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四班 闵思佳
2023.12.4—2023.12.8第十四周
上午班
12月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社会活动:《预防冬季传染病》
活动目标:
1.知道冬季容易得传染病,了解一些传染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2.学会预防冬季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树立预防冬季传染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冬季传染病
播放音频及图片“生病的小朋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今天贝壳幼儿园许多小朋友都没有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2.原来这些小朋友都生病了。冬天天气寒冷,适合病毒的生存和传播。如果大家不多加注意保暖,一旦身体抵抗力降低,各种可怕的病毒就会悄悄地进入我们的身体,导致大家生病。
(二)了解一些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办法
师:这些小朋友到底都生了什么病?跟着美美老师和他们视频电话了解一下吧。
1.出示组图“冬季传染病-支原体肺炎”,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支原体肺炎。
(1)这位小朋友怎么了?(发烧了、不想吃饭)
(2)原来她得了支原体肺炎,你们有听说过这个病吗?身边有人得过吗?
(3)除了发烧、不太想吃饭,感染支原体肺炎还有哪些症状呢?(剧烈的咳嗽、有痰……)我们来看看图片吧。
小结:支原体肺炎和普通感冒症状有点相似,但得了支原体肺炎容易高烧不退、不太想吃东西、会剧烈干咳并有很多痰、精神状态比较差,甚至会呼吸困难,恢复健康的时间比较长。而且支原体病毒会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所以要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同时一旦得病要及时找医生治疗哦,否则会导致肺部感染的。
2.出示组图“冬季传染病-麻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麻疹。
(1)图片上这个小朋友的脸上和身子长了什么?(红红的点点)
(2)除了这些红红的点点,还出现了什么症状呢?(眼皮很肿、嘴巴里有白点、耳朵后有红点、发烧……)
小结:原来这个小朋友是得了麻疹,这个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浑身长有密密麻麻的红疹,耳朵后面出现玫瑰色的疹子。并且眼皮会肿肿的,口腔内出现小白点,伴随着发烧、流鼻涕。麻疹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得病后要及时隔离、多多卧床休息。每天可以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用的方法哦。
3.出示组图“冬季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引导幼儿了解流感、腮腺炎、水痘、诺如病毒。
(1)除了刚刚提到的,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冬天感染了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诺如病毒,你们还记得它们有哪些症状吗?
(2)得了流感会让我们发烧、全身没力气、怕冷、头疼、咳嗽等。预防流感要勤洗手,外出记得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哦。
(3)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脸颊一侧或两侧肿大变形,在张嘴或咀嚼时会感到疼痛,甚至还伴随头疼、发热、怕冷等症状。记得按时接种疫苗,才不容易得这种病哦。
(4)感染水痘之后,脸上、身上会冒出一颗颗红色斑疹,慢慢发展成水疱。这时候身上会很痒,但千万不要用手抓,否则会留下疤痕哦!长水痘的小朋友一定要做好隔离与消毒,等完全好了才能去幼儿园。
(5)诺如病毒性肠炎会让人呕吐、拉肚子、头疼、发烧。平时我们要注意不吃生的和不干净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如果不小心感染诺如病毒,一定要隔离治疗。
(三)鼓励幼儿分享预防冬季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出示组图“预防方法”,鼓励幼儿分享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1.了解了这么多传染病之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不被传染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2.小朋友都知道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呢,真不错。接下来,老师也来和大家说说。
(四)结束活动
师:冬天气温较低,应该多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注意食物荤素合理搭配,多吃热菜,少吃生冷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是提高体抗力的方法之一,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哦;天冷也要坚持体育锻炼,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想打喷嚏或咳嗽时,记得用纸巾或手臂阻挡;外出注意戴口罩,避免去人多和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记得按时接种疫苗,它能保护我们不生病。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三、下午活动
音乐游戏:《喵呜喵呜》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并学习用声势为音乐伴奏;
2.能够进行律动游戏,在律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乐趣;
3.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猫咪头饰。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跟随音乐做各种动物走路的动作。
(二)欣赏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呀?他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呢!
1. 你们听到小猫在哪里呀?
2. 它在做什么呢?
3. 小猫是怎样叫的呢?
(三)律动游戏
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玩游戏喽!把你们变成可爱的猫咪,跟猫咪一起比赛唱歌谣,看看哪只小猫的歌声最好听,戴上我们可爱的猫咪头饰吧!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歌曲呀?小猫和你们一起玩可开心啦,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我们万的游戏哦!
二、体育游戏:(一)《抓小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1.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2.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三)活动结束
1.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体育游戏:(二)《螃蟹夹球》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侧爬,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通过尝试与探索掌握侧爬的动作,体验在情境游戏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利用儿歌带幼儿做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
师:小螃蟹,脾气大(双手握拳上下挥舞动作及上下跳跃的动作)
不直走,横着爬(原地踏步,再向一侧移动)
动不动的吐泡泡(双手握成一对前爪,放在头的两侧同时做蹲起的动作)
伸出两只大爪爪(双手分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钳子状,做体侧运动)
快快把人夹(四散跑开,教师做螃蟹妈妈追逐幼儿)
(二)引导幼儿探索手脚着地侧爬的动作
(三)进行“小螃蟹赛跑”的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以“螃蟹妈妈累了,请你们给妈妈找点水草吃”的游戏情境,要求幼儿朝指定的方向爬,并将找到的水草挂在脖子上,爬回来送给妈妈。
三、篮球游戏
上午班——
12月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科学活动:《橘子的浮沉》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2.能用简单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来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橘子。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看,这里有一只小蚂蚁,他想要过河,可是河水太深了,小蚂蚁过不去,我们需要帮小蚂蚁过河去,老师这里有一个橘子可以当做小船帮助小蚂蚁过河。
(二)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这里有两个橘子,一个是剥了皮的橘子,一个是没剥皮的橘子,你们觉得哪个能浮在水面上当做小蚂蚁的船呢?
2.分发橘子,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得出结论
1.哪一个橘子能浮在水面上?
2.哪一个橘子沉下去了?
教师小结:没剥皮的橘子橘皮松软,密度比水小,加上其内部中心有空气,因此整体密度比水小,所以会浮在水面上;剥了皮的橘子,桔瓣内大部分是糖水,小部分固体物,整体密度比水稍大,所以会沉到水里。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探索还有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并与家长在家里一起合作研究研究。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2月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美工游戏:《暖和的手套》
活动目标:
1. 通过剪贴,用对称的方法装饰手套;
2. 乐于对生活用品进行装饰,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
活动准备:
各色彩纸、固体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互相欣赏自备的手套
1.冬天到了,人们用什么来保护双手呢?
2.你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3.如果我们也来做一双手套,怎样让它们是对称的呢?
(二)制作手套
1.把自己的手放在绘画纸上(双层),沿着手的轮廓画出手型并剪下,就出现两个一样大的手套。
2.选取彩纸对折,设计好图案并剪下,展开,就出现了两个同样的图案,分别贴在两只手套的“背”上,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不同的图案做进一步装饰。
3.手套的螺纹口可以用横条或竖竖条来装饰,手指部分也可以用图案和色块来装饰。
4.尝试画手套,能注意手套的图案对称。
教师:看看小朋友装饰的手套多漂亮啊,你们也来设计装饰一双漂亮的手套。
(三)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引导幼儿选出图案装饰对称、色彩搭配和谐,粘贴平整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
结合区角活动,把幼儿设计装饰的手套放在“商店”里出售。
二、体育游戏:(一)《吹杯子》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大胆的尝试精神;
3.体验和纸杯做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5个小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顶1个纸杯在老师的带着下坐下,手指热身
(教师布值好五排六个纸杯,教师带着幼儿绕场地走、蹲、做鬼脸等。)请你找个纸杯坐下来,把头上纸杯叠到地上的杯上,然后盘腿坐好。宝宝们,看!这是什么?(纸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1.纸杯传球
2.单手、双手玩纸杯
(二)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体育游戏:(二)《走平衡》
活动目标:
1.训练能听到信号迅速地在凳上站立;
2.通过不同器材的平衡练习,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平衡能力,激发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张小圆凳,塑料平衡块、平衡木、凳子、高跷、泡沫球,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
教师带领幼儿以一路纵队入场,进行走跑交替热身活动。
(二)模仿机器
模仿机器人做头颈、上肢、下肢、脚部站立在凳子上。
(三)游戏:凳子运动。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凳子,选择一个地方听信号绕自己的凳子走,当听到教师哨响时迅速双脚站立在凳子上。
2.请幼儿听信号绕自己凳子跑圈,当听到教师哨响时迅速单脚(反复练习中注意左、右脚替换)站立在凳子上。
3.幼儿分成两组将凳子排列成纵向,绕着凳子跑。当听到教师不同的哨音信号时,幼儿迅速或坐在、或蹲在、或双脚站在、或单脚站立在小凳子在。运动的节奏由慢到快,难度由弱到强:坐→蹲→双脚站→单脚站立在凳子上。
4.平衡循环练习:运球。
(1)分组听信号一个接一个地持球走过场地上各种障碍物。
(2)分组进行运西瓜比赛,听信号,各组小朋友出一个人吃西瓜(球)快速走过指定的各种障碍,回到出发点后本组另一个小朋友在出发,直到本组最后一个小朋友持球回到终点。最先完成"运西瓜"的小组为胜。
三、篮球游戏
上午班——
12月8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音乐活动:《大雨小雨》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的强弱节拍,知道怎么表现 两种不同的力度;
2.学习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的不同力度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播放打雷声,引导幼儿讨论下雨的样子
1.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打雷了以后会怎么样?
3.你见过下大雨的样子吗,你见过下小雨的样子吗?
(二)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大雨和小雨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音乐就叫《大雨和小雨》,请你认真听里面都唱了什么?
2.教师演唱歌曲,注意表现歌曲的强弱拍,引导幼儿感水印受强弱节拍的不同。
教师:请小朋友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听听老师的 者有什么变化?你说的大在音乐中叫强,你说的小在音乐中叫弱
3.出示强弱拍图示,引导幼儿用动肢体作来表现强弱。
教师:我们可以用力拍手来表示强拍,轻轻拍手 未弱拍:还可以用拍腿拍肩来表示强弱拍。
(三)出示图谱,幼儿学唱歌曲
1.看图谱,学念第一段歌词。
2.看图谱学念第二段歌词。
教师:我们哈哈大笑的时候嘴巴都是张开的,我们嘻嘻的笑的时候就会露出牙齿,所以这个表情就是笑哈哈,这个表情就是笑嘻嘻,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念歌词!
3.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用肢体动作表现强弱节拍。
教师:黑色部分我们唱出来,红色部分用动作表现。
(四)出余乐器,共同演奏
1.使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强弱拍。
教师:不要让乐器随意发出声音,看老师手势,听指挥!
2.邀请小朋友们上台,完整表演
教师:现在有请芽芽四班班小朋友给我们带来音乐表演《大雨和小雨》。谢谢大家!我们的演出结束了,再见!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益智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