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0—2025.3.14 第五周
上午班——
3月10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与平衡能力,通过模仿蚂蚁搬豆的动作,提升幼儿的大肌肉群发展,如腿部、手臂和核心肌群;
2.让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充足的小沙包(模拟豆子)、大呼啦圈(模拟蚂蚁洞)、欢快的背景音乐、蚂蚁头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播放蚂蚁搬食物的动画视频,同时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小蚂蚁在做什么呀?它们是怎么搬食物的呢?为什么小蚂蚁要一起搬食物呢?”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蚂蚁搬豆,并向幼儿介绍蚂蚁是非常勤劳且团结的小动物,它们通过合作能够搬起比自己身体大很多倍的食物,今天我们就来模仿小蚂蚁,一起玩蚂蚁搬豆的游戏。
(二)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佩戴好蚂蚁头饰,播放热身音乐《幸福拍手歌》,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
(三)动作教学
(1)单人搬豆:教师将小沙包(模拟豆子)散放在场地一侧,将大呼啦圈(模拟蚂蚁洞)放置在场地另一侧。教师向幼儿示范单人搬豆的动作:先蹲下,一只手握住沙包(豆子),然后慢慢起身,将沙包放在身体一侧,另一只手可以自然摆动保持平衡,像小蚂蚁一样快速跑到“蚂蚁洞”,将沙包放入呼啦圈后再返回。强调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让“豆子”掉落。让幼儿分组进行单人搬豆练习,每组幼儿轮流进行,教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
(2)双人搬豆:教师讲解并示范双人搬豆的动作:请两位幼儿面对面站立,两人同时蹲下,一只手共同握住一个沙包,然后一起慢慢起身,保持步伐一致,双手伸直将沙包稳稳地搬运到“蚂蚁洞”。在搬运过程中,两人要相互配合,速度要一致,防止因用力不均导致“豆子”掉落。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进行双人搬豆练习。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完成搬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3)多人搬豆:教师组织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名幼儿。示范多人搬豆的动作:幼儿们站成一排,相邻的幼儿相互握住对方的手腕,形成一个“搬运工具”,将沙包放在手腕上,然后一起协调地向前走,将沙包搬运到“蚂蚁洞”。强调在多人合作搬豆时,大家要听从指挥,步伐整齐,同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各小组进行多人搬豆练习,教师引导小组内幼儿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指挥和协调大家的行动。教师观察各小组的练习情况,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游戏环节:蚂蚁搬豆大比拼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站在起跑线后,每组起点放置一定数量的“豆子”(小沙包),终点设置“蚂蚁洞”(大呼啦圈)。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向“豆子”处,选择一种搬豆方式(单人搬、双人搬或多人搬,自行小组讨论决定)将“豆子”搬到“蚂蚁洞”,然后返回起点与下一名幼儿击掌,下一名幼儿出发,依次类推。在搬运过程中,如果“豆子”掉落,需要捡起后回到掉落处继续搬运。最先将所有“豆子”搬完的小组获胜。
(五)放松活动
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11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骑行小卫士》
活动目标:
1.能运用骑行的方式进行游戏;
2.尝试设计路线并按照设计好的路线摆放障碍;
3.体验骑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热身操、放松音乐、各种骑行。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
师:在运动前我们一起跳热身操吧!动起来!
2. 游戏部分。
(1)玩法一:自由骑行
引导语:自由骑行时怎样才会比较安全呢?
小结:骑行的时候速度不要太快,按照设计的路线骑行,避免与其他小朋
友靠的太近,,防止冲撞。
(2)玩法二:障碍骑行
介绍辅助材料
引导语:找一找我们身边有什么能拿来和车做游戏?怎么做?小结:今天我们用锥形桶、饮水机瓶、轮胎、拱门、减速带等障碍,一起设计障碍路线进行挑战。
启发幼儿设计路线(包括路线和障碍,形成设计图)
引导语:怎样在设计图上表示我们的物品?如果我们要增加难度还能怎么摆?
小结:用简单的图形表示我们要用到的物品,在画的时候要想好这个障碍要怎样通过。如果想要增加难度可以运用双排障碍,窄道骑行,环岛绕行等多种形式。幼儿自主摆放障碍
师:摆放时注意与设计图对应。
幼儿选择车辆进行自主挑战
(3)情境骑行
引导语: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解决?在骑行游戏中还可以有怎样的角色一起参与游戏?
小结:在游戏中可能或想要出现的角色,如交警、洗车、收费员等。
3.放松活动
(1)与教师一起做放松运动,重点放松腿部。
(2)引导幼儿合作整理场地,自然结束游戏。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益智区
材料:益智区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3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我们全都住在地底下》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准确识别并说出至少5种生活在地底下的动物,如蚯蚓、鼹鼠、兔子、蚂蚁、土拨鼠等;
2. 深入理解这些动物选择在地底下生活的原因,包括躲避天敌、适应环境、获取食物等方面;
3. 通过仔细观察绘本画面,捕捉动物的外形特点、行为动作以及地下环境细节,提升观察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充满神秘感的地下环境音效,如泥土翻动声、水滴声、小动物的轻微叫声等,同时教师神秘地说:“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这奇妙的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倾听,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音效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大家猜猜看,这些声音会来自地下吗?那地下会藏着哪些神奇的小生命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脑海中关于地下世界的想象,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自然地引出绘本《我们全都住在地底下》。
(二)绘本阅读
提问:“小朋友们,快看看这一页,小鼹鼠的表情怎么样?它手里拿着什么呀?”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画面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理解与讨论
播放PPT再次展示绘本中的重要画面,回顾绘本内容,详细介绍蚯蚓、鼹鼠、兔子、蚂蚁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朋友们,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松软的土壤里,它们没有脚,靠身体的蠕动在泥土中钻来钻去,而且蚯蚓吃土壤里的腐殖质,能帮助土壤变得更肥沃,是不是很厉害?”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小动物都喜欢住在地底下呢?地底下对它们来说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3)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幼儿没有提到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幼儿全面理解地下动物选择在地底下生活的原因,包括躲避天敌、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获取食物等。
(四)角色扮演
(1)为幼儿分发精心准备的动物头饰和简单道具,如给扮演蚯蚓的幼儿准备一条长长的绿色绸带,让他们系在身上模仿蚯蚓的身体;给扮演鼹鼠的幼儿戴上带有大爪子的手套,增强角色的代入感。
(2)教师详细讲解角色扮演的规则和要求:“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变成了绘本里可爱的小动物,要模仿自己所扮演动物的走路姿势、说话声音和平时的动作哦。比如,小蚂蚁走路要快快的,而且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搬食物。当其他‘小动物’说话时,大家要认真倾听,然后做出回应。”
(五)故事创编
教师启发幼儿进行故事创编:“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住在地底下的小动物,它们在地下发生了好多有趣的故事。现在,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如果还有其他新的小动物也搬到了地底下,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事情呢?是会一起举办热闹的地下派对,还是会共同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大家大胆想象,把你们心中最有趣的故事构思出来。”
(六)总结与延伸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回顾绘本中的主要内容和讨论的重点问题,强调地下动物世界的奇妙和动物们独特的生存方式,再次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之情。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小球多多乐》
活动目标:
1.能调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小游戏;
2.能与同伴合作共同玩球。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幼儿随音乐《健康歌》做活动身体关节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谈话: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幼儿自由发言(启发幼儿说出去玩球)今天我们来看一段球操表演。
播放录像,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解。引导幼儿注意观看体操运动员怎样用身体控制住小小的、会滚动的球。
2.我们的活动室里有许多球,我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好不好?每个幼儿拿一个球,请幼儿自由模仿,满足幼儿的模仿欲望。
3.分散游戏,引导幼儿各自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
4.交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
5.给球搬家
(1)引导幼儿想一想一个人怎么给球搬家。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搬家”地方法,如用两手心托球、用手背托球、把球夹在两腿中间、抱在胸前等。
(3)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怎么搬运?
(4)集体游戏:胸夹球
(5)集体游戏:背夹球
(6)闯关游戏,给获胜队颁发奖牌。
三、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离开活动室。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户外区角
材料:户外大区角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3月14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泥娃娃》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泥娃娃》天真、活泼的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泥娃娃孤独与渴望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能够准确分辨歌曲中的节奏型,如X X | XX X | ,通过拍手、跺脚、敲击乐器等方式为歌曲伴奏,增强节奏感。在学唱过程中,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提升音准和节奏把握能力,如“泥娃娃也有那眉毛和眼睛”中的装饰音处理 。
3.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和动作创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表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分组进行泥娃娃主题的音乐剧表演 。
活动准备:
《泥娃娃》的音乐音频、动画视频,视频中生动展现泥娃娃的形象和孤独的情境 。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充满童趣的儿歌联唱视频,视频中包含多种可爱的卡通形象和欢快的歌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
(2)视频播放结束后,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了好多有趣的卡通形象,那你们最喜欢什么玩具呢?”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回答,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引出本节课的主角——泥娃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个泥娃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它的故事 。”
(二)歌曲欣赏
(1)教师播放歌曲《泥娃娃》的音频,同时展示泥娃娃的图片,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可以轻轻晃动身体,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一起感受 。
(2)听完第一遍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你们觉得泥娃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是开心还是难过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分享对歌曲情感的初步理解 。
(3)再次播放歌曲音频,这一次教师引导幼儿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歌曲的节奏变化,并用简单的动作,如拍手、点头等,跟随节奏轻轻晃动 。听完后,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感受节奏时的动作和对节奏的感受 。
(三)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一边唱一边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表现泥娃娃的形象,如模仿泥娃娃的可爱模样、孤独的神态等 。范唱结束后,引导幼儿一句一句地跟着学唱,每句学唱2 - 3遍 。例如,教师唱“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幼儿跟着模仿,注意发音的清晰和准确 。
(四)节奏练习
邀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用拍手、跺脚的方式练习节奏,先集体练习,然后分组练习,每组幼儿轮流展示,其他组幼儿认真倾听并评价节奏打得是否准确 。
(五)歌词与动作创编
引导幼儿进行歌词创编,提问:“小朋友们,泥娃娃好孤单,我们想想办法让它快乐起来吧 。如果泥娃娃有了新的经历,会是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如泥娃娃交到了新朋友、泥娃娃找到了自己的家等 。
(六)总结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