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豆豆二班 周杨
2025.9.3—2025.9.5 第一周
下午班——
9月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益智游戏:《苹果蹲》
活动目标:
1.认识“苹果”这一水果名称,能清晰说出“苹果蹲”的游戏指令;
2.锻炼反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能跟随指令做出“蹲”的动作;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体验与同伴互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3-4个红色苹果形状手偶(或苹果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手持苹果手偶,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吸引幼儿注意力:“小朋友们好!我是苹果宝宝,你们见过苹果吗?它是什么颜色的呀?”
2.引导幼儿观察手偶,集体回答“红色”,初步熟悉“苹果”名称。
(二)游戏讲解
1.教师示范游戏动作:举起苹果手偶,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苹果蹲”,同时做“蹲”的动作,重复2-3次,让幼儿直观理解指令与动作的对应。
2.邀请1-2名幼儿尝试跟随教师一起说指令、做动作,及时鼓励“XX小朋友做得真棒!”
(三)集体游戏
1.给参与游戏的幼儿分发苹果手偶,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游戏。
2.教师开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XX蹲”,被点到名字的幼儿需模仿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YY蹲”,同时做蹲的动作,依次循环。
3.若幼儿反应较慢,教师可轻声提醒指令,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对积极参与的幼儿及时
(四)结束环节
1.教师说:“苹果宝宝累啦,我们和它说再见吧!”带领幼儿一起做“挥手”动作,结束游戏。
2.简单总结:“今天我们和苹果宝宝一起玩了《苹果蹲》,大家都很开心,下次我们再和其他水果宝宝做游戏哦!”
二、户外体育游戏:《金鸡独立》
活动目标:
1.知道“金鸡独立”是单脚站立的动作,能听懂“站稳”“换脚”的简单指令;
2.尝试单脚站立,锻炼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提升身体控制能力;
3.喜欢参与户外体育游戏,愿意挑战自己,体验成功站立的快乐。
活动准备:
10-12只公鸡贴纸、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鸡散步”热身操:双手叉腰模仿小鸡踮脚走、小鸡拍翅膀、小鸡找食,每个动作重复3-4次,活动腿部、腰部和手臂关节。
2.教师出示公鸡玩具,提问:“小朋友们,这是谁呀?公鸡站着的时候,有时候会抬起一只脚,像这样——”,边说边示范单脚站立,引出“金鸡独立”游戏。
(二)游戏讲解与练习
1.教师站在圆圈内,再次示范“金鸡独立”动作:双脚先站在圆圈里,慢慢抬起一只脚,膝盖弯曲,双手可以叉腰或轻轻扶着身体,眼睛看着前方,保持身体站稳。
2.带领幼儿分步骤练习:
第一步:先让幼儿双脚站在自己的圆圈里,感受“站稳”的感觉。
第二步:教师喊“抬起一只脚”,引导幼儿尝试抬起一只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身体摇晃的幼儿调整姿势。
第三步:鼓励幼儿尝试坚持3-5秒,教师用“XX小朋友像小公鸡一样站得真稳!”及时表扬
(三)集体游戏
1.教师给每位幼儿贴一张公鸡贴纸,说:“现在我们都是小公鸡,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岗啦!”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喊“金鸡独立”,幼儿在圆圈内单脚站立;教师喊“换脚”,幼儿慢慢放下脚,再抬起另一只脚继续站立。
3.游戏重复3-4轮,每轮结束后,让幼儿双脚走动休息1分钟,避免腿部疲劳。
(四)放松环节
1.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鸡休息”放松操:坐在地面上,双腿伸直轻轻抖动,双手按摩膝盖,再慢慢站起来,跟着教师做深呼吸。
2.总结游戏:“今天我们都变成了厉害的小公鸡,学会了单脚站立,大家都特别棒!下次我们再一起玩更有趣的游戏吧!”
上午班——
9月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能奏乐的玻璃》
活动目标:
1.感知玻璃器皿敲击后会发出声音,知道不同水量的玻璃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尝试用小木棒敲击玻璃,锻炼手部控制能力和听觉分辨能力;
3.对“玻璃奏乐”产生好奇,乐于参与操作和探索,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4-5个大小相同的透明玻璃杯、清水、滴管、小木棒、红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手持玻璃杯和小木棒,用神秘的语气吸引幼儿:“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会‘唱歌’的东西,你们听——”,轻轻敲击空玻璃杯,让幼儿倾听声音。
2.提问引导:“它发出了什么声音呀?我们再试试,要是给杯子里装水,它还会唱歌吗?”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二)探索环节
1.教师演示“给杯子装水”:用滴管往第一个杯子里滴少量水约1/4杯,第二个杯子装1/2杯,第三个杯子装3/4杯,第四个杯子装满水。
2.敲击对比,感知差异:
教师用小木棒依次敲击4个杯子,边敲边说:“听!第一个杯子唱‘叮——’,第二个杯子唱‘咚——’,声音不一样呢!”
邀请幼儿轮流上台,用小木棒轻轻敲击杯子,教师在旁引导:“你敲的这个杯子里水多还是少?它的声音和旁边的一样吗?”
(三)游戏环节
1.游戏名称:“玻璃小乐队”
教师将小木棒分给幼儿,让幼儿围在桌边,每人对应一个杯子。
教师带领“演奏”:先指认“少水杯”“多水杯”,再喊指令“敲敲少水杯,叮叮当”“敲敲多水杯,咚咚响”,幼儿跟随指令敲击对应的杯子。
(四)结束环节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发现,装水的玻璃杯敲一敲会奏乐,水少的时候声音高,水多的时候声音低,真神奇!”
2.带领幼儿一起收拾材料:“玻璃宝宝累啦,我们轻轻把小木棒放好,和玻璃乐器说再见吧!”
四、户外体育游戏:《钻洞》
活动目标:
1.知道“钻洞”是弯腰低头穿过障碍物的动作,能听懂“钻过去”“慢慢走”的简单指令;
2.尝试用正确姿势钻过不同“山洞”,锻炼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及空间感知能力;
3.喜欢参与户外钻洞游戏,愿意和同伴轮流玩耍,体验挑战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虹隧道钻洞玩具、3-4个自制“山洞”、小贴纸。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小动物“找山洞”
1.教师带领幼儿做“小动物模仿操”:双手放在头顶当“小兔子”跳、弯腰当“小刺猬”爬、张开手臂当“小鸟”飞,每个动作重复3次,充分活动身体关节。
2.教师指向场地中的“山洞”,提问:“小朋友们,森林里有好多山洞,小动物们要怎样才能进去呀?”引导幼儿说出“钻进去”,自然引出“钻洞”游戏
(二)游戏讲解与练习
1.教师示范钻洞动作:走到彩虹隧道前,说“钻洞要弯腰、低头,慢慢走”,边说边双手扶隧道边缘,弯腰低头缓慢穿过隧道,过程中强调“不推不挤,慢慢走”。
2.幼儿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2组,一组先尝试钻彩虹隧道,另一组观察;教师在隧道出口处接应,对动作规范的幼儿说“XX小朋友像小松鼠一样,钻得又快又稳!”,对动作不熟练的幼儿,轻轻扶其背部引导弯腰。
3.切换道具练习:幼儿熟悉隧道后,带领他们尝试钻“纱巾山洞”,提醒幼儿“小心碰到纱巾,轻轻钻”,进一步巩固钻洞姿势。
(三)集体游戏:“小动物闯关”
1.游戏规则:教师给幼儿分发小动物贴纸,说“现在我们都是小动物,要闯过3个山洞才算闯关成功,闯过的小动物能得到小奖励哦!”
2.开展游戏:幼儿排队依次钻过彩虹隧道、2个纱巾山洞,教师在每个“山洞”旁提醒“弯腰低头”,并在终点处为闯关成功的幼儿贴“小勇士”贴纸。
3.增加趣味性:游戏第二轮时,教师可模仿“大灰狼”的声音,说“大灰狼来啦,小动物们快钻山洞躲起来!”,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同时提醒幼儿不慌张、按顺序钻洞。
(四)放松环节:“小动物休息”
1.教师带领幼儿坐在地面上,做“捶捶腿”“揉揉腰”的动作,放松钻洞时用到的身体部位;再一起做深呼吸,平复情绪。
2.总结回顾:“今天我们学会了钻山洞,都是勇敢的小动物!下次我们再一起玩更有趣的户外游戏吧!”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语言区增加绘本。
(三)重点指导区域:生活区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独立完成洗手、擦手等基础生活动作,动作协调性逐步提升。
2.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用语言或动作向老师寻求帮助,情绪表达更清晰。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特色绘本活动:《超级跑跑镇》
活动目标:
1.熟悉绘本中“两个事物跑跑跑、碰一碰变成新事物”的核心情节,能说出1-2组组合;
2.尝试用动作模仿绘本角色,能参与“事物组合”的简单联想游戏,发展语言表达与想象力;
3.喜欢绘本夸张有趣的情节,乐于参与集体互动,体验“组合变新事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神秘的“跑跑镇”
1.教师手持小猫手偶,用活泼的语气吸引幼儿:“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小镇,叫‘跑跑镇’!在这个小镇里,大家最喜欢做什么呢?”
2.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带着小猫手偶在“跑道”上跑,边跑边说:“跑跑跑,小猫在跑跑镇里跑呀跑,它会碰到谁呢?”引出绘本内容。
(二)绘本共读:探索“跑跑碰”
1.分段阅读,感知情节:
翻开绘本第一组情节,教师放慢语速,重点读“跑跑跑,碰!小猫和小鹰碰到一起,变成了什么呀?”,停顿后揭晓“变成猫头鹰啦!”,同时出示猫头鹰玩偶,引导幼儿观察“猫头鹰有小猫的脸、小鹰的翅膀”。
继续阅读“大象和刺猬”“汽车和梯子”等组合,每读完一组,用手偶演示“跑跑碰”的过程,提问幼儿“它们变成了什么?”,鼓励幼儿用简单词语回答。
2.动作模仿,加深理解:读到“跑跑跑”时,带领幼儿一起做“小手叉腰跑”的动作;读到“碰”时,让幼儿双手合十表示“碰到一起”,增强参与感。
(三)游戏环节:我是“跑跑镇小居民
1.给幼儿分发角色卡片,告诉幼儿“现在你们都是跑跑镇的小居民,要找好朋友跑跑碰,变成新东西哦!”。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喊“跑跑跑”,幼儿拿着卡片在“跑道”上轻轻跑;教师喊“碰”,幼儿两两站在一起,尝试说出“XX和XX碰一碰,变成XX”,教师用语言引导和鼓励,对积极尝试的幼儿给予表扬。
(四)结束环节:回味“跑跑镇”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去了神奇的跑跑镇,看到小猫和小鹰变成猫头鹰,汽车和梯子变成消防车,还自己当了小居民玩游戏,真开心!”
2.发放小贴纸,说:“这是跑跑镇送给大家的小礼物,我们下次再去跑跑镇探险吧!”,结束活动。
二、户外体育游戏:《小蜗牛爬呀爬》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蜗牛”的爬行特征,能听指令参与游戏,遵守基本游戏规则;
2.尝试手脚着地向前爬行,锻炼四肢协调性与核心力量;
3.喜欢参与户外体育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模仿爬行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蜗牛头饰、彩色小旗子、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小蜗牛起床啦
1.教师戴小蜗牛头饰,以情境导入:“宝贝们,我是蜗牛妈妈,今天天气真好,小蜗牛们快起床做运动啦!”
2.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头部运动:点点头、摇摇头。
四肢运动:伸伸胳膊、弯弯腰、踢踢小腿。
爬行预备:双手撑地、膝盖跪地,轻轻晃动身体,为爬行做准备。
(二)游戏环节:小蜗牛爬呀爬
1.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手脚着地爬行的动作,边爬边说:“小蜗牛,慢慢爬,手撑地,膝盖离地,一步一步向前爬。”提醒幼儿不要着急,保持身体平衡。
2.分组游戏:将幼儿分成4-6组,每组幼儿戴上头饰,站在各自路线起点。教师发出指令:“小蜗牛们,我们要爬到小旗子那里找食物啦,出发!”
3.指导与鼓励:教师巡回观察,对动作不规范的幼儿轻轻调整,对坚持爬完的幼儿及时表扬:“XX小蜗牛爬得又稳又棒!”
4.重复游戏:幼儿爬完一轮后,交换路线再玩1-2次,避免幼儿疲劳。
(三)放松环节:小蜗牛回家啦
1.播放舒缓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坐在草地上做放松动作:
揉揉胳膊、捏捏小腿,缓解肌肉紧张。
轻轻捶打后背,模仿蜗牛缩壳休息。
2.教师小结:“今天小蜗牛们都很厉害,爬了好远的路,现在我们跟着妈妈回家休息吧!”带领幼儿有序回教室。
 
下一课题:第六周(10月9日-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