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班——
3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升旗仪式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通过升旗仪式,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三、集中教育活动
健康:《袜子上的细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袜子上存在细菌,了解细菌对健康的危害。
2.培养幼儿养成勤换袜子的良好卫生习惯。
3.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卫生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活动准备:
1.干净袜子、穿过一天的袜子、显微镜模型各 1 个。
2.细菌的卡通图片、细菌危害的简单图片若干。
3.小毛巾、水盆、肥皂若干套,模拟洗手场景。
4.奖励小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着干净袜子和穿过一天的袜子走进教室,让幼儿观察并闻一闻。
2.提问:“小朋友们,这两只袜子有什么不一样呀?哪只袜子闻起来臭臭的?”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认识细菌
1.教师拿出显微镜模型,告诉幼儿:“其实在这只臭臭的袜子上,藏着很多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小坏蛋,它们叫细菌。”
2.展示细菌的卡通图片,用简单语言描述细菌样子:“细菌小小的,有的圆圆的,有的像小棍子,它们特别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3.让幼儿用手摸摸显微镜模型,感受一下“发现细菌”的感觉。
(三)细菌的危害
1.展示细菌危害的简单图片,如小朋友因为细菌感染而生病、脚上长红点等。
2.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这些细菌会让我们生病,会让我们的脚痒痒的,不舒服,还可能让我们发烧,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了。”
3.提问幼儿:“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让细菌跑到我们身上呢?”引导幼儿思考。
(四)勤换袜子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一直不换袜子,细菌就会一直在袜子上,越来越多,那我们的脚就会越来越难受。所以我们要勤换袜子。”
2.情景模拟:邀请几位小朋友上台,分别扮演“勤换袜子的宝宝”和“不换袜子的宝宝”,通过简单对话和表情,展示不同结果。“勤换袜子的宝宝”很开心,脚很舒服;“不换袜子的宝宝”皱着眉头,说脚痒痒。
(五)学习正确换袜子和洗手(10 分钟)
1.教师示范正确脱袜子的方法:轻轻拉住袜子边缘,慢慢往下脱。
2.引导幼儿一起动手脱袜子,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带领幼儿到模拟洗手区域,示范正确洗手步骤:挽起袖子,冲湿手,抹肥皂,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最后冲洗干净,用小毛巾擦干。
4.幼儿分组洗手,教师巡回指导。
四、户外体育游戏:《小松鼠运粮》
活动目标:
1.学习弯腰半蹲走;
2.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打扮成小老鼠,纤维袋10个,不同高低的隧道两条,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做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动作入场,共同游戏“机灵鼠小弟”。
(二)练习弯腰半蹲走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隧道,自由发挥过隧道的不同方式师:今天鼠妈妈要带孩子们去外面运粮食,看,这是我们要经过的一条隧道,孩子们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经过这条隧道,大家都来试试看。
2.集体演示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过隧道的不同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表演引出弯腰半蹲走。师:刚才孩子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可是我们小老鼠在运粮食时很容易被小猫抓住,我们要想出一个能很快通过隧道的方法。
3.幼儿集体练习半蹲走
(三)游戏:运粮食
1.过渡语:小老鼠这么棒,妈妈寻找到了一些粮食,可妈妈老了,有点搬不动,请你们帮妈妈去运粮食,好吗?
2.游戏要求:小老鼠经过这条高一些的隧道,走过独木桥,运一包粮食,再从矮一些的隧道回来。
3.幼儿游戏一次。
(四)游戏结束
围着粮食庆祝胜利,同时放松身体。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增加画纸。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体验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欣赏色彩鲜明,造型简单的生活物品和美术作品。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3月18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益智游戏:《对对碰》
活动目标:
1.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幼儿共同收集成双的鞋子散放在教师中间。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小羊”(幼儿)帮助“村长”(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师提要求:请“小羊”给鞋子找朋友。
2.“小羊”分散找朋友,“村长”也可参与活动,以游戏的身份指导。
(二)讨论
1.你是给鞋子找到朋友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梳理小结:两只鞋子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三)游戏:对对乐
1.“小羊”自己随意拿一只鞋在手中,然后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羊”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小羊”再次收拾鞋子,并放入鞋柜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分组进行)。
2.师幼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五)“村长”带“小羊”出去玩一玩。
二、户外体育游戏:《蚂蚁上树》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四肢力量,增强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
2.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平坦且宽敞的的区域作为游戏场地。
2.软垫、绳子。
活动过程:
(一)角色分配
每个幼儿扮演一只蚂蚁,游戏开始时,所有蚂蚁在起点线后,模拟蚂蚁的爬行方式,手膝着地,膝盖悬空,做好爬行的准备。
(二)爬行与障碍
教师发出指令后,蚂蚁们开始爬行,在爬行过程中,他们需要绕过绳子等障碍物。
(三)“上树”与“下树”
当蚂蚁们到达模拟的小树旁时,他们需要模仿蚂蚁爬上树的动作,停留片刻后,再模拟蚂蚁下树的动作。
(四)游戏可以进行多轮。
上午班——
3月19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语言活动:《我的袜子朋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袜子的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图案 ,知道袜子的作用。
2.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学会区分袜子的正反,尝试自己穿袜子。
3.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图案、材质的袜子若干双。
2.娃娃若干个,小脚丫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扮演“袜子精灵”,穿着一双特别的袜子(如带有卡通图案或亮片的袜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小朋友们好呀!我是来自袜子王国的袜子精灵,今天我带来了好多袜子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欢迎吗?”
(二)认识袜子
1.展示各种各样的袜子,引导幼儿观察袜子的颜色、形状和图案 。“小朋友们,快来看看这些袜子,它们都一样吗?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袜子?袜子上有什么图案 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2.教师拿起一只袜子,向幼儿介绍袜子的结构,如袜口、袜筒、袜底和袜尖。同时,通过让幼儿触摸袜子,感受不同材质袜子的触感。“来,摸摸这只袜子,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呢?”
(三)区分袜子正反
1.教师拿出两只一模一样但一正一反的袜子,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只袜子,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袜子正反在外观上的区别,如袜子正面的缝线比较平整,反面的缝线可能会露在外面。
2.开展“袜子找朋友”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若干双袜子,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袜子的正反,并将它们配对。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鼓励。
(四)学习穿袜子
1.教师播放《穿袜子》儿歌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穿袜子的步骤。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袜口朝下,袜尖向前,把脚伸进袜子里。
脚趾伸进袜尖,脚跟对准袜跟。
向上拉袜子,拉到脚踝处,整理好袜口。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穿袜子,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穿好后,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
3.幼儿分组练习穿袜子,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并提醒幼儿注意区分袜子正反。对于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游戏巩固
“给娃娃穿袜子”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娃娃和若干双袜子。幼儿需要为娃娃穿上合适的袜子,看哪个小组穿得又快又好。游戏结束后,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如贴上小贴纸。
四、户外体育游戏:《木头人》
活动目标:
1.知道“木头人”的形象特征,掌握游戏规则。
2.能够快速的反应并停止动作,发展全身躯干肌肉的控制能力。
3.喜欢进行体育活动,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积木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韵律导入
1.播放儿歌《木头人》,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你们听到了什么?(1、2、3木头人)
3.木头人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征?(木头做的,不会动)
(二)扮演木头人,尝试游戏
1.你们知道木头人的游戏怎么玩吗?
(听到音乐休息时,要像木头人一样不能动)那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呢?(起点处准备,保持距离,先到达终点的小朋友在终点处等候)
2.播放音乐,第一次尝试玩法。
3.发现问题,完善规则: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该怎么办?
(三)创设情景,完成任务
1.搭建城堡所需要的木头,都放在了对面。需要你们通过玩“木头人”的游戏,到终点处搬运,每次只能拿一块木头哦!
2.拿好木头以后返回起点,将木头放到筐子里,才算胜利。
3.播放音乐,第二次尝试游戏。
(四)提升难度,再次挑战
提升难度,音乐停止时做对应要求的动作。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语言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科学区
(二)材料调整:音乐区增加小鼓。
(三)重点指导区域:音乐区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
2.喜欢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3月20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乐意与同伴分享幸福。
2.感知歌曲中表达幸福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合拍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师可提前将幼儿椅子布置成U字型,便于幼儿做动作。
2.《幸福拍手歌》歌曲视频及图片;手势舞视频《幸福拍手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幸福时刻”,引导幼儿分享幸福的时刻,导入活动主题。
1. 小朋友们,你们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最开心呢?
2.开心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
小结:这种特别特别开心的感觉,也叫幸福。当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吃到美味的食物、和家人出去玩的时候,心里都会感觉很开心和幸福。
3.播放歌曲视频及图片《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大意,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幸福拍手歌》,请小朋友们认真地听一听、看一看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表达幸福的呢。
4.有没有小朋友听过这首歌呢?
奇奇妙妙和小伙伴感到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拍手、跺脚、拍肩)分段播放歌曲视频及图片《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动作。一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表达幸福的呢?我们再来看一遍吧!
(二)播放歌曲视频《幸福拍手歌》
1.鼓励幼儿学做拍手的动作。
2.感到幸福的时候,他们第一次做什么动作?(拍手)一请你拍拍自己手,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小朋友拍手哦。
(三)播放歌曲视频《幸福拍手歌-2》
1.鼓励幼儿学做跺脚的动作。
2.接着,小朋友们感到幸福的时候,又做了什么动作?(跺脚)
你也学着视频中的小朋友来跺跺脚吧。
(四)播放歌曲视频《幸福拍手歌-3》,鼓励幼儿学做拍肩的动作。最后,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什么动作?(拍肩)
你也试着拍一拍自己的肩膀吧。
1. 鼓励幼儿尝试边唱边做动作,体验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合拍特征。
2. 播放手势舞视频,请幼儿完整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手势舞的动作。
3.教师清唱歌曲,带领幼儿学做动作。
(五)教师带唱,鼓励幼儿边跟唱边做动作。
1.活动建议:教师可先慢速带唱,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调整为常速带唱。
2.再次播放手势舞视频,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3.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达我们的幸福吧。
二、户外体育游戏:《推车子》
活动目标:
1.能够推着车子走。
2.知道小推车的玩法。
3.喜欢参与小推车活动。
活动准备:
小推车若干、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你们准备好了吗?先跟着老师进行热身。
(二)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基础规则。
1.教师讲解小推车的玩法:幼儿双手握住小推车的把手,将小推车向前推。
2.教师示范正确玩法,强调注意事项:注意安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清楚小推车是怎么玩的吗?
3.原地练习一段时间。教师巡回观察,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推车方式。
(三)练习小游戏
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小推车,进行比赛。
2.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最快到达!但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和正确的推车姿势哦!
(四)放松运动,带领幼儿进行放松运动,如深呼吸。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非常棒,都学会了推小推车,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
上午班——
3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歌唱:《袜子娃娃》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袜子娃娃》欢快、活泼的旋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能够跟随音乐节奏,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肢体协调能力。
3.理解歌曲中袜子娃娃的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袜子娃娃若干个、制作袜子娃娃的材料(袜子、棉花、彩笔等)。
2.《袜子娃娃》的音乐音频及视频。
3.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拿着一个袜子娃娃走进教室,向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是袜子娃娃。”引导幼儿观察袜子娃娃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眼睛、嘴巴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袜子娃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袜子娃娃的制作方法,引起幼儿对后续活动的期待。
(二)歌曲学习部分
1.教师播放《袜子娃娃》的音乐音频,让幼儿安静地倾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旋律和节奏,引导幼儿说出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如欢快、活泼、有趣等。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同时拿着袜子娃娃,跟随音乐的节奏,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如晃动袜子娃娃、摆动它的“手臂”等,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歌曲与动作的结合。
3.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每句重复 2 - 3 次。教师的声音要响亮、清晰,同时注意引导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例如,唱到“袜子袜子真奇妙”时,教师可以做出惊讶、好奇的表情和动作,带动幼儿的情绪。
4.幼儿初步学会歌曲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以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幼儿伴奏,增强演唱的效果。
(三)动作创编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己创编动作来表现袜子娃娃。例如,唱到“变成可爱的娃娃”时,幼儿可以用双手做出娃娃的样子放在脸颊旁;唱到“蹦蹦跳跳真快乐”时,幼儿可以模仿娃娃蹦跳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编,不要限制幼儿的思维。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认真观看。展示结束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你创编的动作真有创意,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然后,让其他幼儿也尝试一下这些新动作,丰富大家的表现形式。
3.全体幼儿跟随音乐,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教师在旁边观察并给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动作与节奏的配合。
(四)游戏环节
1. 游戏名称:《寻找袜子娃娃》
游戏准备:将几个袜子娃娃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游戏规则:教师播放《袜子娃娃》的音乐,幼儿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要迅速找到一个藏好的袜子娃娃,然后抱着袜子娃娃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音乐再次响起,游戏继续进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对袜子娃娃的喜爱。例如,当幼儿找到袜子娃娃时,可以唱着“我找到袜子娃娃啦”,同时做出开心的表情和动作。
2.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结束部分
1. 教师再次与幼儿一起演唱《袜子娃娃》,鼓励幼儿用最美的声音和最可爱的动作来表演,为本次音乐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小朋友们和袜子娃娃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得开心吗?希望小朋友们以后能像袜子娃娃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四、户外体育游戏:《蚂蚁运粮》
活动目标:
1.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运粮的生活习性。
2.尝试用多种方式模仿蚂蚁运粮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体验模仿蚂蚁运粮的乐趣,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 蚂蚁的视频、图片。
2. 若干个小沙袋(或其他可代替粮食的小物品)作为“粮食”。
3. 蚂蚁头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或根据分组情况准备适量。
4. 布置简单的游戏场地,如设置起点和终点,起点放置“粮食”,终点可设置“蚂蚁窝”(用纸箱等简单搭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一段蚂蚁的视频(PPT播放),视频内容主要展示蚂蚁在草地上爬行、寻找食物以及运粮的场景。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看:
(1)“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视频里是谁呀?”
(2)“蚂蚁们在干什么呢?”
(二)认识蚂蚁
1.结合播放的视频和PPT图片,向幼儿介绍蚂蚁的外形特征:
(1)“蚂蚁小小的,身体黑黑的,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哦。头上还有一对触角,就像两根小天线呢,可以用来闻味道、找朋友。”
(2)用手指着图片,分别向幼儿指出蚂蚁的各个部位,加深幼儿的印象。
2.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蚂蚁呀?”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三)了解蚂蚁运粮
1. 再次播放视频中蚂蚁运粮的片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 教师讲解:“蚂蚁们很勤劳哦,它们每天都会出去找粮食,找到粮食后就会用嘴巴咬住,然后慢慢搬回家里。有时候粮食太大了,一只蚂蚁搬不动,好多蚂蚁就会一起帮忙,大家齐心协力把粮食运回家。”
3. 提问幼儿:“蚂蚁运粮辛苦不辛苦呀?那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运粮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让幼儿明白蚂蚁运粮是为了生存。
(四)模仿蚂蚁运粮动作
1.教师示范蚂蚁运粮的动作:
(1)首先示范爬行的动作:双手和双膝着地,模仿蚂蚁的六条腿,慢慢地向前爬行,边爬边说:“我是一只小蚂蚁,爬呀爬呀找粮食。”
(2)然后示范搬粮食的动作:趴在地上,用嘴巴(假装)咬住一个小沙袋(粮食),双手抱住沙袋,慢慢地往回爬,说:“找到粮食啦,我要搬回家。”
2.让幼儿分组在教室的空地上模仿教师的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如提醒幼儿爬行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保持身体的平衡等。
(五)游戏:蚂蚁运粮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戴上蚂蚁头饰。
2.在游戏场地的起点放置若干个小沙袋(粮食),终点设置“蚂蚁窝”。
3.游戏开始,每组的幼儿要像蚂蚁一样从起点出发,用嘴巴(假装)咬住一个小沙袋,双手抱住沙袋,然后慢慢地爬向终点(蚂蚁窝),把粮食放进“蚂蚁窝”里。
4.如果一只幼儿搬不动“粮食”,可以喊同组的其他幼儿一起帮忙,大家齐心协力完成运粮任务。
5.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鼓励幼儿,对表现好的幼儿和小组进行表扬,如:“这只小蚂蚁爬得真快呀!”“这个小组合作得真好,粮食都运回家啦!”
(六)总结
“大家在游戏里都很努力,而且学会了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运粮,真棒!”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音乐区、益智区、语言区、生活区、美工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增加水彩笔。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对区角游戏感兴趣,体验区角游戏的快乐。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教师分类整齐的摆好各区角
活动过程:
1.幼儿取卡入区,自愿选择区域进行游戏。
2.幼儿自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关注到各区域的游戏情况,及时、适当的介入指导。
4.听音乐,幼儿收整区域材料送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5.教师点评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