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3—2024.6.7 第十七周
6月3日 星期一
下午班——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一、美工游戏:《小树穿新衣》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训练涂抹、粘贴等小肌肉动作。
3.锻炼手眼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难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等颜色的碎卡纸(树叶);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画纸(每张上画有一棵数,供小朋友贴树叶);
3.小篮子(装碎卡纸用)。
4.浆糊小碟子
5.范画3张(其中1张已贴好树叶)
6.毛巾5条(擦手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作吹气状)。
是风的声音,原来是风婆婆来了,风婆婆喜欢旅行,她还喜欢帮助别人呢。
有一天,风婆婆经过一个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哭的声音,是谁在哭呀?(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原来是小树在哭。
风婆婆停下来问小树:“小树,小树,你为什么哭呀?”
小树说:“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没有,我好羡慕他们。”风婆婆笑着说:“别着急,让我来帮助你。”风婆婆对着小树吹了口气(教师作吹气状),小树马上就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
旁边的小树可高兴啦,他们也要风婆婆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可是风婆婆太忙了,她想了想,哎,幼儿园里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的,请他们来帮忙吧。今天老师把小树请到了幼儿园里,一会儿就请小朋友帮小树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二、示范和讲解。
1.师:那我们用什么给小树做衣服呢?老师这里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树叶,有红色的(出示),有绿色的,还有黄色的。现在请小朋友告诉老师,这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随意拿起一片叶子,重复几次)。
2.师: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我们要一张一张地贴上去,小树就穿上花衣服了。(边示范边讲解)先拿起一片树叶,用一个小手指蘸一点糨糊,均匀地涂在叶子上,再轻轻地贴在树上,小手压一压。好看吗?小朋友看一看,这叶子是长在那里的?
师:对了,是长在树枝上,所以我们要把树叶贴到树枝上,掉下来就不好看了。我们再来贴一个。
3.请个别幼儿来贴。
引导幼儿手脏了要用毛巾擦手。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指导。
1.操作要求;叶子上涂糨糊的时要涂均匀。贴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要忘记用手压一压,手脏了用毛巾擦手。
2.幼儿操作。指导幼儿用各种颜色的树叶贴在指定的地方。
四、评价作品。
1.展示作品。
2.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1.小小展览:把小朋友的画展览出来,让小朋友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2.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
二、体育游戏
(一)《钻山洞》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轮流的含义,学会一个跟一个走。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准备:场地布置、拱门、了解火车钻山洞、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小准备活动:旧队列队形的练习,活动前准备
将幼儿按照红、黄、蓝、绿四种小火车排成四列纵队,练习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齐。
二、组织幼儿玩游戏“开火车”
教师扮演火车头,带领幼儿开火车。后面幼儿手搭着前面幼儿肩往前走,待听到“火车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动。火车继续开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往前走。增加游戏难度:《开火车》。钻山洞时要一个跟一个走,不推不挤。
三、结束、放松活动:放音乐《小火车》,跳快乐的火车舞。
(二)《开心跳跳糖》
活动目标:
⒈能根据信号学习单脚、双脚跳。
⒉用肢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感觉,体验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⒉ 品尝区吃过跳跳糖。
⒉在场地上画红、黄、蓝三个大嘴巴图案,小鼓。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导入,用动作体现跳跳糖。
(1)师:刚刚我们都吃了跳跳糖,跳跳糖在嘴巴里干什么呀?它是怎么跳的?请你用动作学学跳跳糖的样子。
(2)全体幼儿尝试用不动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跳跳糖。
(3)启发幼儿想出其他的跳法。
(4)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掌握正确的跳法。
二、基本活动
1.听信号跳。师:现在老师用手里的小鼓,敲鼓面时你们就双脚跳。(双脚并拢跳跳跳)敲鼓边时你们就单脚跳。
2.师:现在你们看,地上有什么?
三、放松活动。
四、篮球游戏
活动目标:
1.练习拍球技能,帮助幼儿快速熟悉篮球;
2.能够听口令进行拍球技能练习,基本跟上口令节奏;
3.喜欢参与花样篮球的练习,激发幼儿对花样篮球的兴趣。
6月4日 星期二
上午班——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语言活动:《放风筝》
活动目标:
1.认识小动物并且能说出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
2.能与小伙伴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黄狗、(肉骨头)、小猫、(小鱼)、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黄狗放肉骨头风筝、小猫放小鱼风筝、小猴放桃子风筝
2.塑料袋、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物图片,引
1.提问: 宝宝们看,(出示图片)谁来了?(小猫) 小猫怎么叫的?(喵~喵~喵~) 小猫最爱吃什么?(出示小鱼图片) 学说:小猫最爱吃小鱼
2.听,(教师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问: 谁在叫?(小狗) 狗最爱吃什么?(出示肉骨头图片) 学说:小狗最爱吃肉骨头
3.出示(小猴图片) 提问: 看,这是谁?(小猴子) 小猴最爱吃什么?(出示挑子图片) 学说:小猴最爱吃挑子
二、根据教师的讲述引导幼儿的想象
1.今天呀,小猫、小狗、小猴一起来到我们幼儿园玩,它们还带上了自己喜欢的风筝
2.提问小猫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猫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小鱼风筝呀。” 学说:小猫放的是小鱼风筝
3.提问小狗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狗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肉骨头风筝呀。” 学说:小狗放的是肉骨头风筝
4.提问小猴带来了什么风筝(幼儿随意说) 好,那我们来看看小猴到底带的是什么风筝。”(出示图片)原来是桃子风筝呀。” 学说:小猴放的是桃子风筝
5.小蜜蜂看到小动物们玩得那么开心,它也来了。
6.提问小蜜蜂怎么来的?(飞来的)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它的本领(师幼一起模仿)
三、讨论
1.小动物们都放着自己喜欢的风筝,那你们想不想去放风筝呢?
2.你们想放什么风筝? 那好!今天老师也给小宝宝们准备了风筝,那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出发喽!
四、放风筝
幼儿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师制作的塑料袋风筝,让他们体验放风筝的快乐。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图书区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图书,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和独立性。
2.通过图书区阅读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技能和语言发展的能力。
3.通过图书角的创设和利用,拓展幼儿的早期知识,形成读书爱书护书的良好习惯。
4.通过提供多种图书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6月5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一、音乐游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享受音乐跟游戏带来的快乐,体验手指游戏。
2.能随音乐边演唱边有节奏地表现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
3.在游戏中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提高想象力。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已熟悉《手指变变变》童谣。
2.幼儿已有模仿毛毛虫、小兔、小猫、鸽子、老虎的动作经验。
物质准备:音乐《手指变变变》,播放器。
游戏过程:
1.导入
各位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手指变变变》这首歌呀?小朋友们都会唱吗?(一起复习这首歌)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跟着这首好听的歌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这个游戏要大家伸出自己的小手手,我们用小手手来变小动物吧!
2.介绍游戏的玩法
玩法:前奏时幼儿念口诀“我的小手真灵巧,我的小手变变变”。
(1)第一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前胸,绕三圈;然后伸出一只手指头平放胸前,做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2)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左右手两只手指头竖直顶在头顶部,做小兔蹦跳的样子。
(3)第三段:伸出左右手的后三指,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左右手三只手指头放脸颊旁,做小猫瞄瞄叫的样子。
(4)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压,其他四指伸开,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左右手四只手指头扇动,两臂交叉做鸽子飞翔的样子。
(5)第五段:左右手五只张开,随音乐伸出。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左右手五只手指头弯曲,做老虎扑食的样子。
规则:重点指导幼儿的动作尽量符合音乐的节奏;在“变变变”的时候幼儿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变成相应的动物形象。
3.幼儿练习游戏
请一组幼儿来按顺序依次摆出模仿出的小动物形状,然后问其他幼儿他们做的对不对,做的对的就适当表扬,做错的就帮忙改正。在示范完之后再让所有幼儿一起练习动作,俩人一组,互相看对方做的动作,互相学习。
4.开始游戏
(1)第一轮将幼儿分为五组,每组跟着音乐模仿一种动物。
(2)第二轮所有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参与游戏,可以多玩几轮。
(3)最后一轮让幼儿做出自己想要的动作,但也要跟着音乐节奏来。
总结评价游戏
师:好啦小朋友们,大家玩的开心吗?大家都跟着音乐把小动物们变出来了吗?我们的手指变来变去是不是很神奇呀?大家最后都想出来了什么新的小动物来了呀?(可以询问几位幼儿)这些想法真是太棒了,大家的手指都很厉害,变得非常好。
二、体育游戏
(一)《赶小猪》
活动目标
1.练习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能力。
2.学习用棍将球赶到指定地点,保持身体平衡。
3.通过赶小猪的情境,产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皮球、小棍、小椅子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教师与幼儿手持小棍,听音乐做全身运动。
2.准备活动--队列练习。
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大皮球,并会听口令练习"稍息、立正、齐步走、立定"等。
二、基本活动
1.幼儿每人领一头小猪(皮球),用球拍赶着小猪去散步。
2.启发幼儿想象,赶着小猪去郊游,边讲边练。
3.小猪去郊游:
(1)介绍郊游的行程,走过一条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绕过小山。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赶猪经过行程。
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让球滚掉,如过滚走,要马上追回来。继续赶。
4.送小猪回家。
(1)教师示范赶小猪的动作。
(2)幼儿人手一根棍子和一只"小猪",分散练习和探索"赶小猪"的方法。
(3)老师让幼儿说说"我是怎么赶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三、放松活动
(二)《小流星》
活动目标:
1.为了增强幼儿上肢、腰、背等部位肌肉的力量,锻炼幼儿上肢部位的关节,提高关节柔韧性。
2.促进幼儿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的发展,练习投掷、投远运动的技能。
活动准备:
1.纸球若干,飞船图形一个,流星若干个(彩色纸球)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化身小流星做热身操。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提问并让幼儿练习。
(1)“超人们,流星妈妈离我们这么远,当我们找到小流星时,该怎样把它送回到流星妈妈那去呀?”幼儿自由谈论。
2.出示纸球,让幼儿自由玩耍,练习扔、抛等。
(1)教师提问,让幼儿自由发言在练习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能让纸球扔的远,抛的高。
3.教师小结,并做出正确的动作。
(1)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稍微往右侧倾,右手把球握好,放于右耳旁,在把球扔出去的同时,身体转向正前方,尽量把手伸直,把球扔出去。
(2)幼儿再次练习。
4.教师讲解规则,带领幼儿开飞机进入主题区。
(1)“超人们,请注意,在我们前方有一条银河,流星妈妈的飞船就在我们对面,你们要把找到的小流星扔到飞船上,但是脚不能跨过这条红线。只要小流星打到飞船都算把它送回家了。”
(2)幼儿游戏,教师巡指。
三、放松活动
上午班——
6月6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健康活动:《端午节安全》
活动目标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教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度过一个安全的端午节。
活动重难点
重点:端午节各项活动中的安全要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通过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引起学生对端午节的兴趣,进而引出安全话题。
2.端午节安全隐患分析讲解在观看龙舟比赛时可能出现的拥挤踩踏风险。提到包粽子时可能的烫伤、割伤隐患。
3.强调食用粽子时要注意食品安全。安全知识讲解拥挤踩踏应对措施:保持冷静,不要逆行,顺着人流方向有序移动。
4.厨房安全:小心使用刀具和炉灶,避免烫伤和火灾。食品安全要点:选择正规商家的粽子,注意保质期。
二、案例分析
展示一些端午节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原因和预防措施。
三、教师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端午节安全知识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科学区材料,促进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性。
2.通过科学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早期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的科学角创设和利用,拓展幼儿的早期知识,形成的良好习惯。
4.通过提供多种科学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6月7日 星期五
上午班——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户外自主游戏
二、早操
1.幼儿能够按照队形站在自己的点上。
2.幼儿跟随老师跳早操,能够边唱边跳。
三、集中教育
艺术活动:《彩虹上的小雨滴》
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活动,让幼儿感受《彩虹上的小雨滴》这首歌曲的欢快旋律,并学会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律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能准确地跟随音乐进行律动。
难点: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律动动作。
活动准备:
彩虹图片或模型,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彩虹上的小雨滴》这首歌曲。
宽敞的活动空间,确保幼儿能够自由律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向幼儿展示彩虹图片或模型,并提问:“你们见过彩虹吗?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小雨滴能够跳到彩虹上,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2.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导他们想象小雨滴在彩虹上跳舞的场景,为接下来的律动活动做铺垫。
二、感受音乐
1.播放《彩虹上的小雨滴》歌曲,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拍手、点头或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2.提问:“这首歌曲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跟着音乐动一动?”
3.学习律动动作
教师示范律动动作,并解释每个动作与彩虹和小雨滴的关系,如跳跃、摆手等。
邀请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并鼓励他们尝试创新,加入自己的想象元素。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节奏并掌握基本动作。
4.创意律动表演
设置情境:“现在我们都是小雨滴,要在彩虹上跳舞啦!”
鼓励幼儿结合所学动作,自由创造并表演自己的“彩虹小雨滴”舞蹈。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并适当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区角游戏
(一)开放区域:
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内添加新的材料。
(三)重点指导区域:科学区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使用科学区材料,促进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性。
2.通过科学区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早期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的科学角创设和利用,拓展幼儿的早期知识,形成的良好习惯。
4.通过提供多种科学材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