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宛陵湖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宛陵湖园区

课题:第十四周(2025.5.12——5.16 )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果二班  潘椿秀

2025.5.12——5.16  第十四周

下午班——

5月1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单膝跪地交换腿拍球

活动目标:

1.幼儿掌握基本的运球姿势。

2.提高幼儿的篮球技能练习。

3.培养幼儿热爱篮球运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角色区

材料:星巴克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5月1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人双手交换拍球

活动目标:

1.幼儿掌握基本的运球姿势。

2.提高幼儿的篮球技能练习。

3.培养幼儿热爱篮球运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纸盒、纸板、纸杯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5月1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认识1元、5元、10元等常见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学会辨别人民币的真伪,初步掌握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3.培养幼儿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萌发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人民币实物、PPT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带着装满人民币的“钱箱”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从银行带来了好多宝贝,你们想不想看看呀?”然后拿出人民币,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它们有什么用呢?”引发幼儿对人民币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主题。

2.认识人民币

(1)观察讨论: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发给幼儿,让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数字、文字等,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讲解: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详细介绍人民币的特征。

(3)游戏巩固:玩“人民币找朋友”游戏。教师拿出一张人民币图片,幼儿从自己手中找出相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巩固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3.辨别人民币真伪

(1)对比观察:教师出示真假人民币对比卡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差异,如颜色深浅、图案清晰度、防伪线的有无等。让幼儿用手触摸人民币,感受真币纸张的质感和凹凸感,如盲文标记、主席头像衣领处的纹路等。

(2)经验分享: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或家人辨别人民币真伪的小妙招,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化幼儿辨别真伪的方法和意识。

4.活动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怎样辨别人民币的真假?10元可以由哪些人民币组成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强化幼儿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5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不一样的我》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在外貌、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2.鼓励幼儿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语言表达和自我认知能力;

3.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接纳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孔雀、大象、长颈鹿等动物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小动物,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们在外形、本领等方面的差异。

2.观察比较

(1)外貌不同

给每位幼儿发放一面镜子,让幼儿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如头发长短、眼睛大小、脸型等。引导幼儿两两一组,互相观察并交流:“你发现自己和好朋友哪里长得不一样?”

(2)成长变化

展示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让幼儿自己辨认,并请其他幼儿说一说发现的变化。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时候和现在不一样了?”引导幼儿感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明白自己是不断发展的独特个体。

3.分享交流,展现独特

(1)教师引导:“除了长得不一样,我们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有的小朋友喜欢画画,有的小朋友喜欢跳舞,有的小朋友讲故事特别厉害,大家来说一说自己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和本领吧!”

(2) 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于比较内向不敢表达的幼儿,教师给予鼓励和引导。

4.活动总结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同伴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一样?”

(2)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我们要喜欢自己,也要尊重和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不一样,这样我们才能和小伙伴们快乐地相处。”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5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美术《我的小书包》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小书包的外形、结构和细节特征,了解小书包各部分的名称与用途;

2.幼儿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多种美术形式表现小书包,提升造型、构图与色彩搭配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小书包的喜爱之情,培养对美术创作活动的兴趣和耐心细致的创作态度。

(二)活动准备

绘画工具、书包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带领幼儿参观“书包展览角”,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都要用到小书包,这里这么多漂亮的书包,快看看它们都有什么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鼓励幼儿自由观察、交流,感受不同书包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2.观察讨论,了解特征

(1)教师拿出一个书包,引导幼儿观察:“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这个小书包,它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口袋?每个口袋有什么用?书包上还有哪些有趣的图案、装饰?背带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用手触摸、开合书包,直观感受其材质和结构。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你觉得小书包哪里最特别?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小书包,你想让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功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如带小风扇、能自动整理物品的书包等。

3.示范讲解,学习技法

绘画示范:在黑板上用勾线笔示范画小书包,先画出书包的大致轮廓,再逐步添加口袋、拉链、图案等细节,边画边讲解线条的运用和比例关系,如“画背带时要注意两边对称” 。示范后用水彩笔上色,讲解色彩搭配技巧,如冷暖色对比。

4.实践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小朋友们可以选择用绘画或者手工的方式,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书包。可以把你刚刚想到的有趣功能画出来,或者用材料做出来,看看谁的小书包最有创意!”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创作形式开始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适当帮助,如提供参考图案、协助使用工具等。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保持桌面整洁。

5.作品展示,分享评价

(1)请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展板或作品展示台上,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小书包哪里最特别?为什么这样设计?”

(2)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开展评价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从创意、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你觉得哪个小书包的设计最有趣?为什么?”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给予积极反馈。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