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1—2025.9.5 第一周
下午班——
9月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酷炫篮球
活动目标:
1.乐意与老师用篮球做游戏,喜欢玩球;
2.学会2种持球方法:双手举球过头顶、左手抱球于体侧;
3.学会各种方向滚球。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阅读室
材料:绘本书
活动目标:
1.能安静阅读;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 绘本:全都收拾好
活动目标:
1.理解“收拾”的含义,能说出整理物品的基本步骤(分类、归位、检查);
2.能用完整句子描述收拾场景,尝试使用“先……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3.感受整洁环境的舒适,萌发主动收拾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材料:混乱的玩具角照片、收拾前后对比图、“收拾步骤”卡片(分类、归位、检查)、手偶(小熊、小兔);
2.环境:模拟“乱糟糟的卧室”场景(散落的绘本、玩具、衣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乱糟糟的小熊家
1.出示图片:展示小熊卧室混乱的照片,提问:“小熊的房间怎么了?你看到了什么?”
2.互动讨论: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地上有积木”“书扔在沙发上”等,感受不收拾的不便。
3.小结:“物品乱摆放会让房间变乱,收拾整齐才舒服哦!”
二、故事引导:小兔的收拾魔法
1.手偶表演:
小兔:“小熊,我来帮你收拾吧!先把绘本按大小摞起来,然后把积木放进蓝色箱子,最后检查有没有漏掉的玩具~”(边说边演示)。
2.提问互动:
“小兔是怎么收拾的?第一步做了什么?”
“为什么要把积木放进蓝色箱子?”(渗透分类概念)
3.梳理步骤:出示“分类—归位—检查”卡片,带领幼儿复述收拾流程。
三、游戏体验:我是收拾小达人
1.场景模拟:将幼儿分组进入“乱糟糟的卧室”,提供篮子、收纳盒等工具。
2.任务要求:
“请用‘先……然后……最后……’说说你打算怎么收拾,完成后和同伴分享哦!”
3.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如“我先把袜子配对,然后放进抽屉,最后看看床底下有没有玩具”。纠正语序错误,引导使用完整句子(如“我收拾了绘本和积木”)。
4.创编表达:收拾儿歌我来编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9月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 “小坏蛋”吸血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吸血虫的外形特点)和危害,知道它常出现在脏水、池塘等地方;
2.学会3个预防吸血虫的简单方法,能在生活中主动避开可能有吸血虫的环境;
3.愿意关注自身健康,不害怕讨论“小坏蛋”吸血虫,养成勤洗手、不随便玩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吸血虫的卡通图片(突出软软的身体、吸盘状的嘴巴,颜色用浅棕色区分,避免恐怖)、干净水和脏水的对比瓶(脏水瓶中放少量棉线模拟“可能的虫子”)、“预防小卫士”奖励贴纸(小太阳或小盾牌图案);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在户外观察小虫子、玩过水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小游戏,引出“小坏蛋”
教师用夸张的语气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坏蛋’,它住在脏脏的水里,身体软软像面条,最爱偷偷吸小朋友的血,吸完还会让人生病——你们猜它是谁呀?”
二、认识吸血虫:看图片、听故事
1.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家看看吸血虫长什么样?(软软的、没有脚、有小吸盘)它喜欢待在哪里呢?(指着脏水瓶)是干净的自来水,还是池塘、小河里的脏水呀?”
2.讲简短小故事:“夏天到了,小明去郊外的脏池塘玩水,一只吸血虫偷偷爬到他的小腿上,用小吸盘吸住皮肤,喝了小明的血。后来小明觉得腿痒痒、还发烧了,妈妈赶紧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吸血虫在搞破坏!”
3.提问互动:“小明为什么会遇到吸血虫呀?(去了脏池塘玩水)吸血虫让小明怎么样了?(生病、发烧)” 帮助幼儿梳理吸血虫的危害和出没环境。
三、学习预防方法:“3步变成长小卫士”
1.教师结合生活场景,用儿歌式语言教方法。
四、结束:手指谣巩固
带领幼儿做简单手指谣,边做动作边念:
“吸血虫,真讨厌,(皱眉头,摆手)
藏在脏水不露面。(双手比“藏”的动作)
不去玩水不靠近,(双脚往后退一步)
我是健康小卫士!(双手叉腰,挺胸抬头)”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趣味轮胎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轮胎进行户外游戏,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幼儿间的社交互动;
3.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激发幼儿对户外运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足的轮胎,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使用到;
2.确保户外活动场地的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或其他危险物;
3.预备一些游戏道具,如小球、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带领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轮胎滚动接力
1.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站在起点,每个幼儿前方放置一个轮胎。
2.当游戏开始时,每个幼儿需要将轮胎滚动到终点,然后返回起点,与下一个幼儿击掌,下一个幼儿再继续滚动轮胎。
3.第一个完成接力的小组为胜者。
三、轮胎障碍挑战
1.在场地上设置一些障碍,如绳子、小凳子等。
2.幼儿需要推着轮胎绕过或跨过这些障碍,到达终点。
3.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调整障碍的难度和数量。
四、轮胎平衡游戏
1.让幼儿站在轮胎上,尽量保持平衡,不掉下来。
2.可以进行个人挑战,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谁能保持平衡最长时间。
五、放松活动
1.在活动结束后,带领孩子们坐在轮胎上,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二、区域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坊
材料:双面胶、折纸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双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折小猫头;
2.学习看图示折纸,并填画眼睛、嘴巴、胡须等;
3、喜欢参加折纸活动。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9月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过来搬过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 歌唱:整理歌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知道整理物品的顺序(如收玩具、叠衣服、摆书本等);
2.学唱歌曲旋律,能跟随节奏边唱边做整理动作,尝试创编简单歌词;
3. 萌发劳动意识,体验整理物品的乐趣,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整理物品的图片(玩具、衣服、书本等);歌曲《整理歌》音频及图谱(用简单图案表示歌词,如玩具箱、叠衣服动作等);玩具、小衣服、书本等道具;
2.经验准备:幼儿有整理物品的生活经验,能模仿简单动作。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乱糟糟”的角落(散落玩具、书本),提问:“小朋友们,这个房间怎么了?怎样让它变整齐呢?”引导幼儿讨论整理方法,引出歌曲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整理歌》,看看怎么把物品变整齐吧!”
二、学唱歌曲:边玩边唱
1.倾听感知: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安静倾听,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是谁在整理呀?”(鼓励幼儿说关键词:玩具、衣服、书本)。
2.图谱助学:出示歌词图谱(如:玩具宝宝送回家,衣服叠得方又正,书本摆到书架上),教师指图谱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顺序。
3. 跟唱练习:
教师领唱,幼儿跟唱,重点模仿“送回家”“叠整齐”等动词的节奏;用“回声游戏”互动:教师唱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如教师唱“玩具宝宝”,幼儿接“送回家”)。
三、动作创编:边唱边做
1.集体创编动作:
“送玩具回家”可以做什么动作?(模仿抱玩具、放箱子的动作);“叠衣服”怎么做?(双手做折叠动作);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整理过程,教师将动作编入歌曲,带幼儿边唱边跳。
2.小组展示:分组扮演“整理小能手”,用道具(玩具、衣服等)边唱边演示整理过程,其他幼儿跟唱加油。
四、游戏:整理小达人
1.规则:教室中间摆放散落的物品,播放歌曲,幼儿随音乐边唱边整理,音乐停止时,检查谁整理得又快又整齐。
2.升级玩法:教师随机说出物品名称(如“袜子”“积木”),幼儿快速创编歌词并做动作(如“袜子宝宝卷一卷,放进抽屉里呀”)。
五、活动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整理教室道具,提问:“整理后房间变怎样啦?你们喜欢整齐的环境吗?”总结:“以后自己的物品要记得及时整理哦,做爱整洁的好宝宝!”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一课题:苗班上(2025.9.8—2025.9.12 ) 第二周
下一课题:第二周(9月8日-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