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四班 郎梦婷
2025.9.8—2025.9.12 第二周
上午班——
9月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和烦恼说拜拜》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了解3-4种缓解烦恼的简单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烦恼,并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小烦恼。
3. 情感目标:体验解决烦恼后的快乐,愿意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烦恼小怪兽”手偶1个;画有不同表情的卡片;彩纸、蜡笔若干;“快乐锦囊”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产生烦恼的经历,如和同伴吵架、玩具被抢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引出“烦恼”
1.教师出示“烦恼小怪兽”手偶,模仿小怪兽难过的语气说话:“小朋友们好,我是烦恼小怪兽,今天我的玩具被好朋友弄坏了,我好难过,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就是我的烦恼,你们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说说自己遇到过的烦恼,如“妈妈不给我买玩具我会烦恼”“画画画不好会烦恼”。
(二)展开:认识烦恼,学习方法
1.认识烦恼的表现
出示表情卡片,请幼儿判断哪种表情是有烦恼时的样子,说说有烦恼时身体的感觉(如肚子不舒服、不想说话)。
教师小结:有烦恼时,我们会不开心,这是很正常的,只要找到好方法,烦恼就会跑掉。
2. 学习缓解烦恼的方法
打开“快乐锦囊”,逐一拿出方法卡片,结合情境讲解:
卡片1“说出来”:和老师、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说说烦恼,烦恼就会变少。
卡片2“做喜欢的事”:烦恼时可以画画、玩玩具、听儿歌,让自己开心起来。
卡片3“抱一抱”:难过时抱一抱爸爸妈妈或玩具,会感觉温暖又有力量。
卡片4“深呼吸”:跟着老师一起做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感受烦恼慢慢消失。
幼儿分组尝试方法,如和同伴说说小烦恼、一起听儿歌做动作。
(三)结束:释放烦恼,分享快乐
1.制作“烦恼漂流瓶”
发放彩纸,请幼儿画出自己的烦恼,然后把画纸揉成“烦恼纸团”,假装放进“漂流瓶”(空盒子)里,一起说:“烦恼烦恼快走开,我要和你说拜拜!”
2.分享快乐
教师带领幼儿做“快乐拍手歌”游戏,边唱边拍手:“你拍手,我拍手,烦恼全部都溜走;你开心,我开心,我们都是快乐小宝贝!”
活动小结:以后遇到烦恼,记得用今天学的方法,做个不怕烦恼、天天开心的小朋友。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快乐小卡片”,画上缓解烦恼的方法,送给有烦恼的同伴。
2.家园共育: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家里的“烦恼解决小妙招”,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9月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廊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廊桥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廊桥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
2.能力目标:能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发现的“廊桥秘密”,并尝试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廊桥的特征;
3.情感目标:感受廊桥的建筑之美,萌发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廊桥高清图片、廊桥短视频、廊桥简易模型、“廊桥秘密”任务卡(如“找一找廊桥的屋顶像什么”“廊桥里能做什么”)。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观察桥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神秘的“带房子的桥”
1.教师出示廊桥局部图片(只露出廊屋屋顶和桥身一角),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座特别的桥,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桥不一样,你们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逐步展示完整廊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这座桥上面有‘小房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廊桥’。为什么桥上面要盖房子呢?这里面藏着很多秘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二)探索发现:寻找廊桥的秘密
1.观看廊桥短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廊桥的结构和人们在廊桥里的活动,提问:
“廊桥的‘小房子’里有什么?(栏杆、座椅、窗户等)”
“视频里的人在廊桥里做什么?(躲雨、聊天、休息)”
2.分组发放“廊桥秘密”任务卡,幼儿结合图片和模型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梳理发现:
结构秘密:桥身能过河,廊屋能遮风挡雨,栏杆能保护安全。
功能秘密:可以供人休息、避雨、躲避太阳,还能作为大家交流的地方。
(三)表达分享:我的廊桥小发现
1.请每组推选1-2名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如“我发现廊桥上面有房子,下雨的时候人们可以在里面躲雨”。
2.教师总结幼儿的分享,用简单的儿歌帮助记忆:“廊桥廊桥真奇妙,上面有座小房子,遮风挡雨本领大,行人休息笑哈哈。”
(四)创意表达:我设计的廊桥
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如果让你设计一座廊桥,你想给它的‘小房子’加什么特别的东西?(如彩色的屋顶、好玩的小窗户)”
2.幼儿用画笔简单绘制“我的创意廊桥”,边画边和同伴说说自己设计的廊桥有什么秘密功能。
(五)结束活动:爱护我们的廊桥
1.教师小结:“廊桥是我们中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现在很多廊桥已经很古老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2.引导幼儿说出“不破坏廊桥的栏杆”“不在廊桥上乱涂乱画”等保护方法,萌发保护传统建筑的意识,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建构区提供积木、纸盒等材料,鼓励幼儿搭建自己设计的廊桥;在语言区投放廊桥绘本,供幼儿进一步了解廊桥的故事。
2.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幼儿寻找身边的传统建筑(如古桥、老房子),和幼儿一起观察并记录“建筑里的秘密”,回园后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0日 星期三
下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角色区
材料:口罩、防护面罩、空药瓶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9月11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丙烯马克笔、卡纸、毛根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团队合作的乐趣。
2.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9月12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无与“轮”比
游戏材料:轮胎、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在扎辫子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发型的美,激发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提升审美素养,让幼儿通过选择发型,表达个人审美倾向;
2.当幼儿拥有漂亮发型,会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与可爱,在群体中更乐于展示自己,积极参与活动;
3.教师与幼儿互动扎辫子,营造温馨亲密氛围,增进师生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关爱与尊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阅读区
材料:《小蜗山顶的梦》绘本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坚持与梦想”的主题,知道小蜗牛爬山的过程及遇到的挑战;
2. 能结合情境创编小蜗牛爬山的对话和心理活动,用肢体动作表现蜗牛的坚持;
3. 情感目标:萌发面对困难不放弃的意志,体验达成目标的喜悦,激发对自然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蜗牛山顶的梦》故事绘本、小蜗牛手偶、山顶风景图、障碍物道具(如“大石头”“草丛”)、舒缓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 实物导入,引发好奇
教师出示真实蜗牛(或仿真模型),引导幼儿观察:“蜗牛走路有什么特点?如果它想爬到山顶,会遇到什么困难?”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引出故事主题:“今天有只小蜗牛,它做了一个山顶的梦……”
2. 故事解读,感受坚持
环节1:分段讲述
教师讲述故事:小蜗牛梦想看到山顶的风景,被蚱蜢嘲笑“爬得太慢”,被青蛙提醒“山路陡峭”,但它依然每天爬一点,最终在下雨时躲进蘑菇伞,醒来后发现自己到了山顶。
提问:“小蜗牛为什么想爬山顶?别人对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慢,但坚持就能靠近梦想。”
环节2:情境讨论
展示“山顶风景图”(如云海、日出、野花),对比“爬山路上的困难”(如陡坡、风雨、嘲笑),提问:“如果你是小蜗牛,爬了很久还没到山顶,会想放弃吗?为什么?”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坚持”的故事(如学跳绳的过程)
3. 体验活动:小蜗牛的爬山挑战
身体运动:在教室设置“爬山障碍赛”,用垫子当山坡、椅子当岩石,幼儿戴上蜗牛头饰,模仿蜗牛爬行(腹部贴地、手脚慢动作),途中教师扮演“蚱蜢”说:“别爬了,你太慢啦!”观察幼儿是否能坚持到达“山顶”(用红旗标记)。
语言创编:幼儿分组,用手偶表演小蜗牛爬山的情景,创编对话(如小蜗牛对自己说:“休息一下再爬,山顶一定很美!”),教师引导加入“鼓励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述。
4. 延伸讨论:我的“山顶梦”
提问:“你的‘山顶’是什么?(如学会画画、帮助朋友、登上舞台)你会怎么实现它?”幼儿用绘画方式画出“我的梦想”,并在集体前分享“坚持计划”(如“每天练习10分钟跳绳”)。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一课题:第一周(2025.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