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4.11.11—2024.11.15 第十一周
上午班——
11月11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防火知多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认识生活中存在的火灾隐患,增强幼儿的防火意识;
2.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和简单的自救技能,如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如何安全逃生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在交流与实践中深化对防火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火灾现场的视频,视频中熊熊大火燃烧,消防车呼啸而来,消防员奋力扑救的场景,引起幼儿的强烈视觉冲击和好奇心。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看到的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看到大火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表达对火灾的直观感受,从而引出活动主题——防火知多少。
2.展示PPT中一些火灾后的废墟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火灾呢?火灾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激发幼儿对火灾原因和危害的探究欲望。
二、认识火灾原因和危害
1.展示PPT中各种引发火灾的物品及场景图片,如打火机、蜡烛、电器过载、乱扔烟头、儿童玩火等,逐一向幼儿介绍并讲解这些物品或行为为什么会引发火灾。例如:“小朋友们,看这张图片,一个插线板上插了好多电器,这样就可能会因为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哦。”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火灾发生后的惨状,如房屋烧毁、人员受伤等,让幼儿深刻认识到火灾的严重危害,包括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对环境的破坏等。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能会引发火灾的东西或者事情呢?”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在家庭、幼儿园或社区中看到的火灾隐患,教师在旁认真倾听并给予补充和总结,进一步拓宽幼儿对火灾原因的认知范围。
三、防火知识讲解
1.教师通过PPT动画演示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传授基本的防火知识。如:不玩火,不玩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家里的电器不用时要及时拔掉插头;不能在室内或靠近易燃物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等。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小朋友们,如果看到爸爸在家里乱扔烟头,你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强化幼儿对防火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介绍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正确拨打火警电话“119”:教师拿起玩具电话,模拟拨打火警电话的场景,向幼儿示范并讲解拨打火警电话的步骤和要点。如要说清楚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周围标志性建筑等)、火势大小、燃烧物质、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邀请幼儿上台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拨打火警电话,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判断是否正确,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火灾逃生方法:展示PPT中火灾逃生的动画演示,向幼儿讲解火灾发生时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演示正确的折叠和使用方法)、弯腰低姿前行(解释原因是烟雾比空气轻,会漂浮在上方)、按照安全出口指示标志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等逃生技巧。同时,强调在逃生过程中不能乘坐电梯、不能惊慌乱跑等注意事项。
四、情景模拟与演练
1.组织幼儿进行火灾逃生演练:拉响警报声,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沿着预定的逃生路线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如操场)。教师在演练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行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演练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幼儿在演练中的正确行为,如动作迅速、遵守秩序等,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个别幼儿毛巾没有捂住口鼻、撤离速度较慢等,并再次强调逃生要点。
2.开展火灾场景模拟活动:利用布置好的模拟火灾场景场地,设置一些简单的火灾情节,如“房间”里的电器着火了。邀请幼儿分组进入场景,尝试运用所学的防火知识进行应对,如寻找灭火器(玩具模型)灭火、拨打火警电话、组织人员逃生等。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和提示,让幼儿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防火和自救技能。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安全检查,找出家中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并制定整改措施。例如,检查电线是否老化、插座是否过载、燃气阀门是否关闭等。同时,让幼儿向家长宣传在幼儿园学到的防火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防火意识,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12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13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豆腐知多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腐的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及营养价值,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
2.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描述豆腐的特征;
3.激发幼儿对传统食品制作工艺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践操作,体验制作豆腐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展示PPT中各种豆腐菜肴的精美图片,如色泽诱人的麻婆豆腐、滑嫩的豆腐汤等,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猜猜这是什么食物?你们吃过吗?”引导幼儿对豆腐产生好奇和讨论。
2.教师拿出一块生豆腐,让幼儿观察豆腐的外观,提问:“这就是豆腐,它是什么颜色的?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豆腐的特征,从而引出活动主题——豆腐知多少。
二、认识豆腐的制作原料和过程
1.展示PPT中大豆的图片,教师介绍:“豆腐是用大豆制作出来的。大豆是一种很神奇的农作物,它含有很多营养成分。”然后向幼儿简单介绍大豆的营养价值,如富含蛋白质等。
2.播放PPT中豆腐制作的流程图,教师结合图片详细讲解豆腐的制作过程:首先把大豆浸泡在水里,让大豆吸饱水变得胖胖的;然后把泡好的大豆磨碎,变成豆浆;接着把豆浆煮熟,再用一种神奇的东西——卤水或者石膏,点进豆浆里,豆浆就会慢慢凝固,最后把凝固的豆浆放进模具里压实,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豆腐。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准备好的小型石磨、豆浆机模型等工具,简单演示大豆磨碎成豆浆的过程,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
三、观察与感知豆腐
1.给幼儿发放生豆腐和熟豆腐,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如颜色、质地等。教师提问:“生豆腐和熟豆腐有什么不一样?生豆腐是什么颜色?熟豆腐呢?生豆腐摸起来硬还是软?熟豆腐呢?”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发现生熟豆腐的差异,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2.让幼儿品尝豆腐,感受豆腐的味道和口感。教师提问:“豆腐吃起来是什么味道?是滑滑的还是硬硬的?”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豆腐的味道和口感,如清淡、滑嫩、细腻等。同时,让幼儿比较不同烹饪方式下豆腐味道和口感的变化,如麻婆豆腐是辣的、有味道的,而豆腐脑是甜的、滑嫩的。
四、了解豆腐的营养价值
1.展示PPT中关于豆腐营养价值的介绍,教师讲解:“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可以让我们长得高高的、壮壮的,还能帮助我们增强抵抗力,不容易生病。而且豆腐容易消化,适合小朋友们吃。”
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吃豆腐呢?除了好吃,它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帮助?”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进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幼儿对豆腐营养价值的认识。
五、豆腐制作小实验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豆腐制作小实验。教师在旁指导幼儿使用小型石磨或豆浆机模型将浸泡好的大豆磨碎成豆浆,然后将豆浆煮熟,再用卤水或石膏进行点浆操作,观察豆浆的变化。这个过程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豆腐制作的神奇过程,但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卫生性,确保幼儿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操作。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一些材料,如彩泥、废旧纸盒等,鼓励幼儿制作豆腐或与豆腐相关的场景作品,如豆腐店、餐桌上的豆腐菜肴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14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绿地
游戏材料:雨靴、雨鞋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现有材料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自然材料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15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二、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手工)——《橘子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揉、搓、捏、贴等手工技能,制作出橘子树的各个部分,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装饰橘子树,如选择不同颜色的彩泥制作橘子、设计独特的树形状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通过手工制作橘子树的活动,让幼儿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PPT、树叶和树干、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牙签等工具、一次性纸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PPT,展示秋天橘子园里橘子树挂满果实的美景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橘子树的样子,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片里的橘子树,它漂亮吗?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树上除了橘子还有什么呢?”让幼儿对橘子树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教师拿出一个真橘子,让幼儿观察橘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然后闻一闻橘子的气味,感受橘子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橘子的认识,为制作橘子树做好铺垫。
二、制作橘子
1.教师示范用橙色彩泥制作橘子的方法:先取一块橙色彩泥,放在手心揉成圆形,然后用手指轻轻按压,使橘子呈现出略微扁平的形状,最后用牙签在橘子表面戳一些小孔,模仿橘子的果皮纹理。示范过程中,教师边做边讲解动作要领,如揉彩泥时要用力均匀,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免把橘子压得太扁等。
2.给幼儿发放橙色彩泥,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橘子。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对于个别手部动作不太协调的幼儿,教师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揉、搓彩泥的方法,让每个幼儿都能顺利制作出橘子。
三、制作树叶和树干
1.展示PPT中树叶和树干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以及树干的纹理和形态。教师示范用绿色彩泥制作树叶:取一块绿色彩泥,搓成圆球后,用手掌将其压扁,然后用手指捏出树叶的形状,如椭圆形、心形等,并在树叶表面用牙签或工具压出叶脉的痕迹。接着示范用棕色彩泥制作树干:将棕色彩泥搓成粗细不同的长条,然后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用手指或工具按压出树干的纹理,使其看起来更像真实的树干。
2.为幼儿发放绿色和棕色彩泥,让幼儿制作树叶和树干。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树叶,以及不同形态的树干,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彩泥的用量,避免浪费。
四、组装橘子树
1.教师展示PPT中橘子树手工成品的图片,讲解如何将制作好的橘子、树叶和树干组装成一棵完整的橘子树。先将树干固定在一次性纸盘或小托盘上,可以用胶水或彩泥将树干底部粘牢;然后将树叶一片一片地粘贴在树干上,注意树叶的分布要均匀,有疏有密,使橘子树看起来更自然;最后将制作好的橘子用胶水或牙签固定在树叶之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橘子的位置和数量。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制作的橘子、树叶和树干进行组装。教师在旁协助幼儿完成组装过程,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使用胶水时不要弄到眼睛里,使用牙签时不要扎到自己或其他小朋友等。
五、装饰橘子树
1.教师展示一些用彩色卡纸或其他材料装饰橘子树的图片,如在橘子树周围添加一些小花、小草、蝴蝶等装饰元素,使橘子树更加生动有趣。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形状的装饰图案,或者用彩笔在背景上绘制一些图案,为自己的橘子树进行个性化装饰。
2.为幼儿提供彩色卡纸、剪刀、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装饰自己的橘子树。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装饰过程,对幼儿的创意和表现给予肯定和赞扬,如:“你画的小花真漂亮,让橘子树看起来像在花园里一样!”“你剪的蝴蝶好可爱,它们好像在橘子树旁飞舞呢!”
活动延伸:
在班级的美工区展示幼儿制作的橘子树作品,组织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让幼儿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棵橘子树,为什么喜欢等。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