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4.11.25—2024.11.29 第十三周
上午班——
11月25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预防流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危害,增强幼儿对流感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帮助幼儿掌握预防流感的基本方法,如勤洗手、多通风、接种疫苗、加强锻炼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与合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面对流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展示PPT中流感病毒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一种会让很多人不舒服的病毒,叫做流感病毒。”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讲述:“最近,有很多小朋友都生病了,他们咳嗽、发烧、流鼻涕,非常难受。这可能就是流感病毒在作怪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流感,学习怎么预防它。”引出活动主题——预防流感。
二、认识流感
1.展示PPT中流感患者的症状表现图片,教师详细介绍流感的常见症状:“小朋友们,如果得了流感,可能会发烧,体温会变得很高,就像身体里有个小火炉;还会不停地咳嗽,喉咙里痒痒的;鼻子也会像小瀑布一样流鼻涕;整个人会觉得很累,没有力气,不想玩也不想吃东西。”让幼儿对流感的症状有清晰的认识。
2.播放PPT中流感传播途径的动画演示,教师讲解:“流感病毒很狡猾,它会通过很多方式传播。比如,当生病的人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那些带着病毒的飞沫就会飞到空气中,如果我们不小心吸进去了,就可能会被传染。还有,如果我们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东西,像门把手、玩具,然后又用手去摸自己的嘴巴、鼻子或者眼睛,病毒也会趁机进入我们的身体。”引导幼儿了解流感的传播方式,提高防范意识。
3.展示一些因流感引发严重后果的案例介绍,如因流感引发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让幼儿明白流感虽然常见,但如果不重视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更加重视预防流感。
三、预防流感的方法
1.教师结合PPT中预防流感的方法展示图片,逐一介绍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
-勤洗手:“洗手是预防流感非常重要的一步哦。我们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教师拿起洗手用品,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如手心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也要洗、指甲下面别忘记等,同时让幼儿跟着一起做,强调洗手时间要足够长,至少20秒。
-多通风:“新鲜的空气可以把病毒赶跑。所以,我们在教室里或者家里,要经常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起来。”展示通风场景图,让幼儿理解通风的重要性。
-接种疫苗:“打疫苗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强壮,能够更好地抵抗流感病毒。就像给我们的身体穿上了一件保护衣。”简单介绍流感疫苗的作用和接种的适宜时间。
-加强锻炼:“经常锻炼身体,我们的身体就会更健康,病毒就不容易入侵。”展示小朋友们锻炼身体的图片,鼓励幼儿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
-其他措施:如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等,教师也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2.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除了老师说的这些方法,你们还知道哪些预防流感的好办法呢?”鼓励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四、角色扮演
1.为幼儿分配角色,如医生、护士、流感患者、健康小朋友等,设置一些场景,如医院就诊、幼儿园里预防流感等。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如“医生”为“患者”检查身体、“护士”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等,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流感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理解。
2.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角色扮演中,你扮演的是谁?你做了什么?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预防流感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五、总结与宣传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预防流感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流感有哪些症状?我们可以怎么预防流感呢?”通过提问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强化幼儿的预防意识。
2.发放预防流感的宣传卡片或小海报给幼儿,让他们带回家中,向家人宣传预防流感的知识,并和家人一起制定家庭预防流感计划,如每天定时通风、一起锻炼身体等,促进家园共育,将预防流感的行动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活动延伸:
开展“健康小明星”评选活动,根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勤洗手、是否积极参加锻炼等,评选出每周的“健康小明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积极预防流感。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26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27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神奇的卤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卤水的成分和特性,知道卤水在豆腐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探究欲;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直观感受卤水使豆浆凝固的神奇变化,了解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提问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幼儿对传统食品制作工艺背后科学原理的兴趣与尊重。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展示PPT中豆腐制作的场景图片,提问:“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豆腐是一种美味又营养的食物,但是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在制作豆腐的过程中,有一种神奇的东西起着关键的作用,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出活动主题——神奇的卤水。
2.教师简单介绍卤水在豆腐制作中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如卤水点豆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让幼儿对卤水有初步的认识和敬意。
二、认识卤水
1.展示PPT中卤水的来源图片,如盐卤矿坑、海水晒盐后剩余的卤水等,向幼儿介绍卤水的自然形成过程:“卤水是从自然界中一些含有盐分较高的水体或矿物质中提取出来的,它里面含有很多特殊的物质。”
2.讲解卤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卤水里面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让豆浆发生变化。”同时在PPT中展示氯化镁、氯化钙等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对卤水的成分有直观的印象,虽然不要求幼儿完全理解化学结构,但可以让他们感受科学的神秘和有趣。
三、卤水点豆腐实验
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首先,将适量的豆浆倒入一个透明的杯子中,让幼儿观察豆浆的颜色、状态(液态、白色、有一定的粘稠度)。然后,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小心地用勺子取少量卤水,慢慢滴入豆浆中,同时用筷子轻轻搅拌豆浆。在搅拌过程中,提醒幼儿仔细观察豆浆的变化:“小朋友们,注意看哦,豆浆开始发生变化了。”随着卤水的滴入,豆浆逐渐从液态变成絮状的凝固物,最后形成类似豆腐脑的状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讲解:“这就是卤水的神奇之处,它和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使蛋白质凝固,从而形成了豆腐的雏形。”
2.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佩戴好防护用具,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教师巡回观察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鼓励幼儿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如“我看到豆浆里有小颗粒出现了”“豆浆变得像果冻一样了”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1.实验完成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卤水能让豆浆变成豆腐呢?”引导幼儿回忆实验过程中豆浆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例如,幼儿可能会回答:“因为卤水加进去后,豆浆就不流动了,变成了一块一块的。”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非常棒,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卤水里面的化学成分和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蛋白质相互连接在一起,就把豆浆中的水分固定住了,这样就形成了豆腐。这是一种很神奇的化学变化哦。”
2.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卤水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除了制作豆腐,你们知道卤水还能用来做什么吗?”展示PPT中卤水用于腌制肉类、制作某些特色食品(如卤蛋、卤肉等)的图片,拓宽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了解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卤水的成分、特性以及在豆腐制作中的作用,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卤水的很多知识,谁能来说一说卤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么让豆浆变成豆腐的?”通过提问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强化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尝试用卤水制作豆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发现的问题。同时,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寻找其他含有化学反应的现象,如发酵、生锈等,回园后与其他幼儿分享,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食品制作科学原理的实验材料和资料,如制作酸奶的材料(牛奶、乳酸菌等)、发酵粉、相关科普书籍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其他食品制作背后的科学奥秘,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11月28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绿地
游戏材料:雨靴、雨鞋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现有材料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自然材料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11月29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东南小圆
游戏材料:万能工匠、轮胎车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想象运用连接、叠高、铺平、围合、延伸等建构技能搭建物体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二、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绘画)——《欢迎光临豆腐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豆腐店的环境、人物和豆腐制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为绘画创作积累素材;
2.鼓励幼儿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来描绘豆腐店的场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水平;
3.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展示PPT中豆腐店的外观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呀?你们有没有去过豆腐店呢?”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分享自己在豆腐店的经历或对豆腐店的印象,引出活动主题——欢迎光临豆腐店。
2.教师播放一段人们在豆腐店忙碌的视频,视频中有顾客挑选豆腐、店主制作豆腐等场景,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豆腐店的氛围和活力,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观察与讨论
1.再次展示PPT中豆腐店的图片,这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豆腐店的各个细节,如:
-豆腐店的招牌:是什么样子的?上面写了什么字?招牌的颜色和形状有什么特点?
-店内的陈设:有哪些摆放豆腐的架子?架子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制作豆腐的工具有哪些?它们是怎么摆放的?
-豆腐制品: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豆腐?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地有什么区别?
-人物活动:顾客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店主又是如何制作和售卖豆腐的?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和感受。例如:“我看到豆腐店的招牌是红色的,上面写着‘美味豆腐店’,字是黄色的,很大很醒目。”“豆腐架是木制的,一格一格的,上面摆满了白白的豆腐。”教师在小组间巡回倾听,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丰富幼儿的观察内容。
三、绘画创作
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例如:“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可以用水彩笔来画色彩鲜艳的豆腐店,也可以用油画棒画出厚厚的质感,或者尝试用水彩颜料来创作一幅漂亮的水墨画哦。”
2.引导幼儿构思画面内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新。例如:“你们可以画自己走进豆腐店,看到各种各样的豆腐,或者画店主正在制作一块大大的豆腐,还可以画一些小动物也来豆腐店买豆腐呢。”
3.幼儿开始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创意和表现手法,不做过多干涉,只在幼儿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技术支持。例如,当幼儿不知道如何画豆腐的形状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豆腐模型,或者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合表示豆腐;当幼儿在色彩搭配上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色彩搭配的建议,如“嫩豆腐可以用白色和淡黄色来表现,这样会看起来更鲜嫩哦”。
四、作品展示与分享
1.绘画完成后,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墙上或展示架上。
2.邀请幼儿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绘画的内容和创意。例如:“我画的是我和妈妈一起去豆腐店,我在挑选豆腐,妈妈在和店主聊天。我用了很多红色和黄色,因为我觉得豆腐店很热闹,这些颜色很喜庆。”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你画的豆腐看起来很好吃,你是怎么画的呀?”教师在旁边引导幼儿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和欣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评价能力。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更多与生活场景相关的图片和材料,如超市、花店、面包店等,鼓励幼儿进行类似的绘画创作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2.开展“小小豆腐店”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想象来布置一个简单的豆腐店场景,然后分别扮演店主、顾客、厨师等角色,进行买卖豆腐、制作豆腐等游戏活动,将绘画创作与角色扮演相结合,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同时加深幼儿对豆腐店和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