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宛陵湖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宛陵湖园区

课题:第十八周(2025.6.9—2025.6.13)

2024——2025学年度第学期

果果二班 郎梦婷

2025.6.9—2025.6.13第十八周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胖和瘦》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身体胖瘦的形成原因,认识过度肥胖和过瘦对健康的影响;

2. 技能目标:能辨别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合理饮食搭配与制定运动计划;

3. 情感目标:树立健康生活意识,养成不挑食、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胖瘦对比明显的卡通人物图片、健康饮食和不良饮食习惯图片、常见食物模型(如汉堡、蔬菜、水果、巧克力等)、运动项目卡片(跳绳、跑步、游泳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的健康生活认知,了解部分食物名称和简单运动项目。

3. 环境准备:布置“健康小天地”主题墙,张贴相关图片;准备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

 

活动过程:

(一)趣味导入,引发兴趣

1. 教师出示胖瘦对比明显的卡通人物图片(如胖胖的加菲猫和瘦瘦的皮卡丘),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卡通朋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这样的胖瘦对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幼儿观察并自由表达想法。

2. 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内容为胖、瘦两个角色在进行爬楼梯、跑步等活动时的不同表现,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胖瘦与健康关系的探究兴趣。

(二)讨论分析,了解胖瘦成因

1.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有的人胖,有的人瘦?”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分享观点,教师巡回倾听并适时引导。

2. 集中分享后,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比如汉堡、炸鸡、巧克力,又很少运动,就容易变胖;而挑食、不爱吃饭,营养不均衡,或者身体不舒服,就可能会变瘦。”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幼儿理解,如爱吃糖果不刷牙还会长蛀牙,进一步延伸到健康知识。

(三)情境辨析,认识健康影响

1. 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当小医生,帮助这些有烦恼的小朋友。”展示不同情境图片,如胖胖的小朋友爬楼梯气喘吁吁、瘦瘦的小朋友经常生病等。

2. 引导幼儿分组讨论:“他们怎么了?这样的胖瘦对健康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过度肥胖会让我们行动不方便,还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太瘦会让我们没有力气,身体抵抗力变差,容易生病。”

(四)实践操作,学习健康方法

1. 饮食搭配小能手:提供食物模型,让幼儿分组进行“营养午餐”搭配,要求搭配出健康、均衡的饮食。完成后每组介绍搭配思路,教师引导幼儿从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角度进行评价,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少吃零食。

2. 运动计划制定:发放运动项目卡片,让幼儿为自己制定“每日运动计划”,如早上跳绳10分钟、傍晚和爸爸妈妈散步等,并鼓励幼儿分享计划,互相学习借鉴 。

(五)总结升华,强化健康意识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总结:“不管是胖还是瘦,只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就能让身体变得棒棒的!”

2. 布置家庭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一份家庭健康计划,明天来和小伙伴们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6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活动:《鹅太太洗澡》

活动目标:

1. 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准确说出鹅太太洗澡时丢三落四的情节;

2. 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感受丢三落四行为带来的可笑与不便,领悟做事专注有序的重要性;

3. 尝试用绘画、语言等方式,为鹅太太制定洗澡流程,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洗澡的生活经验,了解洗澡的基本步骤。

2. 物质准备:白鹅头饰(鹅太太)、鸭太太及小鸭子头饰若干、洗澡用品道具(澡盆、水壶、肥皂、毛巾、衣服等)、《鹅太太洗澡》故事PPT、绘画纸和彩笔、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欢快的洗澡音乐《我爱洗澡》,带领幼儿一起跟随音乐律动,模仿洗澡的动作,如冲水、抹肥皂、搓身体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幼儿兴趣。音乐结束后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一起做了什么呀?那你们在家洗澡的时候都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洗澡的经验。

2. 教师戴上白鹅头饰,以鹅太太的口吻向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呀,我是鹅太太。今天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件我洗澡时发生的有趣事情,你们想不想听呢?”由此引出故事。

(二)故事讲述

1. 教师借助PPT,生动地讲述《鹅太太洗澡》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突出鹅太太丢三落四的行为,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

2. 故事讲完第一遍后,进行简单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基本情节 。如:“故事里都有谁呀?是鹅太太先准备洗澡还是鸭太太先准备洗澡?”

3. 再次播放故事录音,同时教师同步展示PPT画面,引导幼儿更细致地观察画面细节,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分析

1.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鸭太太带着小鸭子洗完澡回来了,鹅太太还没洗成澡呢 ?”鼓励幼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鹅太太是因为做事丢三落四,做一半忘一半,才导致洗澡的过程如此波折。

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进一步明确鹅太太丢三落四的具体行为表现,如放好澡盆去看电视,烧上洗澡水又去看电视,拿了肥皂却去看书等 。

3. 继续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鹅太太这样丢三落四的时候呢?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引导幼儿联系自身生活经验,思考丢三落四行为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如忘记带课本影响上课、忘记关水龙头浪费水资源等 。

(四)情景表演

1. 邀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鹅太太、鸭太太和小鸭子,利用准备好的洗澡用品道具,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在表演前,教师简单指导幼儿熟悉角色台词和动作 。

2. 表演过程中,其他幼儿认真观看 。表演结束后,组织全体幼儿进行评价,说一说演员们哪里表演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通过表演和评价,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丢三落四带来的麻烦。

3. 引导表演的幼儿分享扮演角色的感受,如扮演鹅太太的幼儿说一说在表演丢三落四行为时的想法,以及如果自己是鹅太太会怎么做 。

(五)制定洗澡流程

1. 教师以鹅太太的口吻说:“小朋友们,我知道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好,你们能帮帮我,让我下次洗澡不再这么麻烦吗 ?”激发幼儿帮助鹅太太的积极性。

2. 发放绘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为鹅太太画出正确的洗澡流程图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和符号表示洗澡前的准备工作及洗澡步骤,如先放好澡盆、再烧水、拿肥皂、拿毛巾、脱衣服、倒水、洗澡等 。

3. 幼儿完成绘画后,邀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洗澡流程图,并向大家介绍每一步的含义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补充,共同完善洗澡流程 。最后,教师将幼儿画的流程图收集起来,整理成一本“洗澡秘籍”,送给鹅太太。

(六)总结延伸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再次强调做事专注有序的重要性 。提问幼儿:“通过今天鹅太太洗澡的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

2. 布置家庭小任务: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并制定一份家庭做事计划,如整理房间、准备晚餐等的流程计划,帮助家人养成做事专注有序的好习惯,并请家长拍照记录,回园后与同伴分享 。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6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快乐的勇士》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跳跃能力以及手臂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其在面对挑战时能积极尝试,不轻易放弃;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与同伴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在户外操场设置游戏区域,划分出起跑区、障碍区、投掷区和终点区。障碍区设置不同高度的跨栏、小型攀爬架、平衡木;投掷区放置若干小篮球和塑料篮筐。

2.器材准备:为每位幼儿准备一顶“勇士帽”、一个小篮球;准备足够数量的彩色丝带用于标记队伍;准备小贴纸、小奖品若干,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3.多媒体准备:播放与冒险主题相关的音乐,如《勇往直前》《英雄的黎明》,在游戏开始和进行中营造氛围。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

1.教师头戴“勇士帽”,以“勇敢的队长”身份登场,向幼儿讲述:“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神秘的冒险岛探险,那里有很多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但路上也会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你们有信心成为勇敢的小勇士,和我一起完成这次冒险吗?”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播放欢快的热身音乐,如《健康歌》。活动内容包括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手腕踝关节运动等,每个动作重复 4 - 8 拍,充分活动幼儿身体各部位关节,为即将开始的游戏做好准备。

(二)游戏讲解与示范

1.详细介绍游戏“快乐小勇士”的玩法: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名幼儿,每组幼儿站在起跑区,头戴“勇士帽”。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手持小篮球,快速跑向障碍区。在障碍区,幼儿需要依次跨越跨栏、攀爬攀爬架、走过平衡木,完成障碍挑战后,跑到投掷区,将小篮球投进塑料篮筐,然后跑回起点,与下一名队友击掌,下一名队友重复动作,最先完成游戏的小组获胜。

2.教师进行示范动作,边示范边强调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跨越跨栏时,双脚要依次跨过,不能跳得太高以免摔倒;攀爬攀爬架时,双手要抓紧横杆,脚踩稳踏板,眼睛看向前方;走平衡木时,双臂张开保持身体平衡,步伐要小而稳;投掷篮球时,身体微微后仰,手臂用力将球投出。同时提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推挤其他小朋友,遵守游戏规则。

(三)分组游戏

1.幼儿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在起跑区准备就绪。教师发出指令:“小勇士们,冒险开始啦!”每组第一名幼儿迅速出发,开始进行游戏。教师在旁边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如“加油,你跨栏的动作真标准!”“不要着急,慢慢走过平衡木,你可以的!”

2.在游戏过程中,若有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出现危险动作,教师应及时暂停游戏,进行纠正和教育,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游戏。当一组幼儿完成游戏后,教师记录下该组的完成时间,为后续的竞赛环节做准备。

3.一轮游戏结束后,让幼儿交换游戏角色,体验不同的游戏任务,如之前负责跨越跨栏的幼儿这次尝试攀爬攀爬架等,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锻炼。

(四)团队竞赛

1.经过前面的分组游戏练习,幼儿对游戏规则和动作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此时组织团队竞赛。向幼儿宣布竞赛规则:每组幼儿按照之前的顺序依次完成游戏,用时最短的小组获得胜利,成为本次冒险的“最佳勇士团队”。

2.为每组幼儿发放一条彩色丝带,系在手臂上作为队伍标识,增加团队归属感。再次播放充满激情的冒险音乐,营造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教师发出“竞赛开始”的口令后,每组幼儿全力以赴,为了团队荣誉而努力。

3.其他小组的幼儿组成“啦啦队”,为比赛的小伙伴加油助威,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当所有小组完成竞赛后,教师公布比赛结果,为获胜的小组颁发小奖品,如彩色贴纸、小玩具等,并对所有幼儿在竞赛中的努力和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放松结束

1.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如《月光边境》,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深呼吸、伸展手臂和腿部、轻轻拍打腿部和手臂肌肉等,帮助幼儿缓解身体疲劳,放松身心。

2.对本次体育游戏进行总结,回顾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瞬间和表现,再次强调团队合作、勇敢尝试的重要性。表扬所有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像今天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益智区

材料:益智拼图、跳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6月1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椅子大作战》

活动目标:

1.提升幼儿身体平衡能力、协调性以及敏捷度,增强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创造力、空间感知能力,激发探索精神;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合作意识与团队凝聚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椅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

1.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操。

2.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的小椅子是用来坐的,今天我们要和小椅子一起玩超级有趣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呀?”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参与兴趣,引入游戏主题。

(二)游戏讲解示范

1.椅子平衡游戏:将椅子间隔一定距离摆放成直线。老师示范从椅子的一端沿着椅面小心地走到另一端,过程中双手打开保持平衡,提醒幼儿注意不要踩空或摔倒。

2.椅子障碍赛:将椅子以不同的方式摆放,老师示范如何绕过这些椅子障碍快速跑到终点,强调在穿越障碍时要注意观察,灵活躲避,不能碰撞椅子。

(三)分组游戏

1.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 6人为宜。

2.椅子平衡游戏比赛:每组幼儿依次站在起点的椅子旁,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指令后,第一名幼儿踏上椅子,沿着椅面走向终点。到达终点后,下一名幼儿立即出发,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3.椅子障碍赛:同样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第一名幼儿站在起点,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迅速绕过椅子障碍跑向终点,与下一名幼儿击掌后,下一名幼儿出发。

(四)放松活动

播放轻松的放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全身放松活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愿意和小朋友分享。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下午班——

6月1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搬来搬去

游戏材料:瑜伽砖、野趣材料、万能工匠等

观察重点:重点关注幼儿间的合作搭建。

支持策略:

(1)教师侧面参与幼儿搭建。

(2)教师鼓励式教育。

(3)幼儿积极参与探讨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特色活动:美发屋

活动目标:

1.在扎辫子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不同发型的美,激发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提升审美素养,让幼儿通过选择发型,表达个人审美倾向;

2.当幼儿拥有漂亮发型,会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与可爱,在群体中更乐于展示自己,积极参与活动;

3.教师与幼儿互动扎辫子,营造温馨亲密氛围,增进师生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关爱与尊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阅读区

材料:《小阿力的大学校》绘本

《小阿力的大学校》绘本教案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绘本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清晰感受小阿力从对上学担忧到适应并喜爱的情绪变化过程;

2. 能够大胆、连贯地表达自己对上学的感受和想法,提高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

3. 认识到面临新环境时担忧是正常的,树立积极乐观的入学心态,增强对小学的向往。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小阿力的大学校》绘本PPT;打印绘本中的关键画面,制成图片卡片;记录纸、彩笔若干;小阿力、小鸟、老师、同学等角色头饰;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 。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小学的经历,对小学的环境和生活有初步了解;有一定的绘本阅读基础,知道阅读绘本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幼儿回忆参观小学的情景。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之前去参观了小学,谁能说一说小学和我们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呀?”鼓励幼儿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

2. 展示小阿力开心和担忧的表情对比图片,引出绘本故事。提问:“看,这是小阿力,他马上也要上学了。你们看他这两张照片,表情不一样,猜猜他可能在想什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导入绘本阅读。

(二)阅读绘本,理解故事

1. 教师借助PPT,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前半部分:从故事开始到小阿力决定放飞小鸟。讲述时,适时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如“小阿力看着窗外在想什么?他为什么皱着眉头?”“小鸟站不稳、不会飞,小阿力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帮助幼儿理解小阿力对上学的担忧以及他对小鸟的同情与照顾。

2. 重点展示小阿力照顾小鸟的4幅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阿力的动作、表情和周围环境,提问:“小阿力是用什么给小鸟做窝的?他拿着食物喂小鸟时,小鸟的反应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感受小阿力的善良和细心。

3. 讲述到小阿力决定放飞小鸟的情节时,暂停故事,组织幼儿讨论:“小阿力应不应该把小鸟放飞?放飞后小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阿力自己又该如何面对上学的担忧呢?”让幼儿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倾听,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

(三)讨论与分享

1. 继续讲述绘本后半部分,展示小阿力上学后的画面,提问:“小阿力在学校里遇到了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帮助小阿力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老师和同学的友好行为,感受新环境中的温暖与善意 。

2. 结合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们,你们马上也要上小学了,听完小阿力的故事,你们对上学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像小阿力一样的担心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担心交不到新朋友、担心作业太多等 。

3.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解决担忧的方法,提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担心呢?”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如主动和新同学打招呼、向老师请教问题等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进行梳理和总结 。

(四)情景表演

1. 为幼儿分发小阿力、老师、同学等角色头饰,邀请他们根据绘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情景表演。表演内容可以包括小阿力刚到学校时的紧张、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以及小阿力逐渐适应学校生活等情节

2.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为表演营造氛围。提醒幼儿注意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尽量表现出角色的特点 。

 

3. 表演结束后,邀请其他幼儿进行评价,说一说自己觉得哪位小朋友表演得最生动,从表演中明白了什么 。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涵,增强对小学的向往 。

(五)总结与延伸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故事,总结小阿力从担忧上学到爱上学校的过程,再次强调面对新环境时积极心态的重要性 。提问:“小阿力一开始很担心上学,后来为什么变得开心了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