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二班 李婷
2025.3.3—2025.3.7第四周
下午班——
3月3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一)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二)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
游戏材料:铲子、漏斗、量杯等挖掘工具
观察重点:会使用简单的挖掘工具进行堆砌,在小组中能与同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一)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二)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塑料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坐地开合单手拍球、跪地单手拍球;
3.学会各种方向单手拍球。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各种线、纽扣
活动目标:
1.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3月4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一)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二)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
游戏材料:铲子、漏斗、量杯等挖掘工具
观察重点:会使用简单的挖掘工具进行堆砌,在小组中能与同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一)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二)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石头从哪儿来的(谈话)
活动目标:
1.尝试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石头种类,如鹅卵石、大理石、花岗岩;
2.能够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讲述石头来源相关的简单故事或经历,提高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激发对石头探索的浓厚兴趣,培养热爱自然、乐于观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石头,有一定直观感受。
2.物质准备:各类石头若干,如鹅卵石、雨花石、砂岩等;配套石头来源的高清图片、动画视频;画纸、彩笔、小贴纸;“神秘石头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背着“神秘石头袋”走进教室,摇晃袋子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小朋友们,听!老师带来一个神秘朋友,猜猜袋子里装着什么?”
2.邀请几位幼儿上台摸一摸、猜一猜,激发好奇心,随后倒出石头,正式引出活动主题——石头从哪儿来。
(二)基本部分
1.分享交流。组织幼儿围坐成半圆,鼓励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石头的地方,如河边、公园、山上等。
提问:“那你们觉得这些石头是怎么到那里去的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积极肯定与回应。
2. 观看讲解,借助 PPT 或播放动画视频,展示火山喷发、河流冲刷、风吹日晒使岩石破碎等石头形成的过程。
3.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种类石头。
提问讨论:“看看手里的石头,猜猜它是怎么形成的?你最喜欢哪种石头的形成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轮流发言、相互倾听。
(三)游戏环节:石头大冒险
1.在教室地面用彩色胶带或纸张划分出不同区域,分别标记“火山区”“河流区”“山区”。
2. 教师说出石头形成相关描述,如“岩浆冷却变成石头”,幼儿需快速跑到“火山区”;说“河水把石头冲得圆圆的”,幼儿跑向“河流区” 。
3.对反应快、位置准确的幼儿奖励小贴纸,巩固对石头来源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从哪里来,知道火山喷发、河流冲刷、风吹日晒都能形成石头,大自然真奇妙!”
下午班——
3月5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一)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二)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
游戏材料:铲子、漏斗、量杯等挖掘工具
观察重点:会使用简单的挖掘工具进行堆砌,在小组中能与同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一)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二)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塑料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二、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坐地开合单手拍球、跪地单手拍球;
3.学会各种方向单手拍球。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各种笔、线、固体胶、剪刀等
活动目标:
1.喜欢手工活动,能正确的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
2.欣赏美术作品的造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3月6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一)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二)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
游戏材料:铲子、漏斗、量杯等挖掘工具
观察重点:会使用简单的挖掘工具进行堆砌,在小组中能与同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一)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二)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石头叠叠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2.了解保持平衡的重要性,探索不同形状石头的叠放方式。
3.体验挑战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耐心。
活动准备:
1. 各种形状、大小的石头若干(提前清洗干净,确保安全)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动手腕、脚腕等关节,例如模仿小鸟飞翔、小兔跳跃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探索尝试
1.教师出示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石头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教师示范如何将石头一块一块地叠高,并强调保持平衡的重要性。
3.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叠石头,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三)游戏比赛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石头叠叠乐”比赛。
规则:每组幼儿轮流叠石头,在规定时间内叠得最高的小组获胜。
2.比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安全,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比赛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总结。
提问: 叠得最高的小组有什么秘诀?在叠石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五)放松环节
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例如深呼吸、伸展四肢等,缓解肌肉疲劳。
上午班——
3月7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一)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二)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沙水池
游戏材料:铲子、漏斗、量杯等挖掘工具
观察重点:会使用简单的挖掘工具进行堆砌,在小组中能与同伴共同完成,培养任务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一)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二)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石头变奏曲(律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石头的形态和动作,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
2.了解石头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变化,例如静止、滚动、跳跃等;
3.体验音乐律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节奏明快和舒缓的音乐各一段;各种形状、大小的石头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教师出示石头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回忆石头的特征。
1.提问:“石头真的不会动吗?”
2.提问:“在什么情况下石头会动起来?”。
(二)教师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想象石头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变化,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1.山上的大石头:幼儿站立不动,双手叉腰,表现出石头的坚固和稳定。
2.滚动的石头:幼儿双手抱膝,身体蜷缩成球状,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滚动。
3.跳跃的石头:幼儿双脚并拢,随着音乐节奏轻轻跳跃,表现出石头的活泼和欢快。
4.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石头的形态和动态。
(三)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和情绪变化,用肢体动作表现石头的状态。
1.音乐轻柔缓慢时:幼儿可以模仿静止的石头,或者缓慢移动,表现出石头的沉稳和安静。
2.音乐欢快活泼时:幼儿可以模仿滚动的石头,或者跳跃的石头,表现出石头的灵动和活力。
3.教师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例如:“小石头从山上滚下来,滚到了小河里,随着河水漂流……”,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四)创编表演
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的形态或动态,创编简单的律动表演。
2.教师提供音乐和道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演。
3.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掌声鼓励,并进行简单的点评。
(五)放松环节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平静的湖面,慢慢放松身体,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