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三班 徐露露
2024.11.11—2024.11.15第十一周
下午班——
11月1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积木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纸杯、铁桶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重点区域:创新游戏——《大鲨鱼来了》
材料:篮球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
2. 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3. 发展快跑和躲闪的能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1月1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散文:《冬娃娃的礼物》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作品内容,体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体验冬娃娃的礼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你们喜欢下雪吗?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雪花是谁送来的吗?请听散文诗《冬娃娃的礼物》。
(2)结合课件,完整欣赏。
二、分段欣赏,体验作品的情感。
(1)提问:冬娃娃为什么想给大家带点礼物?他看见谁带来了礼物?带来了什么礼物?(放第一段录音)。
(2)提问:
春天,春姐姐带来了什么?
夏天,夏姑姑带来了什么?
秋天,秋婆婆带来了什么?
(3)看见他们的礼物,冬娃娃发愁了,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冬娃娃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好注意。(放第二段录音)。
(4)提问:冬娃娃想出了什么好主意?他是怎么做的?云儿变成了什么?雪花怎么样了?
(5)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上欢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放第三段录音)。
(6)提问: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谢谢冬娃娃?
三、再次完整欣赏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雪花是冬娃娃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呢?
四、请幼儿边看幼儿操作材料《冬娃娃的礼物》,边和教师复述。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1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桂花树
游戏材料:瑜伽砖、铁桶、亿童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二、场馆活动
美工室——《秋天的白桦树》
材料:颜料、画笔、纸盘、素描本
活动目标:
1.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初步感受、欣赏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1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二楼平台
游戏材料:纸杯、奶粉罐、大型建构。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勇敢说不》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理解什么是欺负行为,认识到欺负行为的危害性。
2. 培养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幼儿学会友善相处,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动准备:
1. 相关欺负行为的图片或视频。
2. 绘本或故事书《请不要欺负我》。
3. 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小玩具、小椅子等。
4. 讨论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播放欺负行为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看。
2.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样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认识到欺负行为的危害,如影响他人的心情、伤害他人的身体、破坏班级的和谐氛围等。
二、主体活动
1. 教师讲述绘本或故事书《请不要欺负我》,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欺负行为,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和应对欺负行为。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果你看到别人被欺负了,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到及时制止欺负行为的重要性。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欺负者,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被欺负者,还有部分幼儿扮演旁观者。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欺负行为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三、结束活动
1.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欺负行为的危害和如何避免欺负行为。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禁止欺负行为,鼓励大家互相尊重、友善相处。
3. 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内容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共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动评价: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欺负行为的危害和如何避免欺负行为。
2.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应对欺负行为。
3. 通过班级公约的制定,了解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遵守公约内容。
活动延伸:
1.定期举行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持续关注和认识欺负行为的危害。
2. 教师可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3.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欺负行为,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1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大操场
游戏材料:篮球
观察重点:篮球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欣赏:《木瓜恰恰恰》
活动目标:
1.感受到歌曲中浓郁的恰恰舞风格的音乐节奏,体验和同伴合作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读懂节奏图谱,学习|X0X0IXXXXO | 节奏型。
3.能看指挥,跟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打击乐演奏。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幼儿坐成两个半圆形,中间空开分左右两边。
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歌曲《木瓜恰恰恰》节选,建议教师提前开展幼师贝壳音乐活动《木瓜恰恰恰(一)》帮助幼儿建立学会演唱歌曲的经验;认识乐器,有持乐器演奏的经验。
课件准备:《木瓜恰恰恰》歌曲节选;“木瓜恰恰恰”节奏图谱。
材料准备:响板、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再次熟恶旋律和节奏。
1.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节选,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自由做身体律动。
—孩子们,上一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唱欢快的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今天老师想请大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欢快的旋律和节奏,你们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2.再次播放歌曲,重点引导幼儿用扭胯、跺脚、拍手等动作表现乐曲中“恰恰恰”的节奏。
—刚才我看见有的小朋友在歌曲”恰恰恰”这里开心地用力扭了扭腰,你们还有其他动作可以表现吗?
3.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用身体动作完整地表现歌曲律动1-2遍。
—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二、观察图谱,用声势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1.播放歌曲音频,出示节奏图谱“木瓜恰恰恰-1”,引导幼儿读懂图谱含义,并用拍手进行节奏练习。
—今天我们要给《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伴奏,老师把这首歌曲藏在了这个图谱中,跟着音乐来看一看。
—图谱的哪个部分表现的是恰恰恰?(香蕉部分)
—这个部分用拍手可以怎么表示呢?
—其它地方我们用拍手的动作怎么拍?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拍呢?(唱到芒果时)
—请你们试试看着图谱听歌曲,用小手拍出节奏。听到老师的预令“开始”,再开始拍手演奏。
2.播放歌曲及图谱,鼓励幼儿尝试用更多声势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除了拍手,还可以拍打身体的哪些部位给歌曲伴奏?
—试试跟着音乐,拍打你们喜欢的身体部位给歌曲伴奏。
3.出示节奏图谱“木瓜恰恰恰-2”,引导幼儿看教师指挥,用声势动作练习分组合作演奏。
—图谱上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你都会吗?
—什么地方要拍手?什么地方要拍腿?
—现在我们要当小小演奏家,分两组为这首歌曲伴奏。大家一定要看老师指挥,左边的小朋友拍手,右边的小朋友拍腿,老师指挥哪一组,哪一组的小朋友就跟着音乐演奏。
三、讨论配器方案,听音乐看教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1.出示乐器,请幼儿聆听乐器发出音效,再根据图谱设计配器方案。
—老师带来了铃鼓和响板两种乐器。你们觉得在图谱中画芒果的地方用哪种乐器合适?图谱中表示“恰恰恰”的香蕉这里又用什么乐器合适?
—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后分两组,听音乐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 2-3 遍。
—我们分成两组,拿铃鼓的小朋友坐在左边,拿响板的小朋友坐右边,拿好乐器后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演奏,要看明白自己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演奏哦。
3.引导幼儿交换乐器并脱离图谱再次进行演奏,并尝试幼儿用眼神、表情等进行互动,感受在乐曲中互动演奏的乐趣。
—我们现在交换乐器演奏,大家演奏得越来越好了。要是在演奏的时候两组的小朋友看着对方微笑互动就更棒啦。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音乐、图谱及乐器,鼓励幼儿尝试调整配器方案,继续给歌曲伴奏。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