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果果二班 张敏
2025.4.21—2025.4.25第十一周
上午班——
4月2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妈妈买绿豆》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画面,能准确、连贯地讲述阿宝和妈妈买绿豆、煮绿豆全过程,提升语言表达与观察力;
2.体会阿宝和妈妈间温暖亲情,感受生活中平凡小事的乐趣,培养积极生活态度;
3.拓展思维,大胆想象买绿豆后的情节,进行故事创编,增强创造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准备:
1.《妈妈买绿豆》绘本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手持一小袋绿豆,展示给幼儿:“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绿豆”。
2.提问:“你们知道绿豆可以用来做什么吗?”鼓励幼儿自由回答,分享自己对绿豆用途的了解,如做绿豆汤、绿豆糕等,引出活动主题《妈妈买绿豆》。
(二)阅读绘本,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绘本 PPT 第一页,提问:“画面上有谁?他们要去做什么?”引导幼儿观察阿宝和妈妈的表情、动作,猜测他们的心情。
2.逐页播放 PPT,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适时提问:在杂货店,阿宝看到了什么?他的表情怎样? 煮绿豆时,锅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吃绿豆冰时,阿宝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内容和感受。
(三)回顾故事,互动提问
1.教师再次展示绘本图片,与幼儿一起回顾阿宝和妈妈买绿豆的整个过程,边回顾边提问:“妈妈先把绿豆洗干净,然后做了什么?”“阿宝和妈妈吃绿豆冰的时候,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幼儿讨论:“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家庭生活中的温暖与快乐。
(四)故事创编
1.引导幼儿思考:“阿宝和妈妈把绿豆都吃完了,接下来他们还会和绿豆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构思新的情节。
2.为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笔,让他们将自己创编的故事画下来。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提醒幼儿可以参考绘本中的画面风格。
3.幼儿完成绘画后,邀请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4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我大喊大叫的一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识别故事中情绪变化,理解大喊大叫是情绪宣泄方式,明白过度负面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影响;
2.引导幼儿学习故事里及自创的情绪调节方法,在生活中生气时能用有效的方式平复情绪;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管理情绪,减少因情绪失控大喊大叫的行为,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
活动准备:
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扮成故事主角贝拉,带着生气表情走进教室,大声说:“今天我真的好生气啊!”引起幼儿注意。
2.提问幼儿:“你们有没有像老师现在这样特别生气的时候?生气时会怎么做?”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气的经历,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二)故事讲述与讨论
1.教师播放绘本 PPT,生动讲述《我大喊大叫的一天》。讲述时,模仿贝拉不同情绪下的声音和表情,增强故事感染力。
2.讲完故事后,展示表情卡片,提问:“贝拉早上起床时是什么表情?”“她为什么大喊大叫?”“大喊大叫后她感觉怎么样?”引导幼儿讨论贝拉情绪变化,理解故事中情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三)分析后果与讨论方法
1.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贝拉大喊大叫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2.再次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贝拉,会用什么办法让自己不那么生气?”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游戏体验
1.“情绪对对碰”:教师出示表情卡片,幼儿快速说出与之对应的情绪调节方法。如看到愤怒卡片,幼儿要说“可以深呼吸让自己平静”。
2.“情绪魔法盒”:请幼儿从盒子里抽取纸条,按照纸条上的方法进行模拟表演。如抽到“听音乐放松”,幼儿就做出听音乐陶醉的样子。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氛围中巩固情绪调节方法。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技能练习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一、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学区
材料:压水机、磁铁、彩色马克笔等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4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梯架组合、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示范;
(2)幼儿集体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爆米花桶、木板、彩色马克笔等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锻炼语言能力;
2.对建构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4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南区操场
游戏材料:PVC桶、轮胎、垫子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感受《蜗牛与黄鹂鸟》活泼诙谐的曲调,准确辨别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熟悉旋律特点;
2.幼儿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歌词,把握好节奏与音准;能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生动表现歌曲中蜗牛和黄鹂鸟的形象,增强节奏感与表现力;
3.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培养坚持不懈、不被嘲笑所动的品质,体会歌曲传达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音频、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大自然中鸟儿鸣叫和动物爬行的声音,提问:“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能从中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呀?”引导幼儿回答。
2.展示蜗牛和黄鹂鸟的图片,介绍:“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动物朋友,一只慢慢爬的蜗牛和一只爱唱歌的黄鹂鸟。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音乐里听听吧。”
(二)歌曲欣赏
1.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听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歌曲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
2.再次播放音频,教师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身体,并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节拍,提问:“大家拍着手,有没有感觉到歌曲里有些地方节奏特别不一样呀 ?”
(三)歌词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同时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歌词相关内容,如葡萄树、蜗牛、黄鹂鸟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2.一句一句教幼儿念歌词,比如教“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时,突出“阿门阿前”的发音;教到“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强调“还早得很哪”的语气。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配合歌词节奏,多重复几次,让幼儿熟悉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一句一句教幼儿唱歌,比如教“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时,注意“阿树阿上”的音准;遇到切分节奏和装饰音,如“嘻笑”中的装饰音,单独示范教唱,让幼儿跟唱模仿。
2.分组练唱,将幼儿分成小组,一组唱完另一组唱,互相倾听学习;开展男女对唱,增加演唱的趣味性。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
(五)表演创编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中蜗牛和黄鹂鸟的特点,创编动作,如蜗牛慢慢爬的动作、黄鹂鸟飞和唱歌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自由表现。
2.为幼儿分发蜗牛和黄鹂鸟的手偶或头饰,让他们分组进行表演。一组幼儿唱歌,另一组幼儿戴着头饰表演,然后交换,教师播放音乐为他们伴奏。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