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果果三班 申雨洁
2024.11.18—2024.11.22第十二周
上午班——
11月1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攀爬区
游戏材料:垫子、跑酷材料、安吉箱、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够识别简单的规律排序模式,并能按照给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操作;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验按规律排序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小熊的礼物店要开张啦,但是它遇到了一些麻烦,店里的礼物还没有摆放整齐,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好不好?
引导幼儿观察礼物店内示范卡片上的规律排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识规律排序
教师拿起一张ABAB规律排序的卡片(如红—黄—红—黄),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卡片上的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引导幼儿说出红色和黄色交替出现的规律,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介绍 AABB、ABCABC 等规律排序模式,让幼儿初步认识不同的规律排序方式。
教师:“我们发现了这些规律,现在小熊想请小朋友们帮忙用积木把这些规律摆出来,你们愿意吗?”
(三)操作探索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篮积木和一张规律排序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规律进行积木排序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出自己的排列规律,如“我是按照红—绿—红—绿的规律摆的积木”。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并完成排序。
(四)游戏巩固
游戏一:“串珠子比赛”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发放一根绳子和一些彩色珠子(珠子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一种规律排序模式(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小组幼儿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串珠子比赛,看哪一组串得又快又准确。游戏结束后,教师检查每组幼儿串珠子的情况,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游戏二:“规律接龙”
教师先说出一种规律排序的开头(如红—蓝),然后请幼儿依次接着说后面的排列元素,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律排序(如红—蓝—红—蓝—红—蓝),说错的幼儿表演一个小节目,游戏继续进行,通过这个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识和记忆,同时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11月1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攀爬区
游戏材料:垫子、跑酷材料、安吉箱、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关爱特别的人》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特别的人”,如残疾人、老年人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困难;
2.主动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到关爱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3.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学会如何与“特别的人”进行友好、恰当的交流与互动。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邀请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跳舞、做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一起做游戏很开心,但是有一些人没办法像我们这样轻松地玩耍,你们知道是谁吗?”引导幼儿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关爱特别的人。
(二)认识“特别的人”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别的人”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如盲人使用拐杖走路、坐轮椅的人出行不便等。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简单介绍这些特殊群体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特别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方便的地方?”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三)感受关爱
讲述一些关于关爱“特别的人”的小故事,如小朋友帮助盲人过马路、给社区里的老人送水果等,让幼儿感受关爱他人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故事讲完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角色扮演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分配轮椅、拐杖、眼罩等道具,模拟残疾人的生活场景,如坐轮椅购物、盲人走路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特别的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
(五)总结与延伸
强调关爱“特别的人”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幼儿将关爱他人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攀爬区
游戏材料:垫子、跑酷材料、安吉箱、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弓箭步拍球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包含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和协调能力等),提高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2.培养幼儿好的情绪、坚强的品质、积极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3.学习基本的篮球技能。
二、场馆活动
重点区域:木工坊
活动材料:
各类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体验手工的快乐。
2.对手工的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11月21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四、晨间自主活动
4.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5.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6.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五、自主游戏
3. 音乐律动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4)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4.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攀爬区
游戏材料:垫子、跑酷材料、安吉箱、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六、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篮球技能——弓箭步拍球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包含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平衡能和协调能力等),提高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
2.培养幼儿好的情绪、坚强的品质、积极的态度、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3.学习基本的篮球技能。
二、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建构区
活动材料:
扑克牌、积木
活动目标:
3.能够通过操作,体验建构的快乐。
4.对搭建的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22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攀爬区
游戏材料:垫子、跑酷材料、安吉箱、梯子、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支持策略:
(1)教师语言支持游戏。
(2)遇到问题及时指导。
(3)教师观察幼儿游戏中的操作。
三、游戏分享
5.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6.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粒粒皆辛苦》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农民劳作的场景;
2.幼儿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绘画过程中学会合理构图和色彩搭配;
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素描纸、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古诗导入
播放古诗《悯农》的朗诵音频,引导幼儿跟随音频一起朗诵,朗诵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引导幼儿回忆古诗的含义,引出本节课的绘画主题。
(二)情境感知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农民的穿着、动作、表情以及周围的环境和农作物,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帮助幼儿深入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为绘画创作积累素材和灵感。
(三)启发构思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围绕“粒粒皆辛苦”这一主题,交流自己想要画的内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构思出独特的画面情节。
(四)教师示范
教师根据幼儿的构思,选取一个典型的画面进行示范绘画,如一位农民伯伯在烈日下弯腰收割稻谷的场景,向幼儿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如人物比例的把握、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等,让幼儿直观地学习绘画方法。
(五)幼儿创作
幼儿根据自己的构思和教师的示范,开始独立创作绘画作品,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邀请部分幼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和寓意。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