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宛陵湖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宛陵湖园区

课题:苗四2025.3.3—2025.3.7 第四周

2025.3.3—2025.3.7 第四周

上午班——

3月3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长廊

游戏材料:轮胎、垫子、攀爬架等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认识水稻》

活动目标:

1.观察、解剖、区分水稻的根、茎、叶、果实,进一步梳理植物特点;

2.从水稻的功用中感知农作物的概念,知道爱惜粮食;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及仔细观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经去小区边上的稻田里观察过种在田地里的水稻。

2.PPT 课件,字卡,人手一株水稻,剪刀、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稻的外形特征。

每个人去拿一株水稻,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会发现水稻的什么秘密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生动的语言描述像什么?

1.如:根—像胡须—须根—扎根,吸收营养;稻穗沉甸甸、一串串,黄了,代表熟了。

2.有疑问,有待验证。

如:茎捏上去软软的,猜猜也许里面会怎么样?有什么办法知道?

(二)解剖水稻,梳理植物概念。

1.水稻属于哪一类?为什么?(果在哪里一稻穗)

2.今天,我们就来当回小小科学家,用剪刀把水稻的每个部分剪开来,看看水稻是不是可以分成植物的几个部分。(一个小组商量,相同的部分放在同一个筐里)

3.提问:你把水稻分成了哪几个部分?(根据幼儿回答,师在黑板上画各部分,验证是否是植物)

4.你在给水稻分家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新发现?主要验证:

茎是空的一吹一下像吸管一捏上去软软的一输送营养。

(三)梳理农作物的概念。

1.金黄的稻谷里躲着谁呢?(米)

2.是吗?让我们一起剥,看看到底什么?果然是米,看看米是怎么样的?(小、硬、白)每人试一粒,放嘴里咬咬,别看小小一粒米,藏着许多营养,我们都离不开它,知道为什么吗?

(做饭,让我们吃了不饿肚子)当什么?(粮食)

3.农作物概念,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

(四)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

1.农作物是谁种的?谁见过农民伯伯种水稻(结合水稻生长图)

2.老师当农民伯伯,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生长过程。

3.欣赏古诗“悯农”,知道米粒来得不容易,要爱惜。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相关视频并观看,了解水稻专家袁隆平爷爷和水稻的不同种类。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4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长廊

游戏材料:轮胎、垫子、攀爬架等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拍双球

活动目标:

1.学会各种方向的单手拍球;

2.学会2种拍球花样技能:跪地单手拍球,双手拍双球;

3.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乐高室

材料:乐高材料、积木

活动目标:

1.体验搭建活动的乐趣,培养对乐高活动的兴趣;

2.喜欢搭建积木,正确的使用各种乐高材料和积木。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排队不要推搡、拥挤和大喊大叫。

 

上午班——

3月5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长廊

游戏材料:轮胎、垫子、攀爬架等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稻花香》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2.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米饭”图片;“旧中国饥荒”组图;“袁爷爷”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动画视频:“我不浪费粮食”组图;

“种水稻”组图;“珍惜粮食”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米饭”,引导幼儿讨论米饭的由来。

看看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1.出示组图“旧中国饥荒”,引导幼儿感知当下生活的幸福。

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有大米吃吗?

小结:以前,因为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人没有米饭吃,

常常挨饿。

2.出示组图“袁爷爷”,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袁隆平爷爷。

后来,有位厉害的老爷爷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天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就是袁隆平爷爷。为了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袁隆平爷爷常常顶着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稻。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改进后,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水稻结出了很多籽粒,让人们都能够吃上米饭、吃饱米饭。

3.播放动画视频及组图《我不浪费粮食》、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来之不易,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4.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来之不易。

不仅研究水稻很不容易,种植水稻、收获大米也非常辛苦。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二)出示组图“我不浪费粮食”,引导幼儿了解大米的由来。

种植水稻要做哪些事情呢?

水稻成熟后是怎么变成大米的呢?

小结:农民要经过翻地、插秧、除虫、除草、施肥等过程

等待水稻成熟:水稻成熟后,还要进行收割、干燥、去壳才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

(三)出示组图“种水稻”,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农民的辛苦,萌发爱惜粮食的情感。

看看图片上农民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是怎么插秧/打农药/收水稻的呢?(双脚泡在冷水中,弯着腰;背着重重的农药箱:顶着太阳弯腰割水)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6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长廊

游戏材料:轮胎、垫子、攀爬架等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双手拍双球

活动目标:

1.学会各种方向的单手拍球;

2.学会2种拍球花样技能:跪地单手拍球,双手拍双球;

3.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建构区

材料:建构区材料、吸管。

活动目标:

1.体验搭建活动的乐趣,培养对建构活动的兴趣。

2.喜欢搭建积木,正确的使用各种建构材料和吸管。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排队不要推搡、拥挤和大喊大叫。

 

上午班——

3月7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长廊

游戏材料:轮胎、垫子、攀爬架等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小小一粒米(音乐)》

活动目标:

1.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能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并用肢体表现音乐中的响,轻。

3.感受歌曲带来的有趣和快乐,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边说边展示小鼓。

1.小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们击打小鼓。询问小朋友们,鼓的声音从哪里来呢?

小鼓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那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小鼓是怎么振动的吧。

2.当当当当,出示五彩缤纷的小米粒。它说要像小朋友们展示一段漂亮的舞蹈,小嘴巴不讲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观察中,教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意观看敲的轻和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振动幅度大,米粒跳得高。小鼓振动幅度小,米粒跳得低。

3.小鼓不仅可以来玩耍,还可以用来唱歌呢,我们跟着他一起来唱一下吧。在这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首歌曲取个名字一鼓上的小米粒。

第一遍:在击敲的同时,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强弱,用我问你答的方式让小朋友们熟悉歌词,例如,击打力度强,小鼓唱的响一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

第二遍:那如果把小米粒换成小动物呢?小鼓唱的响,小动物会跳的怎么样,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第三遍:换成娃娃

4.请小朋友们根据鼓一起来唱一唱,当小鼓唱的响小米粒,小动物,小娃娃是怎么样的?唱的轻,它们又是怎么样的?

5.男生女生对唱,三段歌词相同的部分由老师唱。

6.请小朋友上来根据歌词敲鼓,教师在旁边引导。剩余的小朋友根据鼓声边唱边展示肢体动作。

(二)教师小结。

我们发现,小鼓是通过振动而产生,小朋友非常聪明,很快发现鼓敲得响,小米粒跳的高,鼓敲的弱,小米粒跳的低,并能根据在老师的带动下展示自己美妙的歌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展示自己美丽的舞姿,小朋友们可都太棒了!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