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芽芽二班 王丹
2024.9.9—2024.9.14 第二周
上午班——
9月9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比大小》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识别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玩具、图片(动物、水果等)、大小对比明显的实物(如苹果、橙子)、大小不同的篮子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入主题
1.讲述一个关于“大熊和小兔”的故事,故事中大熊用大碗吃饭,小兔用小碗,通过生动的情节让幼儿初步感知“大”和“小”的概念。
2.师:故事里的大熊和小兔分别用了什么碗?为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并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比大小。
二、观察与操作
1.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师: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大的?哪些是小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分类游戏:提供大小不同的篮子或盒子,让幼儿将玩具、图片等按照大小分类放入相应的篮子中。
3.大小配对:发放大小对应的卡片(如大苹果配小苹果),让幼儿进行配对,进一步巩固大小概念。
三、交流讨论
1.邀请几位幼儿在“展示区”前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和配对过程。
2.集体讨论: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区分大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大小,比如家里的家具、餐具等,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并比较。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跳圈》
活动目标:
1.通过跳跃动作,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学会基本的跳跃动作,并能按照指令准确地跳过圆圈;
3.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套圈、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幼儿尝试
1.请幼儿想想怎样玩跳圈。
幼儿排队,依次尝试跳过单个圈。教师在一旁观察,及时纠正幼儿的跳跃姿势,并给予鼓励。
2.教师讲解玩法规则
教师示范如何双脚并拢,轻轻跳起并落地,同时跳过面前的呼啦圈。强调跳跃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保持身体平衡,避免碰撞等。
3.连续跳圈
将呼啦圈排列成不同的形状或路径(如直线、S形、圆形等),幼儿按照指定路线连续跳跃。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三、自由游戏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除了有这些玩法,还有其他什么有趣又好玩的方法吗?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发现的新玩法。
3.幼儿带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玩跳圈的游戏。
四、活动结束
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缓慢拉伸等,帮助幼儿恢复体力,缓解肌肉紧张。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
颜料、画笔、调色盘、画纸
活动目标:
1. 逐渐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色彩,提升对色彩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2. 升幼儿的手部肌肉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愿意尝试绘画。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药丸不是糖》
活动目标:
1.了解药品的作用和误食药品的危害;
2.萌发安全用药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好奇
出示图片“药丸”,引发幼儿猜想。
师:猜猜这是什么?如果你在家里发现了它,你会怎么做?
师:小刺猬在家里发现了这瓶东西,它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误食药品有危害
1.播放视频《药丸不是糖豆》,了解误食药品的危害。
师:小刺猬吃的是糖果还是药丸?(药丸)结果怎么样?(头晕、肚子疼、身上痒,进医院了)
小结:药是用来治病的,只有生病的时候才需要吃药。如果不小心把药当糖吃,或是没生病乱吃药,就可能出现浑身发痒、头晕、肚子疼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2.警惕生活中像糖的药
出示组图“像糖的药”,了解更多生活中像糖的药,提高幼儿警惕。
师:这些药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长得像糖吗?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药它们长得像糖,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也甜甜的,所以小朋友们不能随便吃东西。见到像糖的东西要注意,先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吃。
三、判断日常用药行为的对错,巩固用药安全知识
出示组图“对错小游戏”
师:请你看看他们做得对吗?
小结:小朋友们,药丸不是糖,不能随意吃哦。吃药要听爸爸妈妈和医生的话,不少吃也不多吃。回家可以提醒爸爸妈妈要把药放在药箱里,或者是我们够不到的地方,以免被不小心吃掉哦。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2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二、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丢手绢》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和奔跑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判断手绢的位置,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3.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并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手绢、轮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找朋友》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场地;
2.进行简单的热身操,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拉伸和关节活动,为游戏做好准备。
二、游戏准备
1.播放《丢手绢》歌曲,引导幼儿有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教师先示范演唱, 引导幼儿注意歌词内容,理解歌曲大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撒开手蹲下。选一个做丢手绢的人,手持手绢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绢悄悄丢在某个人身后。被丢到手绢的人可以拿起手绢去追丢手绢的。如果丢手绢的人被追上,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没被追上,则继续游戏,由被追的人成为下一个丢手绢的人。
三、自由游戏
1.集体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基本玩法和规则。
教师先示范游戏过程,然后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提醒他们遵守游戏规则。
2.创新玩法
尝试将丢手绢的游戏和轮胎结合起来,让轮胎成为孩子们躲藏的家。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如深呼吸、拍打身体等。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
衣服、鞋带、鞋子模型
活动目标:
1.逐渐认识并区分不同的衣服和鞋子,尝试自己叠衣服和系鞋带;
2.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9月13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歌唱)活动——《两只小象》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直观感知歌曲内容,轻松学唱《两只小象》;
2.在与同伴的互动表演中,感受与朋友友好相处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歌曲《两只小象》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小象在河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师:这是什么声音?(小河流水)谁在河边呢?(两只小象)
师:它们在干什么?请小朋友也学学小象扬起鼻子在河边走的动作。
小结:有两只小象在河边走着,它们扬起了自己的鼻子勾一勾,就像一对好朋友。
二、播放歌曲音频及图谱《两只小象》,引导幼儿熟悉并跟唱歌曲。
1.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幼儿初步欣赏歌曲旋律。
2.教师带领幼儿念歌词,熟悉歌曲歌词。
3.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三、播放歌曲音频《两只小象》,引导幼儿进行歌曲表演。
1.引导幼儿扮演小象,用双臂、双手模仿小象的鼻子。
2.播放歌曲音频,鼓励幼儿找同伴,两两合作,跟随音乐进行歌曲表演。
四、引导幼儿尝试改编“见面握握手”歌词,并播放歌曲伴奏音频《两只小象》进行演唱。
1.引导幼儿改编结尾处歌词。
师:大家平常见到自己的小伙伴,除了握握手还会做什么动作呢?我们一起把“见面握握手”歌词变一变。(见面抱一抱/拍拍手/亲一亲,抱一抱/拍拍手/亲一亲。)
2.播放歌曲伴奏,鼓励幼儿根据改编的歌词再次进行歌曲表演。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9月14日 星期六
上午活动
三、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空地
游戏材料:大帐篷、野餐垫、露营装备等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如何与同伴互动,是否能够轮流使用玩具,分享材料,以及解决冲突。
支持策略:
(1)“管住手、闭上嘴”,不随意干扰幼儿的游戏兴趣与意愿;
(2)以支持者,推动者的角色在适宜的时机给予恰当的支持;
(3)学会观察和倾听幼儿,形成儿童视角。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篮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手型和姿势拍打篮球,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拍篮球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和手腕灵活性;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篮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着音乐做热身运动:教师自编,上肢——下蹲——体转-腹背——踢腿——整理运动
二、拍篮球
1.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正确的拍球姿势和动作要领,如五指分开、掌心微空、手臂带动手腕拍球等。
2. 鼓励幼儿尝试模仿教师的拍球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三、自主练习
1.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篮球,让他们自由练习拍球,教师在一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拍球比赛。可以设置简单的比赛规则,如看谁拍得多、谁拍得稳等,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深呼吸、拍打身体等放松活动。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建构区
材料:
水管积木、齿轮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正确地拼接积木,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和技巧;
2.认识积木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连接方式,了解其基本构造和特性。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