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一班 高秀琴
2025.10.20—2025.10.24 第八周
上午班——
10月20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挤挤不分开》
活动目标:
1.知道“合作”是和同伴一起努力完成事情,了解“挤挤不分开”代表互相配合、不单独行动的合作状态;
2.能通过游戏尝试与1-2名同伴合作(如手拉手完成任务),并用简单语言分享合作感受,提升协作与表达能力;
3.感受合作的快乐,愿意主动和同伴合作,萌发“团结友爱的意识”,减少独自行动的依赖。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蚂蚁的烦恼”
1.教师出示“小蚂蚁运饼干”图片,边讲边提问:“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大饼干,它用力推,饼干却一动不动,怎么办呢?” 2.继续讲故事:“后来来了3只小蚂蚁,它们围着饼干‘挤挤不分开’,一起用力推,终于把饼干运回了家!” 提问:“小蚂蚁为什么能运回饼干?” 小结:“它们挤在一起合作,才完成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今天我们就来玩‘挤挤不分开’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挤挤真快乐”
1. 游戏1:抱球不分开
规则:幼儿2人一组,面对面手拉手“挤”住大皮球(不让球掉2.游戏2:拼图挤一起
规则:每组4名幼儿,每人拿1片拼图碎片,围坐成“挤挤”的小圆圈,一起商量如何拼成完整图片,拼好后举手示意。
(三)讨论分享:“合作的小秘密”
1.说感受:提问“刚才玩游戏时,和同伴‘挤挤不分开’合作,感觉怎么样?” 鼓励幼儿说“很开心”“一起玩比自己玩容易”。
2.找例子:出示“小熊搬萝卜”图片,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需要和同伴‘挤挤不分开’合作完成?” 引导幼儿结合经验回答(如“一起搭积木”“一起收拾玩具”“一起抬小桌子”)。
小结:“原来很多事情,一个人做很难,但和同伴‘挤挤不分开’一起合作,就能做得又快又好,合作真是太棒啦!”
(四)结束活动:“合作小约定”
发放“合作小贴纸”:“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和同伴合作,把贴纸贴在衣服上,以后看到贴纸,就记得要和小伙伴‘挤挤不分开’,一起做事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班——
10月21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益智积木——小小建筑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画笔、纸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2.发挥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
3.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下午班——
10月22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3.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四、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户外游戏——欢乐滚轮胎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提高幼儿手脚的协调合轮胎作能力;
3.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牙膏盒、奶瓶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4、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简单的建筑原理和规则。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10月23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认识AB式排序(如“红-蓝-红-蓝”“圆-方-圆-方”),理解“重复出现”的规律特点,知道排序要“按顺序不打乱”;
2.能观察AB式序列的规律,尝试用实物(积木、贴纸)完成AB式排序,并用“先XX,再XX,重复排”的语言描述,提升观察与动手能力;
3.激发对排序的兴趣,愿意在生活中寻找AB式规律(如条纹衣服、地砖),体验“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熊的项链乱了”
1. 出示小熊玩偶和一条“断了的AB式项链”(串有“红珠子-黄珠子-红珠子-?”),模仿小熊说话:“我的项链断了,最后一颗珠子不见了,谁能帮我找一找?”
2. 引导幼儿观察:“项链上的珠子是怎么排的?先红,再黄,然后又红,接下来该是什么颜色?” 幼儿说出“黄珠子”后,教师补充:“像这样‘红-黄-红-黄’重复排的方式,叫AB式排序,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本领!”
(二)探索学习:“发现AB式规律”
1. 看示范,找规律:出示AB式排序示范卡(积木款),提问:“积木是怎么排的?先放了什么,再放了什么,之后又放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先红积木,再蓝积木,然后又红积木、蓝积木,一直重复”;
2. 再出示贴纸示范卡,让幼儿尝试描述规律,教师小结:AB式排序就是“先A,再B,A和B重复出现”,不能乱排。
(三)动手操作:“我会AB式排序”
1. 任务1:积木排一排:每组发放红/蓝积木和排序底板,引导幼儿按“AB式”在方格内摆积木,教师巡回指导:“先放一块红的(A),再放一块蓝的(B),接下来还要放红的哦,要重复排!” 对排错的幼儿,提醒“看看前面是怎么排的,下一个该跟谁重复”。
2.任务2:贴纸贴一贴:幼儿用笑脸(A)、星星(B)贴纸,在底板空白处继续完成AB式排序(如教师先贴“笑脸-星星”,幼儿接着贴“笑脸-星星”),完成后和同伴互相检查:“他排的是不是AB式?有没有重复?”
(四)分享结束:“规律大展示”
请3-4名幼儿展示自己的排序作品,说说“你用什么材料排的?规律是什么?”
集体游戏:“AB式拍手”——师拍“1下(A)-2下(B)”,幼儿跟着重复拍,在节奏中巩固规律,活动结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上午班——
10月24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欢乐迷宫
游戏材料:瑜伽砖
观察重点:会用简单的搭建技能,如围合、垒高、架空等,并由一定的规则意识。
支持策略:
(1)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
(2)当幼儿单调的重复游戏时,老师以游戏者的角色进入,引导幼儿;
(3)及时为幼儿提供、更新材料。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能干的小手》(拓印)
活动目标:
1.知道拓印是“用手蘸颜料印在纸上”的创作方式,了解小手能拓印出不同的手掌、指纹图案,感知拓印艺术的趣味性;
2.能尝试用“手掌蘸色拓印”“指纹点画”两种方式创作,学会轻蘸颜料、均匀按压,锻炼手部控制能力与创意表达能力;
3.感受拓印小手的快乐,萌发对自己小手的喜爱,愿意向同伴展示拓印作品,体验“用小手创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颜料、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手变变变”
1.教师伸出双手,边做动作边说:“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穿衣、会画画,今天它还有个新本领——能‘印’出好看的图案!”
2.提问引发好奇:“看看这朵花是怎么画出来的?(引导发现“是手掌印的”)想不想用自己的小手也来‘印’一幅画?”
(二)示范讲解:“拓印小方法”
分步示范两种拓印方式:
1.手掌拓印:取一只手,在颜料盘里轻轻蘸色(确保掌心、手指都蘸到颜色,但不滴颜料),然后在画纸中央轻轻按压3秒,慢慢抬起手——“看,一只彩色的手掌就印好啦!我们还可以给它添画,比如加个花茎、叶子,变成手掌花。”
2.指纹拓印:用一根手指(如食指)蘸少量颜料,在画纸空白处轻轻点按,可连续点出多个指纹——“指纹像小点点,我们可以把它们连起来,画成毛毛虫的身体,再添上眼睛和脚。”
2.展示PPT步骤图,再次强调“轻蘸、轻按、慢抬”的关键,避免颜料堆积。
(三)幼儿创作:“我的拓印小手画”
幼儿穿好围裙,自主选择颜料颜色,在画纸上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提醒幼儿用完颜料后用湿抹布擦手,保持桌面整洁。
(四)分享结束:“小手作品展”
作品展示:请幼儿将拓印画平铺在展示区,围成“小手创意墙”,互相欣赏。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