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三班 黄佳怡
2024.11.4—2024.11.8 第十周
上午班——
11月4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健康活动——《惊险的美工课》
活动目标:
1.了解在美工课中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
2.能识别常见美工工具的危险部位,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幼儿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常见的美工工具,如剪刀、胶水、铅笔、美工刀等、相关的 PPT 或图片,包括正确和错误使用美工工具的示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 讲述故事《小熊的美工课》:小熊在美工课上不小心用剪刀剪到了手指,流了很多血,疼得大哭起来;
2.提问幼儿:“为什么小熊会受伤?”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二)认识美工工具的危险
1.展示常见的美工工具,如剪刀、胶水、铅笔、美工刀等;
2.结合 PPT 或图片,向幼儿介绍这些工具可能存在的危险,如剪刀的刀刃、美工刀的锋利边缘等。
(三)学习正确使用美工工具的方法
1.教师示范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用右手握住剪刀的刀柄,大拇指放在一个柄上,其余四指放在另一个柄上,剪的时候刀口要向外,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
2.示范胶水的正确使用方法:轻轻拧开盖子,不要将胶水倒出太多,用完后及时盖好盖子;
3.让幼儿依次练习正确使用这些工具,教师巡回指导。
(四)角色扮演
1.创设情境:小明在美工课上不小心用铅笔扎到了旁边的小朋友;
2.请几位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如何处理这种意外情况;
3.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与回顾
1.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此活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美工工具的重要性;
2.提醒幼儿在今后的美工课中要时刻注意安全。
(六)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绘本《小心,别受伤》 。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5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过小河》
活动目标:
1. 知道单脚跳和双脚跳的区别,理解其相应的动作要领。
2.能用单脚跳和双脚跳动作并身体保持平衡地向前跳一段距离。
3.愿意参与过小河的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沫垫、蓝色长布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内进行简单的跳跃、跑步热身运动,如开合跳、高抬腿跑等,同时活动膝关节、踝关节等。
(二)游戏玩法
将“石头”(泡沫地垫)分散放置在“小河”(蓝色长布)中。幼儿要从“小河”的这一边,通过跳跃“石头”到达对岸。在跳跃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石头”的位置,选择合适的跳跃距离和顺序。
(三)游戏规则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只能双脚跳在“石头”上,不能掉进“小河”里;如果不小心掉进“小河”,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前面的幼儿跳过一块“石头”后,后面的幼儿才能出发;
2.教师引导幼儿分散游戏。
(四)放松运动,游戏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操,放松身体;
2.组织幼儿整理活动现场道具,有序回到活动室。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科学区
材料:吸铁石、吸管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科学现象。
2.对科学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6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语言(绘本)活动——《花灯》
活动目标:
1.观察绘本中的花灯,了解花灯种类的多样性;
2.大胆讲述自己对花灯的感受和想法,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3.愿意参与绘本故事活动,体验读绘本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花灯》绘本、花灯的实物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展示各种各样的花灯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这些漂亮的花灯吗?”
(二)绘本阅读,整体欣赏
1.教师出示PPT,讲述故事,同时展示绘本中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花灯呀?”“它是什么颜色的?”
(三)分段欣赏,理解与讨论
1.再次回顾绘本内容,提问幼儿:“绘本里都有哪些花灯?”
2.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哪个花灯?为什么?”
(四)讲述表达,加深理解
1.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花灯,以及喜欢的原因;
2.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幼儿完善语言表达。
(五)总结延伸,自然收尾
1.总结幼儿的发言,强调花灯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2.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看到的花灯。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7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体育游戏——《红绿灯》
活动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乐于参与体育游戏;
2. 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活动准备:
红绿灯卡片、户外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环节
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内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快走、慢走、小跑等,同时活动全身关节。
(二)游戏玩法
1.请一名幼儿手持红、绿卡片站在场地中间,其他幼儿站在起点线后。手持卡片的幼儿出示“绿灯”卡片时,其他幼儿要快速向终点线奔跑;
2.当出示“红灯”卡片时,其他幼儿要立即停止奔跑,站在原地不动。如果有幼儿在“红灯”时没有停止,就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三)讲解规则,开始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必须根据“红绿灯”的指示行动;奔跑过程中不能推挤其他幼儿;先到达终点且遵守规则的幼儿获胜;
2.幼儿自由组队,开始游戏。
(四)放松活动,总结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操,放松身体;
2.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趣事,思维共享;
3.组织幼儿整理活动现场道具,有序回到活动室。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生活区
材料:毛线、吹风机玩具、梳子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8日 星期五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材料:脚踏车、交通标志、交警服、万能工匠、单元砖、PVC管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思维共享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艺术(律动)活动——《小矮人与大巨人》
活动目标 :
1.知道音乐有强弱变化,了解常见的节奏;
2. 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大巨人与小矮人的不同;
3. 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律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巨人与小矮人》的音乐、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图片或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大巨人和小矮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整体欣赏,感知变化
1.播放《大巨人与小矮人》的音乐,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幼儿:“在音乐里,你能听出什么时候是大巨人,什么时候是小矮人吗?为什么?”
3.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4.再次欣赏音乐,验证幼儿答案。
(三)学习动作,深入感知
1.教师示范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动作,幼儿模仿;(大巨人的动作幅度大、缓慢而有力;小矮人的动作幅度小、快速而灵活。)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动作,分别练习大巨人与小矮人的动作,并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切换;
3.根据实际情况播放音乐,多次练习。
(四)集体律动,共同表演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大巨人,一组扮演小矮人;
2.跟随音乐进行律动,当音乐表现大巨人时,大巨人组做出相应动作;当音乐表现小矮人时,小矮人组做出相应动作;
3.两组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进行律动。
(五)创编与展示
1.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大巨人与小矮人的新动作;
2.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其他幼儿模仿。
(六)总结共享,自然收尾
1.总结幼儿的表现,表扬他们的创意和积极参与;
2.跟随音乐,幼儿自由地做动作,结束活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