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苗苗三班 江鑫
2025.4.27—2025.4.30 第十二周
上午班——
4月27日 星期日(补周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纸杯。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探索发现牛奶盒和纸杯的玩法,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游戏材料、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问题。
(2) 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 根据幼儿需求选择恰当的帮助与引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游戏分享。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心理)《与众不同的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性别和外貌特征,进一步认识自己,发挥自我意识。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爱好。
3.幼儿学会欣赏自己,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感到兴奋。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前为幼儿进行录音,活动前可通过问卷等方法向家长做有关幼儿爱好的调查,教师对幼儿的爱好有较具体的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
拍摄本班教师和其他班级教师的照片和幼儿穿园服的集体照,
安装有穿衣镜的活动室或盥洗室。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组织幼儿进行点名游戏,激起幼儿爱好,引导幼儿了解每
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名字。
教师点名:xxx(xx)在哪里?幼儿回答:xxx(x x)在这里。
(二)观察讨论
出示教师和幼儿的照片,引导幼儿从外貌上辦别自己和他人
的不同。
1.出示教师照片,进行游戏“我的老师在哪里”熟悉本班教师
与其他教师的不同。
(1)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根据外貌的不同正确辦认自己班
的教师。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辨认出本班教师的,引导幼儿描
写教师的外貌特点。
2.引导幼儿从声音、爱好等方面,找出自己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1)清幼儿从录音中辨别出自己的声音。
(2)教师根据对幼儿爱好的了解,鼓励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爱好。
(三)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表扬和鼓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让幼儿在探素发现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中感受探索的乐趣。
(四)拓展强化
1.出示全班幼儿旁园服的集体照片,进行游戏“找找我自己”
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外貌持点。
(1)指导幼儿认真观察照片,找找自己在哪里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外貌特点,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2.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比一比”,进一步熟悉除脸部特点外,自己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1)幼儿分组站在穿衣镜前,引1导幼儿相互观察,比一比言己
和他人不一样的外貌特点,如:高矮、胖瘦、衣饰等不同。
(2)組织幼儿进行交换,大胆的说出自己和xxx(xxx)不一样的地方。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上午班——
4月2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纸杯。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探索发现牛奶盒和纸杯的玩法,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游戏材料、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问题。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根据幼儿需求选择恰当的帮助与引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游戏分享。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安全)《夏季饮食安全》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季不能吃过多的生冷食品以及暴食生冷食品产生的危害。
2.能说出其他可以替代生冷食品的消暑食物。
3.形成自我保护意识,适量食用生冷食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活动前排好情景剧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讲故事。
师:小朋友,你肚子痛过吗?请你说一说,你肚子痛的时候感觉怎样?
提问:夏天到了,今天,明明突然肚子痛,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她今天做了什么事吧。
(二)活动展开:观看教学课件,
1.出示PPT,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提问:明明一天里吃了哪些食品,这些食品有哪些特点?然后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带明明去了哪里?你觉得医生会说什么?明明会说什么?
2.幼儿观察并逐幅图讲述。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明明一连吃了很多雪糕,喝了很多冰饮料,吃了很多冰西瓜,突然肚子疼得受不了,妈妈带着明明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生冷食品会刺激肠胃,引起急性肠胃炎。”明明说:“我以后再也不吃那么多冷饮了。”
(三)活动讨论:夏天怎样消暑?
1.师:夏天,大家都喜欢吃雪糕,吃冰西瓜、喝冷饮,怎样吃才不会生病呢?还有哪些食品既能帮助我们消暑又不会让我们生病呢?
2.请幼儿分组讨论。
(四)活动总结:夏天吃生冷食品要适量,在家听大人的话,按照大人的规定食用生冷食品,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和西瓜要放一会儿再吃。如果觉得很热,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或凉开水,代替食用生冷食品。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4月2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 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纸杯。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探索发现牛奶盒和纸杯的玩法,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游戏材料、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问题。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根据幼儿需求选择恰当的帮助与引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游戏分享。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平衡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身体平衡感,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
3.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平衡木设备:确保平衡木稳定、安全,高度和宽度适中,适合中班幼儿使用。
2.安全防护措施:如头盔、护膝、护腕等,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3.教师在活动前检查平衡木及周边环境,确保无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带领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拉伸等,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基本技能讲解与示范
向幼儿介绍平衡木的基本走法,包括如何保持平衡、如何调整步伐等。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请幼儿模仿。
(三)练习与指导
让幼儿分组进行平衡木练习,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和保护。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
(四)游戏环节
设计一些有趣的平衡木游戏,如接力赛、平衡木障碍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放松与总结
活动结束后,带领幼儿进行放松运动,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二、场馆活动
场馆活动:美工区
材料:剪头发、换装
活动目标:
1.接触和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物,从周围事物中获得美的感受。
2.喜欢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感、所见、所知、所想和对事物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离园
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上午班——
4月3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用不同方式表达今天的游戏;
3.能用绘画、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操场
游戏材料:牛奶盒、纸杯。
观察重点:能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探索发现牛奶盒和纸杯的玩法,拓展思维。
支持策略:
(1)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游戏材料、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与发现问题。
(2)能专注、投入、持续地进行游戏,愿意尝试更有创意的游戏内容与玩法。
(3)根据幼儿需求选择恰当的帮助与引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游戏分享。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会飞的风筝》
活动目标:
1.发现风筝飞起来需要风的力量,初步感知空气流动(风)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能通过奔跑、借助工具(风扇)等方法制造“风”,让简易风筝飞起来。
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萌发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简易风筝(提前用塑料袋/薄纸、竹签或吸管、绳子制作,每人1个) 风扇(安全无叶风扇或教师手持小风扇)
轻便材料对比组:羽毛、纸片、小布块、积木(感受不同材质受风影响)
2.记录工具:
风力实验记录表(贴图式:✅飞起来,❌飞不起来)
风筝飞行高度示意图(低、中、高三个等级贴纸)
3.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户外玩风车、观察树叶被风吹动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提问:
“纸做的鸟,天上飘,一根线儿拴住脚。小朋友跑它就跑,小朋友笑它就叫。”(谜底:风筝)
2.讨论:“你见过风筝吗?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
“如果没有风,风筝能飞吗?”
(二)探究活动(分组实验)
1.实验一:谁能让风筝飞起来?
(1)操作:幼儿用风扇对风筝、羽毛、积木吹风,观察哪些物体能飞起来,并记录结果。
(2)操作(户外):
幼儿手持风筝逆风奔跑,对比“站着不动”和“快速奔跑”时风筝的状态。
2.实验二:风筝飞得高不高?
幼儿分组尝试调整风筝的尾巴长度(如加长/剪短布条),观察飞行稳定性。
教师小结:“风筝需要风的力量,还要保持平衡(尾巴帮助平衡)才能飞得高。”
(三)分享与记录
1.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风筝在微风和大风中飞舞”。
2.集体填写记录表,用贴纸标注风筝飞起来的条件(如:需要风、需要跑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