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宛陵湖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宛陵湖园区

课题:第四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一班  高秀琴

2025.9.22—2025.9.26 第四周

上午班——

9月22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蚕宝宝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蚕宝宝从卵到幼虫(吃桑叶、蜕皮)的生长特点,知道蚕宝宝会吐丝结茧,初步感知“蚕宝宝能为人类做贡献”(蚕丝做衣服);

2.能通过观察、讨论分享对蚕宝宝的发现,尝试用简单动作模仿蚕宝宝活动(爬、吃桑叶),提升表达与模仿能力;

3.萌发对蚕宝宝的好奇与喜爱,愿意爱护蚕宝宝,感受“小生命成长”的奇妙。

活动准备:

透明饲养盒(内有不同大小的幼虫、新鲜桑叶)、蚕卵标本、蚕蜕皮的旧皮、蚕茧实物;PPT课件(含“蚕宝宝生长过程”动画、蚕丝制品图片)、轻柔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成长派对’”

教师抱着透明饲养盒走进教室,轻声说:“小朋友们,今天有群小客人来参加‘成长派对’,它们身体软软、爱吃桑叶,猜猜是谁?”

打开饲养盒请幼儿观察,引导说出“蚕宝宝”,随后提问:“你们想知道蚕宝宝从小小的‘种子’长到现在,有哪些秘密吗?”自然引入主题。

(二)探索发现:“解锁蚕宝宝的小秘密”

1.看实物,知特点

分组观察饲养盒:请幼儿轻摸桑叶上的蚕宝宝(教师示范“指尖轻碰”),提问:“蚕宝宝身体摸起来怎么样?它在做什么呀?”(引导说出“软软的、在吃桑叶/爬”)。

出示蚕卵和蜕皮:“蚕宝宝小时候是小小的卵(展示标本),长大时会脱掉旧皮(展示旧皮),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让幼儿轮流观察。

2.看动画,懂成长:播放PPT动画,展示“卵→小幼虫→吃桑叶长大→蜕皮→结茧”的过程,教师同步讲解:“蚕宝宝吃很多桑叶,会慢慢长大、蜕好几次皮,最后会吐出丝,把自己裹成蚕茧!”

3.模仿游戏,趣感知: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模仿蚕宝宝:“我们来当蚕宝宝吧!弯弯腰爬一爬,张开小手‘吃’桑叶(做咀嚼动作),蜕完皮长得高(伸懒腰)!”,通过动作加深认知。

(三)讨论分享:“蚕宝宝的‘大贡献’”

1.提问引思考:“蚕宝宝结的茧,能帮我们做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猜测(如“当小房子”)。

2.看图片,揭答案:展示PPT中的蚕丝被、丝绸衣服图片,讲解:“工人叔叔阿姨会从蚕茧里抽出蚕丝,用蚕丝做柔软的被子、漂亮的衣服,蚕宝宝是不是很厉害呀?”

3.集体讨论:“我们要怎么爱护蚕宝宝,让它健康长大?”(引导说出“喂新鲜桑叶、不抓它、不大声吵它”),教师梳理并小结爱护方法。

(四)结束活动:“蚕宝宝成长卡”配对

发放“蚕宝宝成长卡”,请幼儿两人一组,将“卵、幼虫、茧”卡片按生长顺序排一排,教师巡回检查。

最后总结:“今天我们发现了蚕宝宝这么多秘密,以后可以常去自然角看看它,记录它的成长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9月23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益智积木——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画笔、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发挥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

3.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24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户外游戏——欢乐滚轮胎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合轮胎作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牙膏盒、奶瓶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5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蚕宝宝蜕变》

活动目标:

1.知道蚕宝宝会经历“幼虫→结茧→变蛹→成蛾”的蜕变过程,了解蚕茧是蛹的“保护壳”,蛾会产卵繁殖;

2.能通过观察实物(蚕茧、蛹)、观看视频,用简单语言描述蜕变的关键变化,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3.激发对蚕宝宝蜕变的探索兴趣,感受生命成长的奇妙,萌发爱护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实物:鲜活的3-4龄蚕宝宝、不同阶段的蚕茧(刚结的白茧、即将出蛾的黄茧)、剪开的蚕茧(露出内部的蛹)、蚕蛾标本(或活体蚕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神秘消失”

1.教师手持两个饲养盒:一个装着幼虫蚕宝宝,一个装着蚕茧,提问:“小朋友们,之前我们照顾的蚕宝宝,有的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这些白色的‘小房子’(指蚕茧),你们知道它躲在里面做什么吗?”

2.引导幼儿自由猜测(如“睡觉”“变样子”),教师揭晓:“蚕宝宝在里面悄悄‘变身’呢,这就是它的‘蜕变’,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蜕变的秘密!”

(二)探索发现:“解锁蜕变的每一步”

1.看视频,知全貌:播放《蚕宝宝蜕变全过程》动画

2.观实物,深感知:

分组观察蚕茧:用放大镜看蚕茧的纹路,轻摸感受硬度,对比“白茧”和“黄茧”的区别;

观察剪开的蚕茧:教师展示含蛹的蚕茧,引导幼儿说“蛹是棕色的,像小花生”;

观察蚕蛾标本(或活体):指认蚕蛾的翅膀、身体,简单说明“蚕蛾会产下小小的卵,卵又会变成新的蚕宝宝”。

(三)互动分享:“我眼中的蜕变”

1.提问引导表达:“刚才我们看了蚕宝宝的蜕变,你觉得最神奇的一步是什么?”“如果蚕宝宝不结茧,会变成蛾吗?”

2.结合步骤图梳理:请幼儿上台,按“幼虫→茧→蛹→蛾”的顺序指认步骤图,复述关键变化,教师补充:“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少了一步,蚕宝宝就不能变成蛾啦!”

3.情感升华:“蚕宝宝用这么久的时间蜕变,是不是很厉害?我们以后还要继续关注它,保护它哦!”

(四)结束活动:“我的蜕变约定”

带领幼儿到自然角,观察班级的蚕茧:“我们班的蚕茧里,可能正有蚕宝宝在变蛹呢,接下来我们可以每天来看一看,记录‘蚕蛾什么时候会出来’。”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9月26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蚕丝扇》

活动目标:

1.知道蚕丝扇是用蚕吐的丝(或模拟蚕丝材料)装饰的扇子,初步感受蚕丝扇“轻柔、美观”的特点,了解扇子可以扇风、做装饰的用途;

2.学习用“粘贴毛线(模拟蚕丝)+添画花纹”的方式装饰空白扇面,尝试搭配简单色彩和线条,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创意表达能力;

3.感受传统蚕丝扇的美,体验手工装饰的乐趣,愿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萌发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活动准备:

空白纸扇/塑料扇(每人1把,提前去除尖锐边缘)、白色毛线(剪成长5-8cm的小段,模拟蚕丝)、固体胶、彩笔(红、黄、蓝等基础色)、亮片(少量,辅助装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蚕宝宝的丝变魔术”

1.教师手持真实蚕丝扇,边轻轻扇风边说:“小朋友们,之前我们知道蚕宝宝会吐丝,你们看——它吐的丝变成了这个神奇的东西!(展示蚕丝扇)这叫‘蚕丝扇’,摸一摸,它是不是软软的?扇一扇,还能吹出风呢!”

2.引导幼儿轮流观察、轻摸蚕丝扇:“蚕丝扇上有什么花纹呀?这些花纹是用什么做的?”(引出“蚕丝”,并用“白色毛线像细细的蚕丝”过渡到手工材料),激发装饰兴趣。

(二)示范讲解:“装饰我的蚕丝扇”(8分钟)

1.边示范边讲解简单方法:

第一步:贴“蚕丝”:取1-2段白色毛线,用固体胶均匀涂抹在扇面边缘或中间,轻轻按压粘牢(“我们把白色毛线贴在扇面上,就像给扇子裹上蚕宝宝吐的丝,可以贴成小圆圈,也可以贴成直线哦”);

第二步:画花纹:用彩笔在扇面空白处添画花纹,比如“画小花朵、小圆圈,或者像蚕宝宝身体一样的环节线”,提醒“颜色要涂均匀,线条别画到扇柄上”;

第三步:添装饰:可贴1-2片亮片当“小点缀”,让扇子更亮眼(“小心拿亮片,轻轻粘在花纹旁边就好啦”)。

(三)幼儿创作:“我的专属蚕丝扇”

幼儿自主领取材料,坐在座位上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结束:“蚕丝扇展示会”(5分钟)

作品展示:请幼儿将完成的蚕丝扇轻轻插在展示架上,围成“扇子小花园”。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一课题:第三周

下一课题:第五周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