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宛陵湖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宛陵湖园区

课题: 第十四周(2024.12.2—2024.12.6)

2024.12.2—2024.12.6  第十四周

下午班——

12月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滑滑梯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双手举球过头顶、左手抱球于体侧;

3.学会各种方向滚球。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益智区

材料:雪花片、操作图卡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物体和材料。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2月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滑滑梯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  捉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追捉泡泡,锻炼幼儿的奔跑、跳跃、伸手等大肌肉动作。

2.快速做出反应移动身体去捕捉,有效锻炼视觉追踪能力和反应速度。

3.感受户外活动乐趣,缓解分离焦虑等入园初期不良情绪,促进积极情绪发展,培养勇敢自信品质。

活动准备

泡泡工具材料:多个泡泡水容器(如泡泡枪、泡泡棒等,确保出泡量大、持续),备用泡泡水若干瓶,以防中途不够用。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

1.教师头戴彩色泡沫皇冠、手持大泡泡棒,扮“泡泡精灵”登场,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像群小精灵,飞来飞去真调皮,小朋友们快快来,和我一起做游戏”,引导幼儿跟随模仿简单伸展、扭扭腰、踮踮脚动作,充分热身,激发兴趣。

2.玩法讲解:展示泡泡工具,示范吹出泡泡,告知幼儿“泡泡很脆弱,轻轻碰才不破,大家在划定区域里,像小兔子跳、小骏马跑一样,用手抓泡泡,看谁抓得多”。

二、游戏开展

1.第一轮“自由捉泡泡”:幼儿分散,教师、助教四周吹泡泡,鼓励用多样动作捕捉,结束后分享“捉到泡泡瞬间”感受;

2.第二轮“分组竞赛捉泡泡”:分组,每组配吹泡泡人员,限时内捉得多组获胜,强化团队意识与竞争精神;第三轮“泡泡接力”:每组幼儿排纵队,首位捉泡泡后跑回起点与下一位击掌接力,依次进行,培养协作与反应能力。

三、放松结束

引导幼儿围坐,播放轻柔音乐,教师边念“泡泡累了飘回家,小朋友们也歇歇,拍拍腿,捶捶肩,放松身体笑哈哈”边示范按摩动作,为表现出色幼儿发奖励,总结回顾游戏欢乐,鼓励日常多运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12月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滑滑梯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玩转轮胎》

活动目标‌:

1.学习弹跳的方法,练习跳跃动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3.喜欢参与活动,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轮胎

‌活动过程‌:

一、单人玩法大翻新‌:

通过引导幼儿尝试轮胎的不同玩法,如滚轮胎、跳轮胎等,鼓励幼儿创新玩法,如将轮胎排成一排练习跳圈,或者将轮胎竖立起来进行攀爬练习‌。

一、‌爬轮胎‌:

设置轮胎堆叠成小山形状,让幼儿尝试从一侧向上爬,然后从另一侧下来,练习爬行技能‌。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建构区

材料:磁力片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物体和材料。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2月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滑滑梯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   汽车轱辘转啊转(儿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晰准确跟读“汽车轱辘转啊转,一转转到”句式。

2.了解基本交通规则常识,增强生活认知与观察力。

3. 通过小组游戏、互动分享,创造幼儿交流机会。

活动准备:

不同汽车玩具模型(每种 3 - 4 个,涵盖多种类型)、对应汽车图片与卡片(标注名称、用途)、大幅交通场景地图(含街道、医院、学校、消防站等标志性地点)、自制方向盘道具(人手一个,可用纸盘、吸管制作)、儿歌《汽车轱辘转啊转》音频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戴交警帽、吹哨子,开“玩具警车”入场,“小司机们,交警叔叔来啦,今天要带大家开车上路,先检查下方向盘握好了没”,引导幼儿拿道具、坐“驾驶位”,随欢快音乐模仿开车动作,简单律动热身,集中注意力。

二、儿歌学习

1.播放儿歌视频,画面展示各种汽车行驶,教师同步示范动作(双手转动方向盘,身体左右摇摆),引导幼儿跟唱“汽车轱辘转啊转,一转转到幼儿园”,多遍重复,逐句教读,强调发音清晰,用拍手、跺脚打节奏辅助记忆。

2.拿出汽车模型与卡片,介绍不同车特点用途,如“消防车红色,有大水箱、长云梯,着火时去救火”,展示地图,讲行驶路线,提问“救护车要去哪”。

三、游戏互动

1.游戏一“汽车接力”:分组,每组首位幼儿选汽车模型,边念儿歌边开向指定“地点”,返回起点与下一位击掌接力,先完成且念唱准确组胜;

2.游戏二“情景创编”:幼儿围坐“模拟街道”,轮流用句式创编行驶场景,教师引导补充,分享展示,激发想象表达。

四、总结收尾

回顾汽车知识与儿歌,表扬积极幼儿,颁发“小司机勋章”(贴纸),鼓励课后观察路上汽车,与家人分享所学,播放轻柔音乐,做放松手部腿部动作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12月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滑滑梯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  歌唱:大猫、小猫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合适的声音及动作表现大猫的低沉、洪亮和小猫的轻柔、细小,增强音乐感知力与表现力。

2. 借助歌曲节奏特点,通过拍手、跺脚、摇摆身体等方式,帮助幼儿感受并掌握稳定的节拍,提升节奏感,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3.鼓励幼儿大胆模仿、互动,培养自信开朗的性格,增进同伴间合作交流意识。

活动准备:

大猫、小猫的头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匹配或略多,保证幼儿充分参与),对应玩偶各一个,自制大幅猫咪“家”的场景图(包含有柔软垫子、小房子、毛线球等元素,营造逼真氛围),《大猫小猫》歌曲音频及动画视频,手铃、沙锤等简单打击乐器(按幼儿人数分组配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怀抱大猫玩偶,模仿大猫慵懒、沉稳的姿态走进“猫咪乐园”,用低沉、缓慢的声音说:“喵呜,我是大猫,这是我的家,今天好困呀,不过好像有好玩的动静呢。”引导幼儿围坐过来,自然进入情境,激发好奇。

二、歌曲欣赏

1.播放歌曲《大猫小猫》动画视频,画面中交替出现大猫威风凛凛、小猫俏皮可爱的形象,教师同步轻轻摇摆身体、用双手模拟猫咪走路动作,引导幼儿安静欣赏,感受歌曲旋律、节奏及音高变化,第一遍欣赏结束,提问幼儿“听到歌曲里大猫和小猫声音一样吗,有啥不同”,引导初步感知音高差异。

2.学唱模仿

逐句教唱歌曲,唱到“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时,教师戴上大猫头饰,张大嘴巴、双手扩胸,用洪亮声音示范演唱,邀请幼儿模仿;唱“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时,换成小猫头饰,轻捂嘴巴、身体蜷缩,用轻柔声音演唱,幼儿跟唱多遍,过程中用拍手、跺脚打节拍辅助,巩固节奏与演唱。

3. 乐器伴奏

幼儿分组,分发手铃(代表小猫声音)和沙锤(代表大猫声音),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根据大猫、小猫出现段落,用对应乐器按节奏敲击伴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控制音量、跟随节奏,结束后小组间交换乐器体验。

三、游戏互动

1. 游戏一“大猫小猫捉迷藏”:部分幼儿戴头饰扮大猫、小猫藏在“乐园”各处,其他幼儿闭眼唱歌曲,唱完找猫咪,模仿对应声音呼唤,找到互相交换角色继续;

2. 游戏二“猫咪音乐会”:全体幼儿围坐,轮流用大猫或小猫声音演唱,配合乐器,共同完成音乐表演,增强自信与协作。

四、放松结束

教师播放轻柔音乐,引导幼儿围坐,一起做简单放松动作,如轻晃脑袋、伸展手臂,回顾活动欢乐,表扬积极幼儿,鼓励课后与家人分享歌曲、模仿猫咪,有序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