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第二幼儿园:在线备课系统

实验园区

当前位置:首页 > 备课资源 > 实验园区

课题:2025.9.28—2025.9.30 第一学期第五周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豆豆二班    徐梦萍

2025.9.28—2025.9.30 第五周

下午班——

9月28日   星期日(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科学游戏:《好玩的万花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万花筒中图案的神奇变化,对万花筒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2.能在教师引导下有序观察和轮流操作中,尝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愿意大胆向同伴展示自己发现的“最美图案”,体验分享探索成果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颜色不同的万花筒若干;提前准备好的“神秘小口袋”,内装彩色纸屑、小亮片等构成万花筒图案的小物品;轻音乐。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镜子、彩色图案等有初步的接触和感知。

3.将活动区光线调至柔和,避免强光直射影响观察效果;地面铺设柔软地垫,营造轻松舒适的探索氛围。

活动过程:

(一)神秘口袋,猜猜口袋里的“魔法”

1.教师出示“神秘小口袋”,用神秘的语气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藏着能变出好看图案的宝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请2-3名幼儿伸手摸口袋里的彩色纸屑、小亮片,并描述摸到的感觉,如“滑滑的”“小小的”,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自然引出活动主题“万花筒”。

(二)探索发现,万花筒里的“秘密”

1.教师展示万花筒,进行简单示范:“这就是能变出魔法图案的万花筒,我们把眼睛凑上去看一看,轻轻转一转,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哦!”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转动时图案的变化,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你的万花筒里看到了什么颜色?转一转,图案有没有变呀?”

3.组织幼儿进行分享交流,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在万花筒里的发现,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原来万花筒里的图案会跟着我们的小手转动,变得不一样,真神奇!”

(三)游戏拓展,万花筒变变变

1.开展“万花筒接力”游戏:幼儿围成圆圈,将万花筒依次传递,接到万花筒的幼儿观察后,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看到的图案,再传递给下一位同伴。

2.教师出示构成万花筒图案的小物品彩色纸屑、小亮片,引导幼儿观察:“我们看看,这些小东西是不是和万花筒里的图案有点像呀?它们就是让万花筒变出好看图案的小帮手。”

3.播放轻音乐,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万花筒,再次进行探索和玩耍,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看到的最美图案,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二、户外体育游戏:《脚印小路探险》

活动目标:

1.认识脚印的基本特征,能区分自己的脚印和同伴的脚印,感知“一步一步”的行走节奏。

2.能根据脚印标记,独立完成平稳行走、跨越小间隔等动作,提升身体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3.在小组探险游戏中,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增强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两种颜色的卡通脚印地贴、不同动物脚印图片、小铃铛若干、欢快的儿歌音乐。

2.幼儿在生活中见过自己或家人的脚印,有户外行走、跑跳的基础经验。

3.在户外平坦场地布置两条“脚印探险路”,一条为直线型脚印间距5厘米,一条为间隔型脚印间距10厘米;场地周围放置动物脚印图片,营造探险氛围。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脚丫动起来

1.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边缘围成圆圈,播放背景音乐,开展“小脚丫做运动”热身操:“小脚丫,点点头(踮脚尖);小脚丫,跺跺脚(脚跟落地跺脚);小脚丫,开开花(双脚分开);小脚丫,抱一抱(双脚并拢)”。

2.热身结束后,教师用神秘的语气引导:“刚才我们的小脚丫都活动开啦!今天老师发现了两条神奇的脚印小路,我们一起去探险好不好?”

(二)探险游戏,脚印小路走一走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脚印小路”旁,进行规则讲解和示范:“小朋友们看,这就是脚印小路,我们要把自己的小脚丫踩到脚印上,一步一步跟着走,不能踩到小路外面哦。”教师边说边进行完整示范。

2.幼儿分组进行探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分层引导:

(1)对于平衡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他们慢慢走,可伸手扶着老师或同伴的手保持平衡。

(2)对于平衡能力较好的幼儿,引导他们尝试加快速度,或者挑战“单脚站在脚印上”1-2秒钟。

(3)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前方的脚印,提前判断下一步要踩的位置,避免碰撞。

3.游戏进行2-3轮后,教师组织幼儿休息,分享探险感受:“刚才在脚印小路上走路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呀?”

(三)放松整理,探险小勇士

1.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探险结束啦,我们的小脚丫有点累了,我们一起帮小脚丫按摩一下吧。”幼儿坐在地上,双手握住脚丫轻轻揉搓,然后捶捶小腿。

2.教师进行活动总结,为每位幼儿颁发“探险小勇士”小奖品,鼓励他们:“今天小朋友们都特别棒,勇敢地完成了脚印小路探险,都是厉害的小勇士!”,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上午班——

9月2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活动

1.热情接待来园的家长与幼儿。

2.安抚幼儿情绪,幼儿自主游戏。

3.晨间总动员:桌面游戏

二、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三、集中教育活动

科学:《小熊饼干店》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3种基本图形,能说出图形的简单名称,知道不同形状的饼干对应不同“顾客”。

2.能从混合图形中找出指定形状的饼干,尝试将饼干按形状分类摆放,提升观察辨别能力与分类能力。

3.喜欢参与“小熊卖饼干”的情境游戏,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愿意在活动中与同伴、老师互动交流。

活动准备:

1.自制图形饼干、3个带图形标记的“饼干盒”、小熊手偶1个、动物顾客图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圆形、方形的物品,有过简单“买卖”游戏的体验。

3.在活动区布置“小熊饼干店”场景,墙面张贴3种图形的卡通图片,营造游戏氛围。

活动过程:

(一)“小熊饼干店开业啦”,认识图形

1.教师戴小熊手偶,模仿小熊说话:“小朋友们好!我的饼干店今天开业啦,可是我做了好多不同形状的饼干,不知道怎么分,你们能帮帮我吗?”引发幼儿帮助意愿。

2.出示3种形状的饼干,逐一介绍:拿起圆形饼干说“这是圆形饼干,像小皮球一样圆圆的”;拿起方形饼干说“这是方形饼干,有四个方方的角”;拿起三角形饼干说“这是三角形饼干,有三个尖尖的角”,引导幼儿跟读图形名称。

3.出示动物顾客图片,说:“小兔喜欢吃圆形饼干,小狗喜欢吃方形饼干,小猫喜欢吃三角形饼干,我们要帮它们找到对应的饼干哦!”明确分类任务。

(二)“帮小熊分饼干”,练习分类

1.讲解操作规则:将混合的图形饼干放在桌上,说“请小朋友们先看看饼干是什么形状,再把它放进贴有一样形状标记的饼干盒里,比如圆形饼干放进圆形盒子,可别放错啦!”

2.幼儿分组操作:将幼儿分成3-4组,每组发放一份混合饼干和3个饼干盒,幼儿自主尝试分类,教师巡回指导:对分不清形状的幼儿,用手比划图形特征(如“你看这个饼干有三个尖尖,是三角形哦”);对分类正确的幼儿,及时鼓励“你分对啦,小狗会很开心的!”

3.集体检查结果:每组派1名幼儿展示分类好的饼干盒,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检查“圆形盒子里是不是都是圆形饼干呀?”,若有放错的,引导全体幼儿一起纠正,巩固图形认知。

(三)“小熊卖饼干”,巩固提升

1.扮演游戏:教师继续扮演小熊,邀请幼儿当“小顾客”,说“现在饼干分好啦,小顾客可以来说说你喜欢哪个形状的饼干,我来卖给你!”

2.互动买卖:幼儿举手说“我要圆形饼干”,教师确认“你要圆形的,对吗?”,然后递出圆形饼干,鼓励幼儿重复图形名称,强化记忆;也可邀请幼儿扮演小熊,体验“卖饼干”的乐趣。

3.总结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帮小熊分好了饼干,还买到了喜欢的饼干,大家都很棒!”表扬幼儿的表现,带领幼儿一起将饼干和饼干盒收拾好,活动结束。

四、户外体育游戏:《小熊运西瓜》

活动目标:

1.知道“运西瓜”需要用手抱、用胳膊夹等方式,理解游戏中“从起点运到终点”的基本规则,能区分“西瓜”道具与真实西瓜的不同。

2.能尝试用手抱、胳膊夹的方式搬运“西瓜”道具,在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提升上肢力量与身体协调性。

3.喜欢扮演“小熊”参与运西瓜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或竞赛的快乐,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增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西瓜10-12个,直径20cm左右,重量轻、不易损坏、彩色标志桶4个,2个做起点标记,2个做终点标记、小熊头饰每人1个、欢快的背景音乐《小熊跳舞》。

2.选择户外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用标志桶布置2条平行的“运瓜路线”,每条路线长5-6米,起点和终点分别放置标志桶,路线间留出1米安全距离。

3.幼儿提前听过“小熊运东西”的简单故事,对“搬运”动作有初步认知,有过户外集体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小熊做运动”,活动身体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戴头饰扮演“熊妈妈”,带领幼儿戴头饰扮演“小熊”,边念儿歌边做热身操:“小熊小熊点点头(活动颈部),伸伸胳膊举高高(活动上肢),扭扭腰来转圈圈(活动腰部),蹲一蹲呀跳一跳(活动下肢)。”

2.重点练习搬运预备动作:引导幼儿双手模拟抱“西瓜”的姿势,说“小熊们,我们抱西瓜要双手抓紧哦”,再示范胳膊夹“西瓜”的动作,让幼儿模仿,感受不同搬运姿势。

3.短距离试练:在起点旁,让幼儿每人拿一个“西瓜”,尝试用手抱或胳膊夹的方式,慢速走2-3米,教师观察并纠正动作,为正式游戏做准备。

(二)“小熊运西瓜”,掌握技能

1.讲解游戏规则:指向“运瓜路线”,说“小熊们要从红色标志桶(起点)出发,用手抱或胳膊夹着西瓜,送到蓝色标志桶(终点),路上不能让西瓜掉下来,也不能推挤同伴,送到后跑回起点,拍下一个小熊的手,接力运瓜哦!”

2.分组开展游戏:将幼儿分成2组,每组5-6人,教师发出“小熊运西瓜啦”的指令,每组第一名幼儿开始运“西瓜”,到达终点后返回起点接力,教师在旁指导,对“西瓜”掉落的幼儿,鼓励“没关系,捡起来重新运”。

3.增加游戏趣味:游戏第二轮时,教师说“现在我们来比一比,哪组小熊运完所有西瓜最快,而且没掉瓜,就是‘运瓜小能手’!”,激发幼儿的竞赛意识,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小熊收西瓜”,放松整理

1.停止游戏,带领幼儿放松:让幼儿坐在场地旁,教师引导幼儿揉揉胳膊、捶捶腿,说“小熊们运了好多西瓜,累啦,我们轻轻揉揉胳膊,放松一下腿”,再深呼吸3次,缓解疲劳。

2.分享游戏感受:提问“刚才运西瓜的时候,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觉得开心吗?”,邀请1-2名幼儿分享,教师肯定“你用胳膊夹西瓜走得很稳,真棒!”。

3.整理与总结:带领幼儿一起将“西瓜”道具、标志桶收回,说“今天小熊们都很能干,顺利把西瓜运到了终点,还遵守了规则!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多有趣的游戏”,然后组织幼儿排好队,有序返回教室,活动结束。

五、区角活动:

(一)开放区域

益智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生活区

(二)材料调整:美工区增加几袋超轻粘土

(三)重点指导区域:美工区

活动目标:

1.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能自主将粘土捏成喜欢的简单造型,表达自己的想法。

2.提高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与控制力,通过揉、捏、压、搓等动作,锻炼手指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

3.创造了自由表达与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在无压力的操作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超轻粘土、粘土工具套装、操作垫板。

2.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接触过柔软物体,有过用手揉捏物品的初步体验,知道“揉一揉会变小、压一压会变扁”的简单操作。

3.在美工区设置2-3张矮桌,每张桌子摆放1套材料,墙面张贴粘土造型范例图,地面铺防滑垫,避免幼儿操作时滑倒。

活动过程:

1.教师用拟人化语言展示超轻粘土的可塑性,邀请幼儿初步尝试揉、压动作,激发参与兴趣。

2.引导幼儿参考范例或自由创作粘土造型,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幼儿提供模具辅助或难度提升建议。

3.鼓励幼儿互相观察作品,用简单语言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促进同伴交流。

4.组织幼儿将作品展示在“粘土小天地”,教师介绍并肯定每位幼儿的创作,增强其成就感。

5.带领幼儿按颜色收纳剩余粘土、清洗小手并整理工具,培养整理习惯,完成活动收尾。

六、生活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餐前绘本阅读活动。
2.组织幼儿饭前有序的如厕洗手。
3.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引导幼儿独立进餐。

 

 

下午班——

9月3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早操

1.幼儿听音乐把队形站好。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早操动作。

3.动作协调,表情丰富。

二、生活活动

1.有序排队如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下午活动

一、室内游戏

美工游戏:《团汤圆》

活动目标:

1.了解汤圆“圆圆的、白白的”外形特点,能大胆表达自己制作的想法。

2.尝试用“揉、团、搓”的动作制作“汤圆”,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与控制力。

3.喜欢参与团汤圆的美工游戏,感受手工创作的乐趣,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汤圆”。

活动准备:

1.白色超轻粘土、浅口塑料盘、卡通汤圆图片、背景音乐。

2.幼儿在生活中见过或吃过汤圆,对“圆形”有初步认知,有过简单揉捏粘土或橡皮泥的经验。

3.在美工区桌子上铺防水桌布,墙面张贴卡通汤圆图片,每组摆放1个装粘土的托盘,营造“做汤圆”的温馨氛围。

活动过程:

(一)认识汤圆,激发兴趣

1.出示卡通汤圆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汤圆是圆圆的、白白的”,帮助幼儿明确汤圆的外形特点。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用情境语言引导:“今天我们要当‘小厨师’,一起做圆圆的汤圆,做好的汤圆还能放在盘子里‘展示’,你们想不想试试呀?”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自主创作

1.教师示范团汤圆的步骤:拿起一块白色粘土,边揉边说“粘土宝宝揉一揉,手心转一转,慢慢变成小圆球”,再用手轻轻搓一搓“搓一搓,汤圆更光滑”,完整展示“揉-团-搓”的动作。

2.幼儿自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动作不熟练的幼儿,手把手辅助“我们一起把手心转一转,让粘土变圆”;对制作出不同大小汤圆的幼儿,鼓励“你做了大汤圆和小汤圆,真厉害!”,尊重幼儿的创作差异。

3.引导同伴互动:提醒幼儿观察身边同伴的作品,说“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做了几个汤圆?和你的一样大吗?”,促进幼儿之间的简单交流。

(三)体验成果,整理收尾

1.作品展示:邀请幼儿将装有“汤圆”的塑料盘放在展示区,教师组织大家围坐欣赏,说“我们的汤圆大餐做好啦,看看谁的汤圆最圆、最漂亮?”。

2.分享感受:请2-3名幼儿说说“你做了几个汤圆?你喜欢自己做的汤圆吗?”,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你做的汤圆又圆又多,一定很好吃!”,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3.整理材料:带领幼儿一起将剩余的粘土放回托盘,清洗粘有粘土的小手,把塑料盘叠好收齐,说“小厨师们做完汤圆要把工具收干净哦”,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习惯,活动结束。

二、户外体育游戏:《气球不落地》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胳膊等部位触碰气球,保持气球不落地,初步感知“轻触”的力度,提升身体反应能力。

2.能听指令参与游戏,在活动中主动避开同伴,增强安全游戏意识与规则意识。

3.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气球游戏,体验追逐、触碰气球的快乐,愿意积极参与户外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彩色充气气球10-12个,充气量适中,重量轻,避免过大或过小、彩色标志桶4个,用于划分游戏区域边界、欢快的背景音乐《快乐宝贝》。

2.选择户外平坦、无障碍物的开阔场地,用标志桶围出边长5-6米的正方形游戏区,确保区域内无尖锐物品,保障幼儿活动安全。

3.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接触过气球,知道气球“轻轻碰会飞、用力抓会破”的特点,有过简单户外追逐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气球小律动”,活动身体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手持气球示范动作,带领幼儿做热身操:“跟着气球点点头(活动颈部),跟着气球伸伸臂(活动上肢),跟着气球转圈圈(活动腰部),跟着气球跳一跳(活动下肢)”,让幼儿在模仿中活动身体关节。

2.开展“气球摸一摸”小游戏: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气球,引导幼儿用手轻轻摸、用脸轻轻贴气球,感受气球的柔软与轻盈,同时提醒“气球很脆弱,我们要轻轻碰它哦”,建立“轻触”的初步认知。

(二)“气球不落地”,探索玩法

1.讲解游戏规则与玩法:教师将气球抛向空中,边示范边说“我们要用手、胳膊轻轻碰气球,让它一直飞在天上,不落到地上,也不能用力抓气球,还要小心别碰到小伙伴”,确保幼儿理解规则。

2.分组开展游戏,逐步提升难度:

(1)单人尝试:幼儿每人手持一个气球,自主尝试用手轻触气球,保持气球不落地,教师巡回指导,对气球落地的幼儿说“没关系,捡起来再试试,轻轻碰它就不会掉啦”。

(2)双人合作:将幼儿分成5-6组,每组2人,共用一个气球,鼓励两人互相配合,轮流轻触气球,教师引导“你碰一下,我碰一下,一起让气球不落地”,培养合作意识。

(3)集体游戏:收集部分气球,教师将气球抛向游戏区,幼儿一起参与,共同轻触气球,保持多个气球不落地,提醒幼儿“慢慢跑,别推挤,大家一起保护气球”。

3.暂停游戏,小结反馈:表扬“轻轻碰气球、不推挤同伴”的幼儿,同时纠正不当动作,强化安全与规则意识。

(三)“气球回家啦”,放松整理

1.带领幼儿放松身体:让幼儿坐在场地旁,教师引导幼儿揉揉胳膊、捶捶腿,说“我们玩了好久气球,胳膊和腿都累啦,轻轻揉一揉,让它们休息一下”,再深呼吸3次,缓解活动疲劳。

2.整理材料与总结:组织幼儿一起将气球轻轻放进收纳袋,把标志桶收回原位,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都学会了轻轻碰气球,让气球不落地,还能遵守规则不推挤,大家都是游戏小能手!”,然后带领幼儿有序返回教室,活动结束。



 


评课

表情

共 0 条评课
  • 这篇内容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