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张婷
2023.10.16—2023.10.20第三周
下午班——
10月16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升旗仪式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升旗仪式。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体育游戏:(一)《大风吹》
活动目标:
1.通过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灵敏度
2.锻炼幼儿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幼儿今日穿着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相应问题
2.准备好少于今日人数一人的椅子
活动过程:
(一)规则介绍
1.所有的小朋友坐在位子上,围成一个圈
2.站在中心的一个小朋友说:“大风吹”其他小朋友回答:“吹什么?
3.中心的小朋友就提出条件(例如:吹走红色衣服的小朋友)
4.符合条件的小朋友就要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抢别人的位子
5.多出来的小朋友进行下一轮的提问
(二)游戏问题设计
1.观察小朋友的特征,例如衣着、发饰等
2.发挥出更多的想象、思考,不仅在衣着,也可以在名字等方面提出条件。
体育游戏:(二)《水果蹲》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各类水果名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时令水果,与幼儿交谈有关水果的知识经验。
2.准备实物水果和水果胸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律动《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二)品尝水果:
1.出示水果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品尝水果。
2.个别提问,边出示卡片 :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味
(三)教师示范念读,幼儿学念儿歌“水果蹲〞
(四)教师介绍游戏 “水果蹲〞玩法:规则:
1.幼儿戴上胸卡扮演各种水果宝宝。
2.幼儿听老师口令念儿歌,并根据内容做下蹲动作。
(五)放松操、结束游戏
下午班——
10月17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体育游戏:(一)《123木头人》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2.能在歌曲最后一句句尾处表现木头人的不同动作造型。
3.体验“木头人”的`风趣与幽默,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木鱼乐器一只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韵律活动“红绿灯”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音乐王国去玩,路上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红灯停绿灯行。”
(二)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熟悉旋律,初步理解歌词。
教师:“音乐王国到了,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吧。你们看木头人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你们来听一听。”
2.幼儿学唱
3.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幼儿熟练掌握歌词和旋律
“刚才我们已经会唱木头人的歌了,这次木头人要和你们玩个游戏,注意听这次唱得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学习随音乐快慢变化演唱歌曲。
4.学习音乐游戏
在教师语言引导下,集体创编木头人不同的动作造型。
(三)观看课件,讲解游戏规则
1.“木头人先干什么?敲木鱼的时候木头人动没动?”
2.幼儿随教师清唱,用手指在自己腿上点拍木头人走的节奏。
3.幼儿跟着琴声,再次练习。
4.幼儿四散随乐玩游戏,并在教师鼓励下,寻找空间进行活动。
5.幼儿边看课件边根据音乐快慢变化,完整游戏。
体育游戏:(二)《好玩的垫子》
活动目标:
1.探究垫子的多种玩法。
2.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力量,体验玩嬉戏的乐趣。
3.增加幼儿与同伴合作的嬉戏的意识,体验嬉戏的欢乐。
活动准备
垫子若干、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做热耳运动,引出活动。
1.活动一会,幼儿坐在垫子上休息。
(二)谈话激趣。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啊?(教师拿出布垫)。那你们说说小布垫有什么用啊?
师:是的,它是让我们在累的时候靠一靠,可舒适了。
(三)鼓舞幼儿探究垫子的多种玩法。
1.玩嬉戏,藏猫猫。
2.“藏呀藏呀蒧猫猫,藏起小脸找不着。”用布垫把自己的脸遮住;一、二、三,哟……我的脸出来喽(拿开布垫)。哈哈!(重复几次,可以说不同的身体部位)
师:我们小朋友学得真快,我们现在再换一种嬉戏玩。
3.嬉戏:小司机(每人手中那热子)
4.教师与幼儿边说儿歌边开车。“我是汽车小司机,开上汽车喃嘀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小朋友们要记住,交通安全数第一。引导幼儿开汽车。
(四)放松休息
听音乐,请幼儿坐在垫子上,敲敲腿.敲敲手臂,做放松动作。
上午班——
10月18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科学活动:《鸡蛋浮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
塑料瓶、鸡蛋、筷子、记录纸、盐、白糖。
活动过程:
(一)质疑,引起兴趣
鸡妈妈买菜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进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友帮鸡妈妈想办法。 (孩子自由发言),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办法,可是鸡蛋容易破碎,我们能不能让鸡蛋自己浮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二)导入课题
1.出示材料:进行介绍。
2.猜测记录:(边出示记录纸)你们猜一下,糖水能使鸡蛋浮起 来还是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幼儿猜测)请小朋友先把自己刚才的猜测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实验,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搅拌时要轻,搅拌要有耐心,搅拌完把筷子放入盘里。
2.提醒幼儿实验时要专注,不断观察其中的变化。
3.实验完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四)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老师把幼儿的实验结果统计在黑板上。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过程。师鼓励幼儿再次实验。
(五)幼儿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抛出问题:现在我们实验都成功了,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告诉鸡妈妈这个个好办法,“把盐放进坑里搅拌,鸡蛋就会浮起来了”。可是鸡妈妈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呢?请你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上或者网上查阅这个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2.整理结束:现在我们桌上都是东西,小朋友会把它整理干净吗?怎么来整理呢?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实验的结果,再用其它材料(例如:糖、醋、味精等)做实验并观察结果。
四、区角游戏
(一)生活区、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音乐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19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社会活动:《预防手足口》
活动目标
1.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提高防范意识。
2. 初步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传播途径。
3. 掌握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及感染后的处理方式。
活动准备
“晨间检查”图片、“手足口病”组图、“狡猾的病毒”组图、“手足口病的防治”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晨间检查”,师幼交谈,引出手足口病。
新的一天开始了,小朋友来到幼儿园,要先做什么呢?(排队进行晨间检查)晨检时,医生老师会摸摸我们的额头,看看小手和嘴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检查有没有剪指甲、有没有生病、有没有带玩具和危险品……)
小结:每天早晨入园,医生老师会为小朋友们检查身体,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二)出示组图“手足口病”,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
豆豆在晨检时发现身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我们快去看看吧。
1.出示组图“手足口病1”,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豆豆的身上长了什么?长在了哪些地方?你知道豆豆是怎么了吗?
小结:原来豆豆得了手足口,手足口可能会让我们的手、脚、嘴巴、背、屁股等各个位置长小红泡泡,这些小泡泡和米粒差不多大,感觉不痛、不痒,也不会结疤。如果身上出现这样的小红泡泡,就有可能是得了手足口。
2.出示组图“手足口病2”,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其他症状。
你们之前有得过手足口吗?得了手足口,我们的身体还有哪里会难受呢?
小结:手足口病会先让我们的身体感到不舒服,可能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喉咙痛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不想吃饭、感觉没精神,之后身上的一些地方,比如手、脚、嘴巴,就会长出小红泡泡。
(三)出示组图“狡猾的病毒”,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手足口病的的传播途径。
豆豆为什么会得手足口呢?一起去看看他周末都做了什么吧。
1.出示组图“狡猾的病毒1”,引导幼儿知道手足口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
豆豆和得了手足口的牛牛一起玩,牛牛身上的病毒是怎么传给豆豆的?
小结: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当得了手足口病的人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病毒会随着口水或飞沫散发到空气中,如果我们呼吸了这些空气,就有可能被传染。
2.出示组图“狡猾的病毒2”,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直接传播方式。
这回病毒又会怎么传播呢?
小结:接触手足口病人的时候,我们的身上可能也会粘上病毒,如果用带病毒的手摸鼻子或者嘴巴等地方,病毒就有可能跑进我们的身体里,让我们生病、难受。
3.出示组图“狡猾的病毒3”,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间接传播方式。
狡猾的病毒还会藏在哪里呢?
病毒还可能藏在手足口病人接触过的东西上,如果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碰了带有病毒的物品后不洗手,也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四)出示组图“手足口病的防治”,鼓励幼儿分享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了解感染后的处理方式。
每年的夏天和秋天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病毒会趁小朋友抵抗力变弱的时候,攻击我们的身体,要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呢?
1.出示组图“手足口病的防治-1”,引导幼儿了解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提高防范意识。
疫苗能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记得按时接种手足口疫苗,给身体穿上一层坚固的盔甲吧。
勤洗手也是预防手足口很重要的一步,还记得七步洗手法吗?一起来试一试吧!
当你想咳嗽或打喷嚏时,记得用纸巾或手臂遮挡,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
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也十分重要。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少去人多、密闭的地方,在室内时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呼吸新鲜空气。
2.出示组图“手足口病的防治-2”,引导幼儿了解感染手足口后的处理方式,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手足口。
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不害怕,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尽快去看医生。如果真的得了手足口病,应该居家休息,提醒爸爸妈妈做好隔离与消毒;同时吃一些有营养、比较软的食物,提高抵抗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抗病毒。
小结:手足口病虽然容易传播,但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就能很好地预防它。如果我们不小心感染了手足口病,也不要害怕,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隔离,很快就能恢复健康。
四、区角游戏
(一)生活区、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音乐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0月20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艺术活动:(美术)《用盐作画》
活动目标:
1. 了解盐水对水彩颜料的影响
2. 掌握盐水作画的基本技巧
3. 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活动准备:
准备水彩颜料、画笔、盐和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盐水作画的作品,引发学生对盐水作画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讲解盐水对水彩颜料的影响和盐水作画的基本技
(三)演示操作:老师进行盐水作画的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创作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盐水作画作品,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分享
(五)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尝试在不同的背景下使用盐水作画,比如在不同颜色的水彩纸上进行尝试
2. 组织学生进行盐水作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四、区角游戏
(一)生活区、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音乐区
(二)材料调整:生活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爱护玩具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合作游戏。
2.对不同操作类的玩具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