泡茶步骤(如绿茶冲泡),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目标:感受茶文化的礼仪与宁静之美,培养耐心、专注和尊重传统的态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茶具套装(茶壶、茶杯、茶匙、茶盘、茶叶罐等)、不同种类茶叶(如绿茶、花茶,需可安全饮用的儿童适用茶)、温水、课件
2.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观察成人泡茶或饮茶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茶文化小故事
1.提问互动
师:“小朋友们见过爸爸妈妈喝茶吗?茶是什么味道的?”
师:“你们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吗?”
2.讲述故事
用图片或动画简单介绍茶的起源(如“神农尝百草”传说)。
展示不同茶叶(绿茶、菊花茶等),让幼儿观察颜色、形状。
二、认识茶具
1.实物展示
逐一介绍茶具名称和用途(如茶壶泡茶、茶杯品茶、茶盘接水)。
2.游戏“找朋友”
将茶具图片打乱,请幼儿配对名称与用途。
三、小小茶艺师实践
1.教师示范
演示绿茶冲泡步骤:温杯→放茶叶→注水→等待→奉茶。
强调礼仪:双手递茶、轻声说“请喝茶”。
2.幼儿分组操作
每组一套茶具,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冲泡(使用温水)。
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闻茶香。
四、品茶与分享
1.礼仪体验
幼儿互相奉茶,学说“谢谢”“请用茶”。
2.感官体验
品尝茶的味道,描述感受(如“清香”“有点苦”)。
五、延伸讨论
师:“喝茶时为什么要安静?”
师:“如果家里来客人,怎么用茶招待?”
在生活区投放茶具模型,供幼儿角色扮演。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前操场
游戏材料:攀爬架、攀爬亭、滚筒等
观察重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合作解决
支持策略:
(1)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游戏前讲解清楚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游戏规则;
(2)帮助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思路。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拍高低球》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高拍球”和“低拍球”的区别,知道不同力度会影响球的弹跳高度。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双手交替拍高低球的动作要领(高球过腰、低球过膝),提升手眼协调性和控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篮球活动的兴趣,体验挑战成功的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篮球每人2个、音乐(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户外平整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1.篮球操
持球做伸展、转体、绕球(腰部、膝盖)等动作,活动手腕和手指。
2.游戏“球儿跟我走”
幼儿单手滚球绕标志桶慢跑,听口令切换方向(预热控球感)。
二、探索高低球
1.自由拍球体验
幼儿自由尝试拍球,教师观察并提问:“怎样让球弹得高?怎样让球弹得低?”
2.示范讲解
高拍球:双手用力向下压球,球弹起高度超过腰部(动作舒展)。
低拍球:手指轻点球,球弹起高度低于膝盖(动作快速)。
三、分组练习
“高高低低”挑战
幼儿按节奏拍球:高球3次→低球3次→交替循环(教师用鼓点或音乐辅助)。
四、集体游戏
《高低球接力赛》
1. 每组5-6人,接力拍球至终点,去程拍高球,回程拍低球。
2. 若球失控,需原地完成3次高低球切换后再继续。
五、放松整理
1.“气球飘飘”
幼儿单手托球慢走,深呼吸放松,想象球是“气球”保持平衡。
2.总结分享
师:“拍高球和低球时,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六、活动延伸
1.家庭任务:请家长带孩子练习高低球,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区域延伸:在户外活动区增设“高低球闯关”路径(结合跨跳、钻爬等动作)。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剪刀、粘土、固体胶、扭扭棒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动手尝试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东西;
2.对美工活动感兴趣,可以看懂一些简单手工品的说明书,能与同伴合作交流。
3.喜欢手工活动,有能发现并创造美的能力。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4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前操场
游戏材料:攀爬架、攀爬亭、滚筒等
观察重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合作解决
支持策略:
(1)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游戏前讲解清楚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游戏规则;
(2)帮助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思路
游戏分享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思维共享
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神奇的造纸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纸的来源和古代造纸术的基本过程,知道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
2.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简单的“再生纸”制作过程,锻炼观察、搅拌、压模等精细动作能力。
3.情感目标:萌发对古代科技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节约用纸、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造纸材料:废报纸/卫生纸(撕碎)、温水、搅拌器(或木棒)、纱网或滤布、塑料托盘、干毛巾、海绵。
装饰材料:花瓣、树叶、亮片(可选)。
辅助工具:盆、勺子、吸水布。
2.经验准备
幼儿知道纸的日常用途,有过撕纸、玩水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师: “古代没有工厂,人们用什么方法造纸呢?”
2.视频/图片辅助
播放简短视频或图片,介绍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故事。
二、探索造纸材料
1.观察实验
将废报纸撕成碎片放入盆中,加水浸泡,请幼儿用木棒搅拌成纸浆。
师:“纸浆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为什么纸会变成糊状?”
2.科学小知识
师:“纸是用树木、竹子等植物的纤维做的,我们用的废纸也能变回纤维。”
三、动手造纸
1.教师示范步骤
步骤1:将纸浆倒入托盘,加水稀释至糊状。
步骤2:用纱网或滤布从浆液中捞起一层,轻轻晃动使纤维均匀铺开。
步骤3:用海绵吸干水分,覆上干毛巾压平(可加入花瓣装饰)。
2.幼儿分组操作
每组一个托盘,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捞纸”时的均匀度。
四、成果展示与讨论
1.晾晒与观察
将湿纸放在通风处晾干(可提前准备吹风机辅助)。
对比工厂生产的纸和自造纸的厚度、纹理差异。
2.引导思考
师:“造一张纸要花这么多步骤,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师:“除了废纸,还能用什么材料造纸?”(拓展草、树叶等。)
五、活动延伸
1.科学区:投放不同材料(如纸巾、卡纸)让幼儿实验哪种更容易制成纸浆。
2.美工区:用自制的纸绘画或制作贺卡,体验成就感。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前操场
游戏材料:攀爬架、攀爬亭、滚筒等
观察重点: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与同伴进行较好的合作交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自己想办法或与同伴合作解决
支持策略:
(1)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在游戏前讲解清楚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与游戏规则;
(2)帮助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3)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或提供解决思路。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编织;
2.正确使用剪刀、头绳等材料;
3.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剪刀、头绳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道具激发幼儿兴趣。
二、活动进行
教师为幼儿分发材料,讲解活动规则,把幼儿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在活动过程中积极观察,给予幼儿指导。
三、游戏小结
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依次上来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的创作过程或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教师在最后总结今日活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阅读区
材料:各种绘本书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2.对阅读活动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