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4.10.28—2024.11.1第九周
上午班——
10月28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尖利的东西会伤人》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尖利物品,如剪刀、针、牙签、刀等,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危险,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2.引导幼儿掌握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伤害事故;
3.通过讨论、分享和情景模拟等活动,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拿出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尖利物品,晃动盒子发出声音,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提问:“小朋友们,猜猜看这个盒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它们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猜测。
2.打开盒子,逐一拿出里面的尖利物品,向幼儿展示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如剪刀、针、牙签等,同时询问幼儿是否见过或使用过这些物品,引发幼儿对尖利物品的兴趣和讨论。
二、认识尖利物品及其危害
1.展示PPT中各种尖利物品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特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些物品为什么是尖利的。例如:“小朋友们,看看这把剪刀,它的刀刃很锋利,就像我们的牙齿一样尖尖的,可以用来剪纸。但是如果不小心,它也会伤到我们的手指哦。”
2.播放PPT中因使用尖利物品不当而受伤的案例图片或视频,如手指被刀割破、眼睛被针戳伤等,展示受伤后的伤口情况和痛苦表情,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尖利物品使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观看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看到这些受伤的图片和视频,你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幼儿认识到尖利物品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就会很危险。
三、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教师再次拿出之前展示的尖利物品实物,如安全剪刀、钝头针等,向幼儿示范正确使用这些物品的方法和步骤,并强调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例如,使用剪刀时,要用右手握住剪刀的把手,剪刀尖要朝下,不能拿着剪刀随意挥舞或奔跑;使用针时,要坐在椅子上,集中注意力,用完后要及时把针放回原处等。示范过程中,邀请个别幼儿上台模仿操作,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2.播放PPT中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示范图片或视频,与之前错误使用的案例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解和记忆。然后,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需要用到这些尖利物品呢?我们应该怎么正确使用它们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拓宽幼儿的认知范围。
四、情景模拟与安全提醒
1.设置一些模拟生活场景的情景模拟活动,如手工制作场景、医院打针场景等,邀请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情景中使用尖利物品。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判断他们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例如,在手工制作场景中,一名幼儿拿着剪刀剪纸,如果他剪刀的使用方法不正确,其他幼儿可以说:“你这样拿剪刀不安全,应该把剪刀尖朝下。”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同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会关心他人的安全。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看到身边的人使用尖利物品不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引导幼儿学会用友好、礼貌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安全,如“请你小心使用剪刀,不然会受伤的”等。然后,让幼儿两两一组,互相进行安全提醒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
班级的美工区、手工区等区域张贴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提示图片,时刻提醒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注意安全。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0月29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0月30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数字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1-10的数字,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这些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与顺序;
2.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提高幼儿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与成就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数字导入
1.播放PPT,展示一个神秘的数字城堡,城堡大门紧闭。教师引导幼儿:“小朋友们,数字城堡的大门需要密码才能打开,密码就是1-10的数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数字吧!”
2.依次展示PPT中1-10数字的写法动画,同时教师在小黑板上示范书写,让幼儿跟随模仿,一边写一边读,加深对数字形状和读音的记忆。
二、数字与数量对应
1.展示PPT中数字与实物数量对应的图片,如3朵花、5颗星星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数字是几,对应的实物有多少。然后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和实物卡片,进行示范匹配,如拿着数字卡片“4”,找到4个玩具小汽车的实物卡片放在一起,边放边说:“数字4和4个小汽车是好朋友。”
2.给幼儿发放数字卡片和实物卡片,让幼儿分组进行数字与数量的匹配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和鼓励。
三、游戏巩固
1.开展“数字找朋友”游戏:教师在教室地面上分散放置1-10的数字卡片,然后说出一个数字或展示一个实物卡片,让幼儿快速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并站在上面。例如,教师说“7”,幼儿就要找到数字“7”的卡片站上去,同时说出“我是数字7,我找到了7个好朋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幼儿说出对应的实物)。
2.数字接力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依次排队。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一个数字,每组的第一个幼儿要快速跑到黑板前写出这个数字的相邻数字(前一个或后一个),然后跑回队伍与下一个幼儿击掌,下一个幼儿继续接力。最先完成且正确的小组获胜,教师给予奖励。
四、生活中的数字
1.再次播放PPT,展示生活中各种数字的应用场景,如公交车牌、日历、时钟、商品价格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数字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小朋友们,看这个公交车牌上的数字,它告诉我们这是几路车,我们就能坐对车去想去的地方啦。”
2.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数字,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加深对数字实用性的理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家庭数字寻宝”活动,寻找家中带有数字的物品,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回园与小伙伴分享。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0月31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绿地
游戏材料:雨靴、雨鞋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现有材料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自然材料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1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二、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手工)——《送给朋友的礼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挥创意与想象,运用各种手工材料设计并制作独特的礼物,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2.让幼儿在制作礼物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手工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方法,如彩纸的折叠、剪刀的运用、胶水的粘贴等,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与材料运用能力;
3.通过为朋友制作礼物,激发幼儿对朋友的关爱之情与感恩之心,增强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意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轻柔温馨的音乐,展示PPT中朋友们在一起快乐玩耍、互相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回忆与朋友相处的美好瞬间,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好朋友,那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想和好朋友分享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营造温馨的情感氛围。
2.教师接着说:“好朋友之间总是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动手制作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好朋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吧!”从而引出活动主题——送给朋友的礼物。
二、观察与讨论
1.教师逐一展示手工礼物范例,如纸艺花朵、手工卡片、友谊手链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个礼物的形状、颜色、材质以及制作工艺,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礼物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呀?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觉得它漂亮吗?如果是你们来做,会想要做成什么样子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与创意想法,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自己想要制作的礼物类型、使用的材料以及制作方法,教师巡回倾听幼儿的讨论内容,适时给予引导与建议,如:“你想做一个纸艺的小动物送给朋友,这个想法很不错哦!可以用彩纸先剪出小动物的形状,再用彩笔给它画上眼睛和嘴巴。”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作思路。
三、手工制作
1.为幼儿发放各种手工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构思开始制作礼物。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与支持。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如不会折叠彩纸、使用剪刀不熟练等,教师要耐心地进行示范与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对于有创意想法和独特表现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如:“你这个创意太棒了!用轻黏土做出的小蛋糕看起来非常美味,你的朋友一定会很喜欢的。”
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分享材料与制作经验,如:“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制作一条友谊手链,一个人串珠子,一个人系绳子,这样会更快更有趣哦!”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
四、礼物展示与分享
1.制作完成后,组织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礼物放在展示架或展示区域上进行展示。请每位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礼物,包括礼物的名称、设计灵感、制作材料与过程以及想要送给哪个朋友等内容,如:“我做了一张手工卡片,上面画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放风筝的画面,我用了彩纸、彩笔和贴纸,我想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小明,因为他总是陪我一起玩。”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给予掌声和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当你的朋友收到你亲手制作的礼物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鼓励幼儿站在朋友的角度去感受礼物所传递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友情的理解与珍惜。最后,教师总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礼物,相信你们的朋友收到后一定会非常开心和感动。在生活中,我们要继续珍惜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多关心、多爱护他们哦!”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课后用剩余的手工材料继续创作其他小礼物或装饰品,送给家人或其他自己关爱的人,将这份关爱与感恩之情传递得更远更广,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手工技能与创作能力。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