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一班 明宗月
2025.9.28—2025.9.30 第五周
上午班——
9月28日 星期日(补周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 知道电有危险,不能随意触摸插座、插头等电器设备。
2. 学会远离带电物品,遇到他人触碰时能提醒或告诉老师。
3.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养成不玩电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插座、插头模型(无电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电宝宝”
1. 出示“电宝宝”手偶,用拟人化语言对话:“小朋友们好,我是电宝宝,我能让电灯亮、电视开,但我有小脾气——谁要是乱碰我,我就会‘咬’人,可疼啦!”
2. 提问引导:“电宝宝会‘咬’哪些碰它的东西呢?”引发幼儿思考,自然引入主题。
二、感知理解:电的“危险”
1. 播放动画短片:展示“小手指伸进插座,被电宝宝‘咬’得缩回手”的画面,提问:“小手指为什么会疼?”引导幼儿说出“电宝宝在里面,不能碰”。
2. 展示教具模型:拿出插座、插头模型,讲解:“这个有小孔的是插座,里面藏着电宝宝;插头插进去,电宝宝才会工作。小朋友的小手、小玩具都不能伸进小孔里,会被‘咬’哦。”
3. 对比图辨析:出示安全与危险行为图,让幼儿判断“哪些做法对,哪些不对”,如“用湿手碰插头不对”“离插座远一点对”,强化“不能碰”的认知。
三、实践巩固:远离“咬人的电”
1. 情景模拟游戏:设置“教室场景”(摆放插座模型、玩具电器),请幼儿扮演“安全小卫士”,找出“危险的电宝宝所在地”,并做出“远离它”的动作(如往后退、摆手说“不碰它”)。
2. 儿歌学习:教唱简单儿歌,帮助记忆:“小插座,有小孔,电宝宝,在里面;小手手,不靠近,安全宝宝笑哈哈。”
四、总结提升:安全小约定
1. 回顾核心内容:和幼儿一起总结“电宝宝会咬人,插座、插头不能碰,湿手不碰电器”。
2. 制定“安全小约定”:全体幼儿一起说:“我不碰插座,不玩插头,遇到别人碰,告诉老师!”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发放《安全用电小提示》,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家里的“电宝宝”(如插座、电热水壶),约定“不触碰”。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画纸,让幼儿画“安全用电小标志”(如“禁止碰插座”的简笔画),贴在教室插座旁提醒同伴。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2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幼儿进行引导鼓励。
(2)幼儿尝试,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下
游戏材料:积木块、纸杯、奶粉罐
观察重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室
材料:低结构材料
活动目标:
1.大胆的进行创作,学会自己动手;
2.对艺术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3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五、晨间自主活动
4.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5.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6.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六、自主游戏
3. 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4.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
观察重点:幼儿如何掌握搭建技能,锻炼动手能力。
支持策略:
(1)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七、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八、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青青小草》
活动目标:
1. 认识小草的外形特征(细长、绿色、丛生),知道小草是有生命的。
2. 通过观察、触摸,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感知能力。
3. 萌发爱护小草、保护植物的情感,愿意和小草做朋友。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户外采集的带根小草(每组1-2株)、放大镜(幼儿人手1个)、小草图片、“爱护小草”警示牌(空白,供幼儿装饰)。
2. 经验准备:幼儿在户外见过小草,有初步的接触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引出“小草”
教师念谜语:“身穿绿衣裳,长在马路旁,踩它不生气,风吹点点头。” 引导幼儿猜谜底,引出本次活动的主角——小草。
二、 观察:认识小草的秘密
1. 触摸感知:给每组幼儿分发小草,引导幼儿用手轻轻摸一摸,提问:“小草摸起来是什么感觉?(软软的、毛毛的)它是什么颜色的?”
2. 细致观察:发放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小草的叶子、根须,提问:“用放大镜看小草,你发现了什么?(叶子有细细的纹路,下面有白色的根)”
3. 教师小结:小草有细细长长的绿叶子,下面有根扎在泥土里,它和我们一样有生命,会慢慢长大。
三、互动:小草的“好朋友”
1. 讨论:“小草喜欢什么?”(阳光、水、泥土)“我们要怎么和小草做朋友?”(不踩它、不摘它、给它浇水)
2. 情景判断:出示图片(小朋友踩草坪、给小草浇水),让幼儿判断“做得对不对”,巩固爱护小草的意识。
四、结束:制作“爱护小草”牌
给幼儿分发空白警示牌,用彩笔涂鸦装饰,写上(或画)“爱护小草”,活动结束后一起插在幼儿园的草坪里。
五、活动延伸
1. 户外实践:带领幼儿到幼儿园草坪,给小草浇水,观察不同地方的小草(比如路边、花坛里)有什么不一样。
2. 美工活动:用绿色卡纸剪贴“小草”,布置班级“小草乐园”主题墙。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第四周(9.2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