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三班 黄佳怡
2024.10.21—2024.10.25 第八周
上午班——
10月2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吃零食有节制》
活动目标
1.了解乱吃零食的危害,包括影响正餐食欲、损害身体健康等;
2.培养幼儿有节制地吃零食的习惯,懂得选择健康零食;
3.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零食实物或模型,如糖果、巧克力、水果、坚果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与幼儿进行日常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零食?吃零食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不舒服?”
二、新课讲授1.了解零食的种类:
(1)教师出示零食实物或模型,让幼儿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引导幼儿分类,区分健康零食(如水果、坚果)和不健康零食(如糖果、巧克力)。
2.认识乱吃零食的危害: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乱吃零食对身体的危害,如影响正餐食欲、导致肥胖、蛀牙等;
(2)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乱吃零食的危害。
3.学习选择健康零食:
(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健康零食的特点,如富含营养、低糖低脂等;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健康零食,如水果、蔬菜、坚果等。
三、实践操作1.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分组制作健康零食海报,展示他们喜欢的健康零食及理由;
2.海报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和分享,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
四、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乱吃零食的危害和选择健康零食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节制地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延伸活动:
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监督幼儿在家中的零食摄入情况。
2.设立“健康零食角”,让幼儿在课间或放学后自主选择健康零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0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跑跑镇
游戏材料:大型滑滑梯器械
观察重点:幼儿是否能遵守游戏规则和秩序,是否能采用安全的姿势和速度进行滑梯游戏。
支持策略:
(1)教师在游戏前强调游戏规则和秩序,提醒幼儿滑梯时注意安全;
(2)引导幼儿观察大型滑梯器械的构造,鼓励幼儿自主搭建,创新滑梯玩法;
(3)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克服困难,锻炼其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学区
材料:吸铁石、吸管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科学现象。
2.对科学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0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砸吧爷爷的柿子树》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柿子叶、柿子树枝、柿子蒂的奇妙用处;
2.能大胆猜测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品尝过柿子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绘本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一颗什么树?你见过吗?柿子长什么样子?什么味道?你尝过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柿子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
二、看一看、说一说,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前半部分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咂吧爷爷将柿子蒂给了哎呀奶奶,奶奶为什么那么高兴,她将柿子蒂做成了什么?
(2)咂吧爷爷将柿子叶子给了哎呀奶奶,她和小朋友们用柿子叶子做成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你觉得柿子叶子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3)咂吧爷爷将柿子树枝给了哎呀奶奶,这次奶奶又是怎么利用柿子树枝的呢?
(4)看到这里,你觉得咂吧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哎呀奶奶呢?如果你有一棵长满柿子的大树,柿子成熟了,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对啊,如果咂吧爷爷和你们一样,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柿子,相信他也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2.观看图片,了解故事后半部分
师: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吗?咂吧爷爷最后有没有分享自己的柿子呢?秘密就藏在后面桌上的图片里,接下来我们和好朋友到桌子旁边去看一看,说一说。
提问:
(1)这张图片里发生了什么?谁愿意来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咂吧爷爷哭,为什么呢?他拿着锯子在做什么?他为什么把柿子树锯掉了?你们猜一猜。
(2)接下来呢?咂吧爷爷为什么又笑了?哎呀奶奶和小朋友的手里拿着什么?咂吧爷爷为什么愿意和她们分享自己的柿子呢?
(3)最后一张图片里咂吧爷爷、哎呀奶奶和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三、整体欣赏故事,深入了解故事内容
小结:你们可真厉害,能通过看图片猜想故事内容,还能够大胆地说出来,很多小朋友说的很连贯,我们都听懂了呢!
四、活动延伸
绘画区:幼儿将故事用好看的画笔画下来
表演区:幼儿去表演区找到对应的故事角色进行扮演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0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阳光房
游戏材料:露营装备、玩偶
观察重点:幼儿与同伴互动合作的状态,与同伴互动是否有具体的游戏情境。
支持策略:
(1)观察幼儿游戏,适时记录幼儿的游戏时刻,寻找教育契机;
(2)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适时介入游戏;
(3)适时指导幼儿丰富游戏情境,加强角色之间的联系,提高游戏水平。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毛线、吹风机玩具、梳子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0月25日 星期五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5.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6. 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红黄柿子》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通过律动活动,锻炼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培养幼儿对柿子的喜爱,增强健康饮食意识。
活动准备
红、黄柿子实物各一个、音乐播放器及律动音乐、 柿子图片或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红、黄柿子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看起来像什么?”
2.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柿子的特征,如“这是一个红色的柿子,它圆圆的,像一个小灯笼”。
二、律动活动
1.柿子律动:
(1)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并示范柿子律动的动作,如模仿柿子挂在树上摇晃的样子,或模仿摘柿子的动作;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模仿教师的动作,感受律动的节奏和乐趣。
在律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柿子特征的描述,如“红色的柿子,摇摇欲坠”,“摘下一个甜甜的柿子”等,加深幼儿对柿子特征的认识。
2. 颜色分类律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代表红柿子和黄柿子;
(2)播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律动动作,如红柿子组做“摇摆”动作,黄柿子组做“跳跃”动作。
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说出一种颜色的柿子,该颜色的柿子组需要迅速做出一个代表该颜色的动作,如红柿子组可以做出“变红”的动作(如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做出一个红色的圆形)。
三、总结与延伸
总结活动:
1.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柿子的特征和律动活动的乐趣;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保持健康饮食。
延伸活动: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柿子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柿子;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柿子美食,如柿子饼、柿子汁等,让幼儿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柿子的营养价值。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