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5—2024.1.18 第二十周
1月15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益智游戏:《谁不见了》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2.能够清晰记忆物体的特征,并大胆表达。
3.尝试探索游戏,记住1-2件物体。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2.ppt图片 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ppt图片:隐藏其中一件物品,请幼儿观察,谁不见了?
2.拿出实物:请幼儿观察,并识记,进行游戏。
3.通过互动来进行游戏,识记物体特征并说出物体名称,讲述游戏规则。
(二)请幼儿参与进行游戏,并加深游戏难度。
(三)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二、体育游戏:(一)《小狐狸快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四散追逐跑能力,提高幼儿追逐躲闪的技巧和灵敏度。
2.提高幼儿参加户外集体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长尾巴若干条,小树5棵,猎人头饰若干,画有大、小圆圈的平整场地
2.精神准备:幼儿会说游戏儿歌“花狐狸馋嘴巴”。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跟着老师做动物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咱们是狐狸,因为饿的时候偷吃了鸡宝宝,猎人知道了很生气!他说要揪掉我们的尾巴呢!所以咱们要小心保护好自己,如果猎人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对!逃跑,藏起来。
2.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幼儿齐说:“花狐狸馋嘴巴,专门爱吃小鸡娃,猎人猎人抓住它,揪掉它的长尾巴。”当说到“揪掉它的长尾巴”时,配班老师扮猎人出现,狐狸妈妈和宝宝就赶快逃跑,跑时可以绕过小树躲闪,但不能跑出“森林”即“大圆圈”,游戏持续30-40秒后狐狸妈妈喊“小狐狸钻洞啦”(猎人就将捉到的小狐狸扮成小猎人。)小狐狸们跑向妈妈所在的小圆圈里蹲好,这时狐狸妈妈讲解刚才逃跑时小狐狸们出现的问题并和小狐狸们商讨逃跑时的注意事项,狐狸妈妈提醒:猎人变多了我们要更加小心!
3.尝试游戏,按以上方法尝试玩一遍游戏,注意安全。
4.再次游戏,被捉到的小狐狸装扮成小猎人重新开始游戏。
5.看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第三次游戏
三、结束部分
体育游戏:(二)《切西瓜》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反响本领,学会躲闪。
2.通过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弘扬我国民族文化。
3.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宽敞平坦的活动区,鸡妈妈、老鹰的头饰;鸡宝宝胸饰若干;录有民间童谣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幼儿跟着鸡妈妈挥动翅膀,活动身体。
(二)基本活动
1.幼儿扮演小鸡,一位老师扮演鸡妈妈,另一位老师扮演老鹰。
(1)师:小鸡宝宝们,鸡妈妈我呀想带你们出去玩玩,你们想去吗?鸡宝宝按顺序排好队,跟着妈妈出发吧。 (幼儿在童谣音乐声中,走进活动场地同时做准备活动并队列训练)
(2)师:哎呀,谁来了?(老鹰来了)快到妈妈身后躲起来。 (师幼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2.归纳总结
(1)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推不挤,注意安全。
(三)放松活动
孩子们真棒,你们出汗了吗?我们一起休息休息吧!
三、花样篮球
上午班——
1月16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语言活动:《小动物怎么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两人合作玩接龙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听清小动物的名称,并清楚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念儿歌《小动物的叫声》,了解常见动物的名称和叫声。
课件准备:《我爱我的小动物》歌曲音频,《小动物的叫声》歌曲音频,小鸽子、小鸭、小鸡、小花猫、小黄狗图片。
纸面教具:打印小鸽子、小鸭、小鸡、小花猫、小黄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组织幼儿进行律动表演和问答游戏。
1.播放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边演唱歌曲边表演动作,演绎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
2.组织幼儿玩问答游戏。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叫声,老师说出一种小动物,你们模仿它的叫声好吗?(当幼儿渐渐熟悉游戏,问答速度可加快,逐渐提高游戏的难度。)
(二)播放儿歌,让幼儿复习儿歌《小动物的叫声》,并组织简单的接龙游戏。
1.让幼儿复习儿歌《小动物的叫声》。
2.介绍接龙游戏。
——老师说出动物名称,大家一起模仿动物的叫声。
3.强调游戏规则
——大家要认真清楚动物的名称,快速地模仿出它们的叫声。
4.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5.组织幼儿两人合作完成游戏:一人说动物名,一人模仿叫声,听到动物名后快速接龙;之后两人一起通读最后一句儿歌。
(三)出示纸面教具,组织幼儿两两使用卡片自主游戏。
1.请两名幼儿出来演示游戏。
——一人手拿卡片,并说出卡片中的动物,另一人快速模仿出对应动物的叫声。然后更换卡片,游戏继续。
2.强调游戏规则。
——所有卡片用完后,两人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3.幼儿分成两人一组玩游戏,提醒幼儿所有卡片用完后,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科学区、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图书角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月17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科学游戏:《没有颜色的饮料》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
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
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二)了解水。
水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2.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4.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三)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1.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4.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四)延伸活动:
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二、体育游戏:(一)《丢手绢》
活动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2.在相互追逐跑、双脚跳、单跳中发展平衡能力和耐力。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活动准备:
1.《丢手绢》歌曲。
2.手绢3条。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基本玩法---------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玩法: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手持手帕,随着播放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悄悄丢在某一幼儿身后。待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跑追逐丢手帕者。当丢手帕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幼儿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
(二)第二次游戏创新玩法---------体验相互追逐双脚跳的快乐
玩法: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手持手帕,随着播放的歌声,在圈外和小圈圈双脚跳,待播放唱到“快点快点捉住他”时,所有的幼儿起身去双脚跳进跳出小圈圈追逐持手帕者。当持手帕者被追者捉住时,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持手绢者,游戏继续进行。
(三)师幼共同游戏。
四、放松活动、活动结束。
体育游戏:(二)《钻山洞》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轮流的含义,学会一个跟一个走。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场地布置、拱门、了解火车钻山洞、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小准备活动:旧队列队形的练习,活动前准备
将幼儿按照红、黄、蓝、绿四种小火车排成四列纵队,练习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齐。
(二)组织幼儿玩游戏“开火车”
教师扮演火车头,带领幼儿开火车。后面幼儿手搭着前面幼儿肩往前走,待听到“火车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动。火车继续开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往前走。增加游戏难度:《开火车》。钻山洞时要一个跟一个走,不推不挤。
(三)结束、放松活动:放音乐《小火车》,跳快乐的火车舞。
三、花样篮球
上午班——
1月18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健康活动:《探望羊奶奶》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游戏活动,愿意大胆尝试,敢于挑战,体验游戏的快乐。
2.知道游戏的指定方向路线,尝试与同伴交流运动的方法和技巧。
3.能案指定方向绕物曲线走,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
活动准备
单元筒10个、单元桥4个、双单元砖6个、体操垫1套、龟背2个、橡塑球若干个;热身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二)探索体验
1.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游戏的方法。
(1)——羊宝宝们肚子都饿了,我们去找“青草”来吃吧!但这里有“丛林”(8个单元筒相互间隔80厘米呈直线型摆放)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探讨过“丛林”的方法。
(3)请两名幼儿展示走过“丛林”,找到“青草”(橡塑球),拿着“青草”从两侧返回,教师给予指导与评价。
2.动作指导:绕物曲线走。
(1)幼儿围城一个圆圈,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和讲解正确的绕物曲线走。
动作要领:控制身体移动的方向,眼睛看向前方,不碰撞,绕物时身体稍微前倾并侧身绕过。
幼儿在教师带领下绕物曲线走两次。
幼儿鱼贯式绕物曲线走一次,再次巩固绕物曲线走。
(三)集体游戏
游戏:探望羊奶奶。
布置游戏场地,创设游戏情境。
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用5个单元筒呈直线间隔摆放作“丛林”(相互之间的间距以70-80cm为宜),再用10块体操垫直线拼接作“沼泽地”,在“沼泽地”末端的地面放些橡塑球作“青草”,用2个单元桥、3个双单元砖搭建“小桥”,在终点处放置1个大龟作“羊奶奶家”。以同样的方式设置另一条路径。
——羊宝宝们,羊奶奶生病了,羊妈妈要和羊宝宝们一起去看望羊奶奶,给她送一些青草。
介绍游戏玩法,分组进行游戏。
将幼儿分为两组,两路纵队站在起点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绕障碍物穿过丛林,手膝着地爬过“沼泽地”,采摘一颗“青草”,走过“小桥”,将“青草”送到“羊奶奶”家后从场地外侧返回。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直至两组幼儿全部完成游戏。
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四)放松整理
教师带领幼儿围成一圈坐在草地上,拍拍肩、拍拍手臂、捏捏小腿、捶捶大腿放松身体。稍事休息后,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收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 美工区(美工室)、音乐区、益智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