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苗苗二班 刘孟婷
2025.3.3—2025.3.7 第四周
上午班——
3月3日 星期一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社会活动——《母亲节》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母亲节的意义,知道母亲节是感恩妈妈、表达爱意的节日。
2.引导幼儿用语言、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如说感恩的话、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增进亲子情感联结。
活动准备:
制作包含母亲节由来、妈妈照顾孩子场景、幼儿为妈妈表达爱的方式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PPT首页,展示温馨的母子/女拥抱画面,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片里谁和谁呀?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知道有个专门感谢妈妈的节日吗?”引出母亲节主题。
二、认识母亲节
1.切换PPT,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如起源于美国,是为了纪念和感恩母亲),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讲解:“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这一天我们要好好感谢妈妈。”
2.继续播放PPT,呈现妈妈日常照顾孩子的场景(做饭、陪玩、讲故事),请幼儿说一说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受妈妈的辛苦与爱。
三、表达对妈妈的爱
1.展示PPT中幼儿为妈妈表达爱的方式(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您辛苦了”、给妈妈捶背、帮妈妈拿东西),逐一讲解并示范简单动作,如示范给妈妈捶背的姿势。
2.请幼儿现场说一说想对妈妈说的感恩话语,模拟为妈妈做事情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与实践。
四、制作母亲节礼物(可选简单环节)
若时间允许,结合PPT展示简单的母亲节手工(如花朵贺卡),教幼儿用彩纸制作简易花朵,准备回家送给妈妈,讲解:“我们做漂亮的花朵,把对妈妈的爱装进去。”
五、总结与倡议
总结母亲节的意义和表达爱的方式,倡议幼儿回家后认真为妈妈庆祝母亲节,用实际行动让妈妈感受到爱,如“回家后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把做好的礼物送给她,帮妈妈做一件小事”。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绘画形式记录母亲节为妈妈做的事,制作成“感恩妈妈”画册,在班级展示分享。
2.开展“妈妈的一天”主题活动,请幼儿和妈妈一起记录妈妈一天的生活,加深对妈妈付出的理解,下次回园交流。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4日 星期二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东边长廊
游戏材料:跑酷组合、梯架组合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能大胆进行尝试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跑酷组合和梯架组合进行搭建赛道;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乐高室
材料:乐高室材料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操作,发现一定的搭建现象。
2.对搭建操作感兴趣,愿意尝试多种材料。
四、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3月5日 星期三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1.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2.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四、主题活动
科学活动——《奇妙的大树》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感知大树的基本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结构,了解大树的生长环境和作用。
2.通过观察、讨论、绘画等方式,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大树的特点。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校园或公园内大树的实景照片、不同种类大树(如松树、柳树、杨树)的图片;大树结构分解图(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绘画纸、彩笔;可以触摸的大树部件实物(如树皮、树叶标本)。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不同的大树,有初步的观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1.教师说谜语:“高高大大擎天柱,青青翠翠绿衣服,张开手臂遮风雨,结出果实养万物。”引导幼儿猜测,引出“大树”主题。
2.展示校园或公园大树的实景照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大树,你们在哪里见过它们呀?大树给你什么感觉?”激发幼儿兴趣,开启对大树的探索。
二、认识大树的结构和特征
1.分组观察:给幼儿分发大树部件实物(树皮、树叶标本)和不同种类大树的图片,让幼儿分组观察、触摸、讨论,说一说大树有哪些部分,这些部分看起来、摸起来怎么样。
2.教师结合大树结构分解图,详细讲解:“大树有粗粗的树干,就像它的身体,支撑着整棵树;树干上长出很多树枝,树枝又细又长,向四周伸展;树枝上长满了树叶,树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小船,有的像手掌;大树还有藏在地下的树根,树根就像大树的‘脚’,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还能固定大树。”边讲解边引导幼儿用手模仿树干、树枝的形态,加深印象。
3.互动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形状呀?松树的树叶和柳树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观察发现。
三、了解大树的作用
1.讨论交流:“小朋友们,大树在我们生活里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发言,如“大树可以遮太阳,让我们乘凉”“大树能开出漂亮的花”“大树上的果子可以吃”等。
2.教师补充总结:大树能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为小鸟、小动物提供家园;能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让幼儿更全面了解大树对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
四、创意绘画——“我心中的大树”
1.布置任务:“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画家,画出你心中最奇妙的大树!可以画出大树不同的样子,比如春天的大树发芽了,夏天的大树长满绿叶,也可以给大树画上你喜欢的装饰,像漂亮的花朵、小鸟的家。”
2.幼儿开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如“你的大树树干上画了爱心,好特别呀!”“这棵大树的树叶颜色真丰富,像彩虹树”等,同时提醒正确使用绘画工具,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延伸:
户外实践: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真实的大树,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细节、树皮的纹理,和大树做朋友(如抱抱大树、给大树测量“腰围”),并记录观察发现。
自然角活动:在自然角种植小型盆栽树(如小榕树),让幼儿照顾、观察其生长变化,撰写简单的“植物生长日记”。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
下午班——
3月6日 星期四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生活活动
1.幼儿自己入厕、洗手、喝水。
2.幼儿喝牛奶时不洒,懂得爱惜。
3.午饭不挑食,保持桌面干净。
下午活动
一、室内外各类游戏
游戏场地:北区绿地
游戏材料:雨靴、雨鞋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现有材料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区域活动
重点区域:美工区
材料:美工区材料、自然材料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三、幼儿离园
1.排好队,一个一个有序等待家长拿接送卡在校门口接走。
2.离开幼儿园要带好口罩。
上午班——
3月7日 星期五
上午活动
一、晨间自主活动
1. 幼儿自主入园,进行晨检;
2. 能有序的进行签到,并用符号表示自己的心情;
3. 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表达自己游戏前的计划。
二、自主游戏
1. 音乐律动
(1)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自由的表达动作;
(2)喜欢在音乐律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
2. 自主游戏
游戏场地:骑行区
游戏材料:自行车、警察服装等
观察重点: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能大胆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支持策略:
(1)能创造性使用辅助材料进行简单的装饰组合;
(2)引导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和组合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3)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游戏分享
3. 游戏表征
(1)能用喜欢的方式和技巧记录今天的游戏过程;
(2)能专注并持续的完成自己的记录。
4. 思维共享
(1)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趣事或遇到的问题;
(2)愿意并敢于在同伴面前分享。
二、主题活动
艺术活动(手工)——《送给妈妈的鲜花》
活动目标:
1.掌握皱纹纸、彩纸等材料制作花朵的基本方法(如花瓣折叠、花茎粘贴),能独立完成12朵“鲜花”;
2.感受手工制作的乐趣,通过为妈妈制作礼物,萌发感恩、关爱妈妈的情感;
3.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如捏、折、粘贴),提升创造力与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各色皱纹纸、彩纸、黏土(做花蕊)、绿色铁丝(或吸管做花茎)、胶水、剪刀。
2.妈妈们的照片(提前收集),温馨音乐《亲爱的妈妈》用于营造氛围。
3.范例:教师提前用不同材料制作的“送给妈妈的鲜花”作品,供幼儿参考。
活动过程:
一、情感导入
1.播放音乐,展示妈妈们的照片,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照片,谁能认出自己的妈妈呀?妈妈平时为我们做了好多事,你们爱妈妈吗?”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2.引出:“三八妇女节快到啦(结合表格里3.8妇女节),我们一起做漂亮的鲜花送给妈妈,让妈妈知道我们很爱她!”
二、示范讲解
1.材料介绍:展示皱纹纸、彩纸等材料,说:“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变魔法,做出美美的花送给妈妈。”
2.分步示范:
选一张皱纹纸(如粉色),对折23次,用剪刀剪出花瓣形状(边缘稍圆润),展开就是多层花瓣。
取一小团黏土搓圆做花蕊,粘贴在花瓣中心。
用绿色彩纸剪细长条做叶子,绿色铁丝一端缠上花瓣底部,另一端粘贴叶子,“花茎”就做好啦。
还可示范用彩纸折叠成郁金香形状(正方形彩纸对角折,卷成花型)等不同花朵做法,拓宽幼儿思路。
三、幼儿创作
1.分发材料,鼓励幼儿:“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材料,做独一无二的花送给妈妈,想想妈妈收到会多开心!”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折叠、粘贴难题,鼓励创意,如给花瓣画花纹、组合多种花朵做成花束。
四、分享展示
1.邀请幼儿拿着作品,介绍:“我做的是XX花,想对妈妈说……”如“我做的康乃馨,妈妈我爱你”,表达对妈妈的爱。
2.把所有“鲜花”布置成“爱心花墙”,拍照留存,准备后续送给妈妈。
活动延伸:
1.语言区:提供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妈妈收到花的样子”,并分享绘画里的故事。
2.家庭任务:请家长拍摄妈妈收到花的温馨瞬间,回园后在班级分享,强化亲子情感交流。
五、生活活动
1.组织幼儿如厕、洗手。
2.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撒饭。
3.能够主动穿脱衣物,自主入睡。