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以“启迪童心,玩转科学”为主题的幼儿园科学领域公开课展示活动在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历经了扎实的“教研-备课-说课-展示”四步专业锤炼,旨在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切实提升教师科学领域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开启一扇充满惊奇与发现的科学之窗。
专业筑基:深研《指南》,锚定科学启蒙航向
早在一个月之前,宣城二幼全体教师便展开了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深度教研。教研会上,教师们聚焦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目标——“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结合各年龄段幼儿认知特点——小班重感知、中班重操作、大班重简单推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幼儿科学非灌输知识,而在于呵护那份与生俱来的好奇,引导他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亲近自然、发现现象、理解联系。
智慧碰撞:集体备课,打磨科学探究之趣
有了《指南》的理论指引,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投入集体备课。围绕“如何将抽象的科学现象转化为幼儿可感可玩的趣味活动”这一核心,老师们脑力激荡,精心设计。从“沉与浮的秘密”到“奇妙的影子变变变”,从“磁铁找朋友”到“植物喝水探秘”,一个个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与探究可能的科学小主题逐渐成形。活动中材料的适宜性、提问的启发性、安全细节的考量,都在反复推敲中不断完善,力求让科学探究成为孩子们乐在其中的游戏。
精研细琢:说课评议,优化活动设计匠心
在公开课正式亮相前,承担展示任务的教师进行了细致的说课。说课教师清晰阐述活动设计如何精准对接《指南》中本年龄段幼儿的科学探究目标,生动描绘活动环节如何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尝试、验证与表达。台下教师化身“智囊团”,就探究点的聚焦性、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等关键点提出建设性建议,使活动设计在思想碰撞中更趋完善,确保科学探究之路既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又充满探索的挑战与乐趣。
童真绽放:公开课展示,见证探究火花闪耀
公开课展示环节将系列活动推向高潮。教师们化身科学探索的引路人,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开放、低结构的探究环境;孩子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在感知—体验—探索—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奥妙与乐趣。
课后余韵:启迪思考,播撒科学探索之种
展示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趁热打铁展开研讨。大家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探究深度以及教师支持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深度剖析。各园区教研组长在总结中强调:“幼儿科学教育贵在点燃火种,而非灌输容器。我们要持续以《指南》为纲,珍视每个好奇的提问、呵护每次勇敢的尝试、支持每个独特的发现,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年沃土中自然萌发。”
此次科学领域公开课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宣城市第二幼儿园深化科学领域教育理念、提升保教质量的重要实践。从《指南》的理论深耕,到课堂的实践绽放,宣城二幼见证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更见证了孩子们眼中被科学之光点亮的璀璨星辰。未来,宣城二幼将持续深耕科学启蒙教育,让好奇引领探索,让发现滋养童年,陪伴孩子们在奇妙无穷的科学世界里,迈出坚实而快乐的第一步。(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